当归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当归栽培技术 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干燥根,别名秦归,为常用中药,具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之功效。 主产于甘肃、陕西、云南、四川等省,陕西大部分地区有栽培。 ()形态特征当归为多年生草本,高 0.4l 米。 根肉质,圆锥形,经栽培后多数分枝。 栽后第二年抽茎,茎直立,高 ,浅紫色(少数为淡综色)。 叶为 23 出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成鞘状抱茎。 顶生复伞形花序,小花白色。 果实为椭圆形双悬果,成熟后两瓣开裂。 花期 6,果期 89 月。 (二)生长习性当归为高山植物,要求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具有喜肥、怕涝、怕高温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区栽培,不易越夏,气温过高易死亡。 种子在 1025范围内发芽良好,1015 天出苗。 当归具有早期抽薹现象,生产上应注意克服,一般育苗移栽,第三年即可采挖。 (三)栽培技术 地选择座南向北半阴半阳的缓坡地,要求土质疏松、结构良好。 小满前深翻 1 次,打碎土块作苗床,床面宽 1 米,长因地形而异。 床与床之间开排水沟宽 30 厘米、深 1520 厘米。 栽植地要深耕细耙,每亩施底肥25005000 千克,同土壤倒翻均匀,作高畦,畦宽。 畦间开排水沟宽 30 厘米、深约 20 厘米。 种期应根据各地海拔高度与气温而定,甘肃、四川、云南约 7 月份,陕西 8 月份左右。 播法为撒播,种子拌灰撒于畦面,稍加镇压,覆少量细湿土,覆草,做到透光、保湿,苗龄不超过 110 天。 每亩播种量 45 千克。 移栽分冬栽与春栽,株行距25 厘米 米。 春栽以清明前后,冬栽宜于寒露后霜降前移栽。 采用种子直播法生产,冬、春、秋季均可,可控制当归早期抽薹,其中以冬直播稍好,但产量不高。 l)苗期管理播后必须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 40 天左右挑松盖草。 苗高约 3 厘米时,松土 1 次,即时拔除杂草,伏天过后,选阴天将盖草全部揭去。 苗期注意防旱排涝。 (2)起苗贮苗寒露至霜降气温下降至 5左右苗叶开始枯萎时,将苗子挖起,稍带些土扎成小把,晾去水分进行窖藏或堆藏,苗龄过大不宜堆藏,堆藏时注意头朝外、根朝里摆放。 (3)补苗间苗正常情况下,移栽后 20 天左右苗出齐后,进行间苗补苗,宜在阴雨天用带土的小苗补栽。 栽后约 3 月定苗,拔除病苗、弱苗,每穴保留 1 株。 (4)中耕除草 5 月中旬,进行第一次除草,宜浅锄,土不埋苗。 6 月中旬,第二次锄草,可深锄,以促进根系发育。 (5)拔薹移栽后,当年开花结果的植株叫早期抽薹,根部不可药用,宜全部拔除。 (6)追肥当归为喜肥植物,6 月下旬叶盛期和 8 月上旬根增长期,应追施磷、钾和氨肥。 )麻口病移栽后的 4 月中旬、6 月中旬、9 月上旬、11 月上旬为其发病高峰期,为害根部,地下害虫多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每亩用 3911 颗粒剂 3 千克加细土 15 千克拌匀或 20%甲基异柳磷乳剂 克加水 克喷在 15 千克土上拌匀,撒施,翻入土中;定期用广谱长效杀虫剂灌根,每亩用 40%多菌灵胶悬剂 250克或托布津 600 克加水 150 千克,每株灌稀释液 50 克,5 月上旬、6 月中旬各灌 1 次。 (2)菌核病为害叶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78 月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不连作,在发病前半个月每 左右,连续 34 次用 1000 倍的50%甲基托市津喷药。 (3)虫害主要为金针成虫和小地老虎为害。 防治方法:铲除田内外青草,堆成小堆,710 天换鲜草,用毒饵诱杀。 (四)采收与加工当归移栽后,于当年霜降前 15 天割去地上部分,在阳光下暴晒加快成熟。 采挖时力求根系完整无缺,抖净泥土,挑出病根,刮去残茎,置通风处,条柔软后,按规格大小,扎成小把,堆放竹筐内,用湿草作燃料生烟烘熏,忌用明火,210 天后,待表皮呈金黄色时,停火,待其自干。 当归加工时不可太阳晒干或阴干。 (五)留种技术育苗移栽的当归,在秋末收获时,选择土壤肥沃、植株生长良好、无病虫害、较为背阴的地段作为留种田,不起挖,待第二年发出新叶后,拔除杂草,苗高 15 厘米左右时,进行根部追肥,待秋季当归花轴下垂、种子表皮粉红时,分批采收扎成小把,悬挂于室内通风干燥无烟处,经充分干燥后脱粒贮存备用。 直播的当归在选留良种时,必须创造发育条件,促使早期抽薹,形成发育饱满、充实、成熟度高的种子,但该种子只能用于直播,不能育苗移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