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的栽培的技术内容摘要:

党参的栽培的技术 干燥根。 具补中益气、益血生津等功能。 主产山西、河北、东北等省,以山西潞党为著名。 现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有引种栽培。 (一)形态特征多年生草质藤木。 全株断面具白色乳汁,并有特殊臭味。 根长圆柱形,少分枝,肉质,表面灰黄色至棕色,上端部分有细密环纹,下部则疏生横长皮孔。 根头膨大,具多数瘤状茎痕,习称“狮子盘头”。 茎细长多分枝,幼嫩部分有细白毛。 叶互生,对生或假轮生,叶片卵形或广卵形,基部近心形,两面有毛,全缘或浅波状。 花单生,腋生;花萼 5 裂,绿色,花冠钟状,5 裂,黄绿色带紫斑。 蒴果圆锥形;种子多数,细小,椭圆形,棕褐色,具光泽。 花期 810 月,果期 910 月。 (二)生长习性党参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忌高温积水,幼苗期喜阴怕暴晒,成株期喜光。 种子在 10以上即可萌发,发芽适温为 1820。 新鲜种子发芽率可达85以上,但隔年种子发育率极低,甚至完全丧失发芽率,故陈种不宜作种。 (三)栽培技术1选地、整地宜选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 低洼地、黏土、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育苗地宜选半阴半阳,距水源较近的地方。 每亩施农家肥 2000千克左右,然后耕翻,耙细整平,作成 12 米宽的平畦。 定植地宜选在向阳的地方,施足基肥,每亩施农家肥 3000 千克左右,并加入少许磷、钾肥,施后深耕 30 厘米,耙细整平,作成 l2 米宽的平畦。 2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常采用育苗移栽,少用直播。 (1)育苗一般在 78 月雨季或秋冬封冻前播种,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也可采用春播,条播或撒播。 为使种子早发芽,可用 40温水,边搅拌边放入种子,至水温与手温差不多时,再放 5 分钟,然后移置纱布袋内,用清水洗数次,再整袋放于温度 15室内沙堆上,每隔 34 小时用清水淋洗 1 次,56 天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再稍盖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随后轻镇压种子与土紧密结合,以利出苗,每亩用种 1 千克。 条播:按行距 10 厘米开 1 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同样盖以薄土,每亩用种0608 千克。 播后畦面用玉米秆、稻草或松杉枝等覆盖保湿,以后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 春播者,可覆盖地膜,以利出苗。 当苗高约 5 厘米时逐渐揭去覆盖物,苗高约 10 厘米时,按株距 23 厘米间苗。 见草就除,并适当控制水分,宜少量勤浇。 (2)移栽参苗生长 1 年后,于秋季 10 月中旬至 11 月封冻前,或早春 3 月中旬至 4 月上旬化冻后,幼苗萌芽前移栽。 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 2030 厘米开1520 厘米深的沟,山坡地应顺坡横向开沟,按株距 610 厘米将参苗斜摆沟内,芽头向上,然后覆土约 5 厘米,每亩用种参约 30 千克。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出苗后见草就除,松土宜浅,封垄后停止。 (2)追肥育苗时一般不追肥。 移栽后,通常在搭架前追施 1 次人粪尿,每亩施10001500 千克,施后培土。 )灌排移栽后要及时灌水,以防参苗干枯,保证出苗,成活后可不灌或少灌,以防参苗徒长。 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4)搭架党参茎蔓长可达 3 米以上,故当苗高 30 厘米时应搭架,以便茎蔓攀架生长,利于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抗病能力。 架材就地取材,如树枝、竹竿均可。 4病虫害防治(1)锈病秋季多发,为害叶片。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发病初期用 25粉锈宁 1000 倍液喷施。 (2)根腐病一般在土壤过湿和高温时多发,为害根部。 防治方法:轮作;及时拔除病株并用石灰粉消毒病穴;发病期用 50托布津 800 倍液浇灌。 (3)蚜虫、红蜘蛛为害叶片和幼芽。 防治方法:可用 40乐果乳液 800 倍液喷雾。 此外,尚有蛴螬、地老虎等为害根部。 (四)采收与加工一般移栽 l2 年后,于秋季地上部枯萎时收获。 先将茎蔓割去,然后挖出参根,抖去泥土,按粗细大小分别晾晒至柔软状,用手顺根握搓或木板揉搓后再晒,如此反复 34 次至干。 折干率约 2:1。 产品以参条粗大、皮肉紧、质柔润、味甜者为佳。 (五)留种技术一年生植物虽能开花结实,但种子质量差,不宜作种,故宜选用二年生以上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作种,一般在 910 月果实成熟,当果实呈黄白色、种子浅褐色时,即可采种。 由于种子成熟不一,可分期分批采收,晒干脱粒,去杂,置干燥通风处贮藏。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