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的丰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党参的丰产栽培技术 党郡”而得名,为桔梗科多年生草质藤本。 以根入药。 分布东北、西北等各省。 目前人工栽培面积最大的是我省渭源县,有“中国党参之乡”的美誉。 药理实验证明,党参有升血糖作用,能使红血球及血色素量增加,血液浓度增大,白血球减少,还有降压、促进凝血作用。 味甘、性子。 有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 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倦怠、气短喘咳、言语无力、血虚头晕、心慌、津亏舌干口渴等症。 一、植物特征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 根圆锥形,肉质,顶端膨大,具有多数茎痕,俗称“狮子头”。 缠绕的蔓生茎多分枝,高可达 2 米左右。 幼嫩部分有细白毛,叶互生、对生或假轮生,叶片卵形或广卵形,基部近心形,全身断面有乳汁,具特殊臭味。 花浅绿色,有梗。 蒴果圆锥形,种子多数细小,褐色有光泽;花期 8,果期 9。 2、品种简介。 目前党参产区很多,品种和名称复杂,根据地区邻近和质量,产品分为西党、东党、潞党、条党和白党五个类型,其中西党和东党为野生品,其余为家中品种。 二、生物学特征 1、生长发育。 党参性喜凉爽的气候,海拔1800的高山地区更适宜生长。 2、对环境条件要求。 高温对其生长不利。 对光照要求严格,幼苗喜阴,成苗后喜阳。 党参忌连作,连作易发生病虫害。 党参前茬作物以马铃薯为好。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半阴坡地,土质疏松肥沃,腐殖质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亩施圈肥 2000克,磷酸二铵 20克,过磷酸钙 30克,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平畦。 宽 3,长度依地形而定。 移栽定植地要求向阴。 山坡地种植多不做畦,顺坡面整平即可。 2、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常采用育苗移栽,少用直播。 (1)育苗。 选用当年生种子于白露前后播种,发芽率可达 85,还可把当年生种子在第二年春夏两个季节播种,但发芽率较低。 隔年陈种子发芽率不足 10,不可利用。 育苗地选肥沃、背阴地块,深翻整平耙细,浇透水。 上面均匀撒上种子,用 3米钉耙细耙 1 遍,盖上麦草遮阳。 苗床要经常喷水,保持土壤湿润。 亩用种子 2克。 党参育苗田不追肥,以防徒长。 待苗出齐后去掉覆盖物,苗高 6 厘米左右时,适当间苗,以防过密影响生长,及时拔草。 (2)移栽。 晚秋或春季土壤化冻后起苗,不要伤断苗根,除去病残株,捆成小把。 秋栽可提高成活率,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 25米,深 15 厘米左右开沟,再按株距 10 厘米顺沟摆放参苗,覆土 5 厘米。 每亩用参苗 40克。 3、田间管理(1)中耕除草及追肥。 育苗或移栽后的党参,在苗高 6米时进行第一次锄草,苗高 15米时,结合追肥进行第二次锄草。 党参生长期不宜水分过量,干旱严重时适量浇水,追肥用尿素或磷肥 10克亩。 (2)搭架和采种。 党参苗高 30 厘米时,用竹杆或树枝插入行间,使茎蔓缠绕其上,茎蔓过稠的地方可适当疏枝,以利通风透光。 待果实由绿变为黄白,里面的种子变成黄褐时,将茎蔓割下并晒干,抖出种子,除去杂质,存放于布袋内,置干燥透风处待用。 如不采种可不搭架,茎蔓 30 厘米以上时随时割除,以利参根生长。 4、病虫害防治(1)锈病。 在多雨潮湿季节易发病。 防治方法:党参苗枯后,及时清园,烧毁病枯残叶。 发病初期喷洒代森锌 500液;或三唑酮 600液。 (2)根腐病。 低温及多雨季节易发病。 防治:注意排水。 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浇灌根部。 (3)地下害虫。 主要有蛴螬、地老虎,金针虫等,为害根部。 可用 3911、辛硫磷等进行毒铒诱杀。 方法是:亩用 3911 或辛硫磷 050 千克,对水 5 千克,拌入 10克油渣,撒随翻,以防降低药效。 四、采收加工一般于移栽 1 年后挖出参根,抖去泥土,按粗细大小分别晾晒至柔软,用手顺握后再晒,反复 3至干。 党参产区也有将参根按大小分级,用尼龙绳穿成长 3的串,挂在事先设好的架上晒干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节约晾晒场地,有利于通风和晒干。 以参条粗大、皮肉紧、质柔润、味甜者为佳。 折干率约 2:1。 亩产量为300克。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