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种植内容摘要:

党参适合在什么环境下种植 子单、臭党参。 为桔梗科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 党参为常用中药,原产山西上党,其根如参,故名党参。 以根供药用,具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清肺等功能。 党参药材品种较多,如西党,主产于甘肃、山西、四川等省;东党,主产于东北各省;潞党,主产于山西、河南等省。 尤以西党中的台党质量最佳。 党参系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湿润气候。 喜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肥沃的填土上生长,积水、涝洼、盐碱地和黑粘性土质不宜栽种,忌重茬。 栽培技术:党参用种子繁殖,要用新采收的种子,因隔年种子发芽率很低或失去发芽力。 常采用育苗移栽。 育苗地应选半阴半阳坡,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距水源较近的地方,每亩施撤肥或堆肥 1500 公斤左右,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平畦或高畦。 播种期从早春解冻后至冬初封冻前均可播种,一般常在 7、8 月份雨季或秋冬封冻前播种,出苗率高,幼苗生长健壮。 春播常因春旱,较难出苗或出苗不齐,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春播。 为使种子提早发芽,可用温烫浸种处理。 即用 4050的温水,边搅拌边放人种子,至水温与手温差不多时,再放 5 分钟,然后将种子置于纱布内,用清水洗数次,再放在温度 1520室内砂堆上,每隔 34 小时用清水淋洗一次,56 天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采用撒播或条播。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手畦面,稍盖薄土,以盖住种子为度,随后轻镇压使种子与上紧密结合,以利出苗,每亩播种量约 1 公斤;条播,按行距 10 厘米开 1 厘米深浅为,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同样盖以薄土,每亩播种量 051 公斤。 播后畦面用玉米秆、谷草或松杉枝等覆盖保湿,以后还需适当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当苗高约 5 厘米时将盖草逐渐揭掉,不可一次揭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 当苗高约地厘米时已逐渐锻炼,增强了对光的适应力,可全部揭掉。 也可与玉米、小麦等作物间作。 玉米不宜种太密,若过密应把玉米下部叶打掉。 亩高约 10 厘米时可间去过密的小苗弱苗,使保持株距 13 厘米。 幼苗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以免草大根深,拔草时伤害参苗,或把旁边幼苗也一起投出。 育苗地一般不施肥,要适当控制水分,幼苗期应少浇勤浇,苗长大后可减少浇水次数,雨季注意排水。 参苗生长一年后即可移栽。 大田生产地应选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地形向阳。 整地时每亩施厩肥或堆肥 3000 公斤,或加过磷酸钙 3050 公斤,然后深耕2530 厘米,耙细整平,做成约 120 厘米宽的畦,山坡地一般不做畦,顺坡向整平即可。 地整好后于秋季 10 月中旬至 11 月封冻前,或早春地化冻后,幼苗萌芽前移栽。 按行距 2030 厘米开 1520 厘米深的沟,山坡地应顺坡横向开沟,将林根按株距 610 厘米斜摆于沟内,然后盖上约 5 厘米厚,每亩用种根约 25 公斤。 栽后按一般管理,党参为草质藤本,应塔架使茎蔓攀架生长。 当苗高 30 厘米时搭架,一般可用竹竿搭“人”字架,目的是使通风透光,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促进生长,据高抗病能力和提高参报产量。 采收加工:党参一般于移栽二年后秋季收获,也有 3、4 年后收获的。 将挖出的党参,剪去藤蔓,抖去泥土,摊于晒场,晒至三、四成平呈柔软状,按粗细、大小,用手顺握成把,置木板上,用手揉搓后再晒,这样反复 34 次至晒干。 内温度控制在 60左右,经常翻动,炕至根条柔软时,取出揉搓,再炕,同样反复数次直至炕干。 揉搓的目的是使报条顺直,干燥均匀。 皮肉紧,质柔润。 一般 2 公斤鲜党参可加工 1 公斤干货,亩产干货 250400 公斤,高产者可达 500 公斤。 病害防治:1、锈病感病叶背略隆起(夏抱子堆),后期破裂散出橙黄色的粉末(夏抱子),严重时叶片枯死,影响生长,一般秋季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收获后清除枯株病叶并集中烧毁;发病初期喷 50二硝散 200 倍液或 25粉锈宁 1000 倍液,每隔 710 天一次,续喷 23 次。 2、霜霉病叶面生有不规则褐色病斑,叶背有灰色霉状物(分生拖子梗及分生拖子),常致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清除病株枯残叶集中烧毁;发病期喷 40霜疫灵 300 倍液或 70百菌清 1000 倍液,每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 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