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内容摘要:

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具有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能,灵芝的开发与应用引起了广泛重视。 龙泉市是灵芝的重点产区,20 世纪 90 年代初就开始了灵芝短段木熟料栽培技术试验,并在生产推广应用中不断完善。 至 2002 年,全市段木灵芝栽培量达 3000 立方米,总产 120 吨,占全国总产量的 14 左右,实现产值 700 万元。 龙泉灵芝质地致密,有效成分含量高,重金属含量低,产品畅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 1996 年 1 月被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灵芝第一乡”荣誉称号,列人中华之最荣誉大典;灵芝基地建设项目在 1996 年被省科协授予“金桥工程”一等奖;2002年又被省农业厅列为“优质高效种植业生产基地”。 近几年来,该市灵芝生产向产业化方向推进,灵芝胶囊、灵芝酒、灵芝饮片、灵芝孢子粉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成功,为灵芝生产的发展、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为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确保山区优质段木灵芝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将灵芝的生物学特性,段木灵芝的特点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灵芝的生物学特性灵芝品种多样,分布广泛。 我国大部分省份 300600 米海拔山地,特别是热带、亚热带杂木林下均可找到它的踪迹。 灵芝在野外多生于夏末秋初雨后栎、槠、栲树等阔叶林的枯木树兜或倒地林木上,亦能在活树上生长。 灵芝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属中高温型腐生真菌和兼性寄生真菌。 (1)温度。 灵芝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 340,正常生长范围 1835,较适宜温度为 2430,最适宜温度为 2628。 灵芝子实体形成的温度范围在1832,最适温度 2628。 30时灵芝子实体发育较快,质地、色泽较差。 25时子实体发育质地致密,光泽好。 温度持续在 35以上或 10以下时子实体发育难分化。 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 2426。 (2)水分。 灵芝菌丝体在基质中要求最适含水量为 6065,菌丝体在段木中要求段木含水量 3348。 段木埋土时,要求土壤含水量 1618,而在灵芝出菇期间要求土壤含水量为 1922。 灵芝菌丝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 7080,在形成子实体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 (3)空气。 灵芝为好气真菌,栽培时对空气中氧气的需求量比一般食用菌要大。 要求空气中 含量在正常范围。 试验结果表明,空气中 含量超过01时灵芝生长只长菌柄,或菌柄只分枝不开盖而形成鹿角芝。 (4)光线。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光线照射反而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灵芝子实体形成阶段需漫射光。 灵芝子实体的菌管生长具有向地性,不管菌伞生长的方向是向上或向下倾斜,通常菌管的生长朝地面,而且与地面垂直。 (5)酸碱度。 灵芝段木栽培基质中菌丝体生长最适 为 56,子实体生长最适 为 45。 2、段木灵芝的特点(1)灵芝品质好。 段木熟料栽培灵芝最大的特点在于灵芝子实体菌盖厚实、宽大、色泽鲜亮、含多糖体与有机锗丰富,灵芝品质好。 (2)生物转化率较高。 由于通过高温、高压使段木中的营养成份被有效降解,上高温灭菌,杂菌污染机会少。 故成品率、合格率均比较高,生物转化率较高。 生产 1 吨灵芝约耗段木 25 立方米。 每 1 立方米木材 2 年可产干灵芝约 40 公斤(鲜灵芝晒干率为 3035)。 (3)经济效益好。 每 1 立方米木材平均 2 年可收获 40 公斤干灵芝。 按 50 元公斤计算,产值可达到 2000 元,扣除成本 750 元,每 1 立方米木材纯收入可达1250 元,投入与产出比价为 3:8。 一般每 1 亩土地可畦栽灵芝段木 20 立方米,2 年获纯利 25 万元。 3、段木灵芝优质高产栽培技术31 选好树种和菌种灵芝产量高低取决于菌材的菌丝体总量,而菌丝体总量又与原木的体积和其营养成份有关。 凡是能种香菇的树木,都可以栽培灵芝。 段木尽量选用壳斗科树种为主。 如栲、栎、槠、榉等。 其他如枫、杜仲、苦栎、乌柏等亦可,但产量与品质均不如壳斗科树种段木生产的灵芝。 栎、栲、榉类段木栽培灵芝其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色泽好、子实体中实;槠类树种段木栽培菌丝生长较慢、出芝较迟,但子实体厚实,产量稍低;枫树等其他杂树生长的灵芝子实体较轻薄、易出芝,当年产量高。 砍伐的杂木应选择生长在土质肥沃、向阳的山坡。 选用良种是夺取灵芝优质高产的首要环节。 一是菌种的遗传性状要好,二是菌种繁育的质量要好。 目前生产上普遍使用的有信州和南韩,表现为适应性广,稳定性好,抗杂抗污能力强;芝大形好,一级品率高,产量高等特点,是龙泉灵芝栽培的理想品种。 也可选用 801、日本 2 号、植保 6 号、台湾 1 号、云南4 号等。 除了选择优良菌种外,在培养灵芝的三级菌种中,都要严格把关,注意合理配料,繁育好洁白粗壮、生活力强的适龄菌种,为灵芝的优质高产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32 适时栽培,无菌接种(1)季节安排。 灵芝属中高温性菌类。 生产的接种季节,安排在 11 月下旬至 1月下旬,或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当年均可收获二批子实体。 (2)适时伐木。 树木休眠期一般在 10 月至翌年 1 月,应根据灵芝栽培时间提早1 个月砍伐树木,去枝后运回生产场地,树木尤以质硬者为好,直径不小于 6厘米,不大于 22 厘米,以 818 厘米为宜,砍伐运输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树皮完整。 (3)切段装袋。 在熟化消毒的当天或前 1 天进行切段,长度一般 30 厘米,切面要平,周围棱角要削平,以免刺破塑料袋。 袋的规格有 15、20、26、32 厘米的5 丝聚乙烯筒料,每袋装 1 段,据段木粗细大段装大袋,小段装小袋,两头缚紧。 若段木过干,则浸水过夜再装袋。 (4)熟化灭菌。 用常压灭菌,保持 0 小时,或 9799保持 1214 小时。 在加热时,要避免加冷水以致降温,影响灭菌效果。 注意灶的实际温度,防死角、防断水。 (5)灭菌接种。 按 1 立方米段木 100 包(每包菌种重 05 公斤)接种量接种。 接种时,要求进行 2 次空间灭菌。 接种室要选门窗紧密、干燥、清洁的房间,墙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是水泥地。 第 1 次灭菌在段木出灶前进行,按每 1 立方米空间用烟雾灭菌剂 4 克,灭菌过夜;第 2 次灭菌在段木冷却至 30以下时,在各项接种工作准备完毕后进行。 为了减少污染,接种室应设有缓冲区。 整个接种过程中,动作要迅速,人放种,一人系袋,再一人运袋,多人密切配合,形成流水作业。 接种主要在两袋口段木表面,中间可不接。 菌种要紧贴段木切面。 这样发菌快,污染减少,一般接种成活率可达 98。 (6)菌袋培养。 菌袋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较暗处培养,放室外要有遮雨、保湿、遮阳措施。 菌袋立体墙式排列,两菌墙之间留通道,以便检查。 接种后 1 周内要加温到 2225培养,有利菌丝恢复生长。 菌丝生长中后期若发现袋内大量水珠产生,则要加强通风或降温,每天午后开门窗通风换气 12 小时。 一般培养 20 天左右菌丝便可长满整个段木表面。 这时,可结合刺孔放气,减少袋内积水。 通过开门窗换气增加袋内氧气,促进菌丝体向木质部深层生长。 室内培养期约 2 个月。 对污染的菌袋,可脱袋清洁杂菌后重新灭菌培养,用种量宜大些。 33 搭棚作畦,排场埋土栽培场地应选择在海拔 300700m,夏秋最高气温在 36以下,69 月平均气温在 24左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疏松、偏酸性砂质土朝东南、座西北的疏林地或田地里。 搭架建棚具体操作与古田式普通香菇荫棚相同。 栽培场地应在晴天翻土 20 厘米。 作畦开沟,畦高 1015 厘米,畦宽1518 米,畦长按地形决定,去除杂草、碎石。 畦面四周开好排水沟,沟深 30 厘米。 有山洪之处应开好排洪沟。 排场埋土时间应选择 45 月天气晴好时进行。 场地应事先清理干净,注意白蚁的防治。 排场应根据段木菌种不同,生长好坏不同进行分类。 去袋按序排行。 间距 5 厘米,行距 10 百米。 排好菌木后进行覆土 2 厘米。 以菌木半露或不露为标准。 覆土深浅厚薄应视栽培场湿度大小酌情处理。 覆土最好用焦泥灰,既可提高土壤热性又可增加含钾量,有利出芝生长。 34 及时防治病虫害白蚁采用诱导为妥。 即在芝场四围,每隔数米挖坑,坑深 08 米,坑宽 05米。 将芒萁枯枝叶埋于坑中,外加灭蚁药粉,然后再覆薄土。 投药后 515 天可见白蚁中毒死亡,该方法多次采用,以便将周围白蚁群杀灭。 害虫可用菊酯类或石硫合剂对芝场周围进行多次喷施。 发现蜗牛类害虫可采用人工捕杀。 在埋木后如有发现裂褶菌、桦褶菌、树舌、炭团类应用利器将污染处刮去,涂上波尔多液,并将刮去的杂菌菌木烧灭。 35 加强管理,适时采收(1)要有一定散射光照。 灵芝生长对光照相当敏感,搭荫棚,郁闭度比香菇棚透亮些。 如过荫,灵芝子实体柄长盖细小,再加上通气不良和二氧化碳浓度高,则形成鹿角芝。 光线控制总的原则是前荫后阳,前期光照度低有利于菌丝的恢复和子实体的形成,后期应提高光照度,有利于灵芝菌盖的增厚和子实体干物质的积累。 (2)注意温度变化。 灵芝子实体形成为恒温结实型,正常的生长温度为1834,最适范围为 2628。 菌材埋土后,如气温在 2432,通常 20天左右即可形成菌芽。 当菌柄生长到一定程度后,温度、空间湿度、光照度适宜时,即可分化菌盖。 气温较高时,要时常注意观察展开芝盖外缘白边色泽变化,防止变成灰色,否则再增大湿度也不能恢复生长。 即保持湿度,如中午气温高,还要加强揭膜通风降温。 (3)重视空间相对湿度。 灵芝生长需要较高的湿度,灵芝的子实体分化过程,要经过菌芽、菌柄、菌盖分化、菌盖成熟、孢子飞散几个阶段。 经常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595,以促进菌芽表面细胞分化,土壤也要保持湿润状态,晴天多喷水,阴天少喷水,下雨天不喷水。 但不宜采用香菇菌棒的浸水催芽经验。 (4)注意通气管理。 灵芝属好气性真菌,在良好的通气条件下,可形成正常肾形菌盖,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至 03以上则只长菌柄,不分化菌盖。 为减少杂菌危害,在高温高湿时要加强通气管理,让畦四周通气,揭膜高度应与菌柄高持平。 这样有利分化菌盖,中午高温时,要揭去整个薄膜,但要注意防雨淋。 (5)做到“三防”,确保菌盖质量。 一防联体子实体的发生。 排地埋土菌材要有一定间隔。 当发现子实体有相连可能性时,应及时旋转段木方向,不让子实体互相连结。 并且要控制段木上灵芝的朵数,一般直径 15 厘米以上的段木以生长3 朵为宜,15 厘米以下的以生长 12 朵为宜,过多灵芝朵数将使一级品数量减少;二防雨淋或喷水时泥沙溅到菌盖造成伤痕,品质下降;三防冻害。 海拔高的地区出芝后应于霜降前用稻草覆盖菌木畦面,其厚度 510 厘米,清明过后再清除覆盖稻草。 (6)适时采收。 在灵芝子实体达到大量褐色孢子弹散;菌盖表面色泽一致,边缘有卷边圈;菌盖不再增大转为增厚;菌盖下方色泽鲜黄一致时为适时采收期。 采收时,要用果树剪刀,从灵芝柄基部剪下,留柄蒂 051 厘米,让剪口愈合后,再形成菌盖原基,发育成 2 潮灵芝。 但在收 2 潮灵芝后准备过冬时,则应将柄蒂全部摘下,以便覆土保湿,培养来年再次出菌。 灵芝收后,过长菌柄剪去,单个排列晒干,最好先晒后烘,达到菌盖碰撞有响声,再烘干至不再减重为止。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