椴木熟料人工栽培灵芝高产技术内容摘要:

椴木熟料人工栽培灵芝高产技术 、生产季节根据灵芝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适宜温度,南北方地区可安排在农历 12 月上旬伐木,中旬断木、装袋、灭菌,下旬接种完毕。 第二年清明左右下田埋木,当年可收灵芝 23 批。 但伐木时间最迟不能超过清明,因清明后伐木含水量高,树皮易脱落,且营养流失不宜生产。 清明左右接种的当年只能产芝 12 批。 二、木料要求凡是适合椴木栽培香菇、木耳的树种都可用栽培灵芝,用材直径 616 厘米为宜,弯曲多疖疤木营养丰富更好。 三、断木杂木砍伐后为防止木料水分过湿或过干,一般以砍后 12 天左右为宜,枫树因含水量大则需 2030 天。 将杂木锯断为长度 1415 厘米或 2830 厘米短椴木,不论何种规格,均须断面平整、长短一致。 四、装袋根据椴木直径的大小,分别选用偏径宽度 1530 厘米不同规格、厚度 56 丝米的耐高温、抗拉力的聚乙烯筒袋。 装袋时将适宜筒袋(长度 5562 厘米,以两头扎口合适为度)装放椴木(1415 厘米每袋装两段,2830 厘米每袋装一段),两头分别扎活结,以防扎破筒袋;装袋、搬袋要轻拿轻放,防止破损。 发现破袋要及时用透明胶补牢。 五、灭菌灭菌是灵芝生产能否成功的关键,必须蒸足熟透。 蒸煮椴木与香菇棒灭菌方法相同,当锅内温度达 100后要维持 12 小时不降温。 火力要“攻头、守尾、控中间”,菌筒上灶后要迅速用旺火猛攻,使锅内温度迅速达到 100,中间火力稳定,待停火后温度下降至 80以下出灶、冷却。 六、接种接种室可选用门窗密封好、场地干燥、清洁的 58 平方米房间,内用塑料膜制成相等的接种帐,在接种前 812 小时将接种帐每立方米用“消毒合”34 克用量进行消毒(包括接种用具、菌种)。 待袋温降至 2830时控温接种。 接种时要用 75%酒精或 洁尔对菌种认真处理,实行一人把种、多人解口接种扎袋、专人堆放的流水作业。 播种要满断面,口要扎实,两头接种,堆放平稳。 七、菌丝培养培养间选择保温性能奸的土墙房间,室温要控制在 25左右。 如温度过低要用火盆或煤、电加温;温度过高要适当通风,防止闷热烧菌。 培养间要尽量避光,发菌 20 天后要进行酌情翻堆,当菌丝长满全袋时适当增加光照,促进菌丝生长。 如发现菌内积水或菌丝萎缩一定要割小口放气,以增氧通气,并让积水流失。 在 2528培养 6070 天菌丝成熟,菌木表层菌丝洁白粗壮,菌木间紧连不易掰开,少数菌木断面有豆粒大原基出现,即可迅速下田埋土培养。 八、上床埋土灵芝田要选择排水性能好、土质疏松肥沃且交通、水源方便、向阳、通风田块。 在埋木前对田块翻耕、除草,做成宽 米,高 25 厘米的畦块,选择晴天温度在 1525天气脱袋进木。 先在畦床上开深 1820 厘米的沟,选取粗细相近的菌木埋在同一畦床,有灵芝原基出现的断面向上,菌木行距 68 厘米,3 厘米,排列要整齐,上盖 12 厘米细土。 菌木长度 2830 厘米的横排,1415 厘米的以竖排为好。 盖土后喷水保湿,然后以育秧或蔬菜大棚方法覆盖薄膜。 九、出芝管理床内温度应根据气温控制在 15以上和 30以下。 如气温过低应盖严膜并提高透光度,温度过高可掀除覆盖膜,并加大遮阴物,结合喷水和通风,以达降温目的,观测温度一般以每天上午 9 时和下午 15 时测出地表温度为宜,如棚顶用8590%的黑色遮阴网遮阴,棚内配有微喷系统保湿,这就是灵芝提供更理想的仿野生生长环境,可提高灵芝产量,减少畸形芝发生。 发育成熟的菌材埋土后612 天便可形成原基。 原基开始是一个较光滑的白色肉瘤状,向上伸长形成灵芝菌柄,如长时间处于 15左右只长柄而盖却展不开,只有达到 22以上时,菌盖才能正常开展。 灵芝生长最适宜温度是 2528,在此条件下经过 15 天左右灵芝就能成熟。 成熟的标志是:菌盖边缘黄、白色环圈完全消失,放射出大量的红色烟雾状疱子粉末,这时停止喷水一星期左右即可采收。 灵芝的盛产期在 69 月,霜降停止出芝。 每采完一批灵芝应清理床面,霜降后要在床面加盖稻草,细土,使之安全过冬。 待第二年清明后气温稳定在 15以上时清除加盖物,重盖薄膜进行出芝管理。 十、采收与加工灵芝采收后剪去过长菌柄,清除杂物,排列于竹筛晒干或用烘房烘烤,干燥后及时用聚丙烯袋外套包装,以防受潮、虫蛀、霉变或直接加工灵芝片、灵芝粉、灵芝盆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