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高产种植技术重点和效益分析内容摘要:

甘草高产种植技术重点和效益分析 、土壤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地势高操、含较高钙质的沙土和砂壤土,土壤微碱、在 7间的荒滩、荒坡都可栽培。 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地块不可种植。 2、品种选择:选择适宜于人工种植的“卧生甘草”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适应性强:抗旱、抗寒、抗盐碱、耐热、耐贫瘠,温度适应范围3 度,在严重缺水或较干旱的地区栽培,没有发现萎缩和死亡现象,能适应弱碱性的钙质土壤,同时适宜与幼龄林果间套。 生长周期短:采用育苗移栽,苗生长 34 个月,栽后生长 8月可收获,长势快:由于其种性卧生,结合人为栽培技术,在地表 30 厘米横着生长,光和水肥等自然条件吸收率高,故生长速度快,播后30 天,现 3真叶,60 天株高 30 厘米,根长可达 20 厘米,直径 米。 采收和加工简单:可全部采取机诫作业,用工较少,自然干操八成即可出售。 产量高、质量好:亩产中毛草 500 公斤以上,高产者可达 800 公斤,皮红,分叉少,条均匀,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符合建设 产基地对种质的要求。 (详情请参考本所在山东科技信息报2004 年第 1444 期 4 版、农村百事通2004 年第 20 期 31 页发表的良种介绍)。 3、播种育苗:育苗地应选在地势较平坦和有水源的地方。 育苗一分地(67 平方米)可栽一亩地(667 平方米),用种一公斤。 当气温稳定在 18 度以上时,全年均可育苗。 在选好的土地上施肥、耕细耙匀后,按行距 25 厘米开深 2 厘米的浅沟,均匀地将种子播在沟内,覆土 1 厘米,稍镇压,5出齐苗。 苗生长 3月,根长达 35米,达移栽标准。 4、栽培技术:在选好的土地上,亩施有机肥 2000 公斤,过磷酸钙 50 公斤,有效氮肥 20 公斤,钾肥 10 公斤;耕细耙匀后,按行距 25米开深 6 厘米的沟,把甘草苗芦头以上的茎枝剪去,去除侧根,按株距 10 厘米把苗根依次摆放沟内,填土压实浇水,亩栽苗约 2 万棵,710 天出苗,常规管理,生长 8月可刨收,也可生长两年收获。 5、收获加工:在晚秋或早春,把地上干枯的茎枝割掉,用拖拉机带一个犁铧进行耕翻,犁的深度 30 厘米左右,每次犁一行,然后人工用四齿耙将犁出的甘草根清出来,再犁第二行。 一台拖拉机配 6 个人工,一般每天可收获 8 亩左右,其根的破损率比人工收挖的要少的多,达到了收获的要求。 收回的甘草根晾晒几日后,剪去芦头和侧根打成捆,即可出售。 6、产量和效益:生长一年的甘草亩产 400斤,生长两年亩产可达 1000 公斤以上,目前甘草的市场价格为 812 元/公斤,每亩收入在 3000。 亩投资:种子款 186 元,肥料款 150 元(底肥+追肥),农药 10 元,耕地款 50 元(两次),用工 60 元,合计亩投资 450 元。 亩纯利润 26006000 元。 如采取间作套种,其经济综合效益更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