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轮动模型之四-上下游组合轮动的关键因子及其轮动效应分析内容摘要:

风格轮动模型之四-上下游组合轮动的关键因子及其轮动效应分析 请 风格轮动模型之四 2009 年 10 月 09 日 上下游组合轮动的关键因子及其轮动效应分析 z 轮动模型的构建。 我们选定与组合收益最相关的因子变量,采用 最大似然估计法,每到月底就利用 84 期的历史月度数据对各个因子的敏感系数进行回归估计,根据因子来预测上下游组合在 t 时刻成为赢家组合的条件概率,选取赢家组合概率最大的投资组合作为下一期的投资标的。 z 上下游组合轮动模型的预测效果。 我们构造的上下游组合轮动模型,从 2007 年 2月至今的 32 期的预测中, 错误 8 期, 正确率达到 75%。 假设交易成本为单边 上下游轮动策略的累计收益率将达到 而同期沪深 300 涨幅仅为 上证指数涨幅为 z 影响上下游组合轮动的因子。 我们研究了宏观经济指标、价格指标、技术指标等诸多因子对组合轮动的影响。 最后发现, 比的环比增速、 环比增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 比增速 比增速、上游指数的月度动量因子和下游指数的月度动量因子的组合能够最好的解释上下游组合的收益, 有效预测赢家组合。 z 工业增加值同比。 从 2000 年到 2009 年,工业增加值变化比较缓慢,其与上下游强弱的相关性大体应为正向,但并不明显。 然而在观察模型参数时,我们发现系数一直为负,其原因可能是 型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并不是单纯线性关系,所以造成模型估计出来的系数与实际相关性有所偏差。 z 比的环比增速。 比的环比增速主要代表通货膨胀的趋势。 当该指标较多时间处于零上时,比如 03 年底和 07 年下半年这两段时间,上游明显走强。 而在05 年底和 08 年, 比增速长时间处于零下,下游则持续走强。 可见该指标与上下游相对强弱呈正相关,这也与模型估计结果相符。 z 比 比。 部分反映出产业链上企业的盈利状况。 该指标在零上意味着原材料供给相对过剩,上游行业可能走弱,而零下则代表上游产能不足,上游走强的概率较大。 当然在现实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到当时宏观经济和通胀水平的具体程度。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 上下游强弱呈负相关。 z 比。 比增速能反映市场流动性是否充裕,而流动性的充裕或者萎缩往往首先反映在上游产品价格上, 持高速增长预示着通胀的来临,上游有望走强,而流动性收缩引发的通缩往往意味着上游即将走弱。 从模型估计的结果来看, z 动量因子。 动量指标反映的是上下游指数走势的惯性,若动量差为正,且处于上升趋势,则上游有望走强;若动量差为负,且处于下降趋势,则下游走强概率较大。 型中动量指标的系数也是一正一负,与直观相符。 z 基于最近 84 个历史月度数据,采用以上 6 个最优预测因子,模型预测 10 月份下游组合将继续相对走强。 量化选股 相关研究 高低 合轮动的关键因子及其轮动效应分析 20090831 大小盘轮动的关键因子及其轮动效应分析 20090811 风格轮动模型 20090727 金融工程分析师 周健 电 话: 021融工程助理分析师 郑雅斌 电 话: 021量 化化 研研 究究 请 目 录 1. 研究上下游组合轮动的意义 . 风格轮动模型的因子优化 .动模型的简述 .下游组合轮动的解释因子 .子优化 . 模型预测效果 .测精度 .动策略收益 . 解释因子与上下游组合轮动的关系 .观因子:工业增加值 .观因子: .观因子: .量因子 . 量化研究 2 图目录 图 1 投资时钟 . 2 上下游行业划分 . 3 上中下游相对强弱走势(方格中文字从上到下代表走势从强到弱) . 4 完全预测准确的轮动收益与沪深 300 指数 . 5 市场实际轮动与预测效果的比较 . 6 轮动策略收益与指数收益比较 . 7 上下游轮动策略与买入持有策略收益的比较 . 8 2000 年到现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走势 . 9 工业增加值与上下游相对强弱 . 10 工业企业利润与物价指数走势 . 11 上下游相对强弱 . 12 上下游相对强弱 . 13 比增速与上下游组合相对强弱的关系 . 14 上下游组合的动量因子 .目录 表 1 型中因子系数规律 . 2 具体预测结果 . 量化研究 3 在前期的风格轮动模型中,我们介绍了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