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类物质在防治动物疾病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请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药用碳、白陶土等吸附剂配合使用,在我市的肇州、肇源和大同和市区大批量防治羊快疫和羔羊痢疾等使用传统防治方法几乎是束手无策的剧烈传染病,取得了意外的理想效果。 据我们所知,我们对甲醛和戊二醛等醛类物质用于通过消化道给药治疗动物全身性疾病的研究是国际和国内是首次的。 国家畜牧兽医总站负责人称我们的研究在世界上是无人做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成功,其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醛类物质 主要是甲醛和戊二醛,在动物机体内可释放醛,由于醛对细菌、芽胞、真 菌及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的甲醛溶液能抑制细菌的繁殖 , 05%的甲醛溶液可将病毒及毒素灭活, — 1%浓度的甲醛溶液作用 2 小时可将细菌及其繁殖体杀死。 近年来,由于制造室内装璜材料中添加的甲醛物质对室内空气形成的污染问题,甲醛的毒性引起人们普遍地严重关注。 但是,最近大量的专业报道证实:动物长时间吸入甲醛气体,除对机体直接接触的皮肤和呼吸道 主要是鼻腔有一定有害 作用外,对人的全身性毒性是很低的:甲醛进入机体后立即被氧化为甲酸,又迅速被分解为 CO2 和 H2O,人的甲醛最低致死量为 36 克 ( 袁洽劻,适用消毒灭菌技术 [M] 第 1 版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129)。 ,动物为 500800mg/kg,而动物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系统吸收的甲醛是极微量的,即使摄入中毒和致死量的动物,在他们的血液和各器官组织里根本查不到甲醛 (甲醛释放与检测:王维新,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0 年 3 月第一版 1617 页 )。 所以,甲醛的“三致”问题,现在已经不是甲醛作为进行动物全身性治疗药物的障碍了。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工艺、流程) 1. 醛类制剂的研制开发 : (1) 组方研究 : 利用药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手段, 对醛类物质甲醛、多聚甲醛和戊二醛等成分的最佳浓度的抗菌机理 进行深入研究。 确定最佳组方 . (2) 剂型研究 : 制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实验。 2. 醛类制剂的抑菌实验: 对溶血性大肠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抑菌实验。 3. 醛类制剂的 安全性实验 (1) 急性毒性实验 ( 2)长期毒性实验 包括血液学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和病理检查。 血液学检查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出、凝血时间测定 ; 肝肾功能检查包 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谷草转氨酶( GOT)、碱性磷酸酶( AKP)、血清肌酐( Cr)和血清尿素氮( BUN)等五种反映肝肾功能的指标。 4. 醛类制剂 对 胃肠道的影响实验 (1) 对胃肠道黏膜组织的影响实验 (2) 对胃肠道中微生物、微生态和微生态环境、各种消化酶的影响实验 (3) 多聚甲醛在丙三醇、乙二醇等有机溶媒中的解聚方法、解聚率及解。醛类物质在防治动物疾病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申请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