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党参内容摘要:

根类中药材栽培技术之党参 参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及四川、河南等地。 生长习性:党参喜温和凉爽的气候,耐寒(在度下可安全越冬),忌高温(在气温较高的地区种植,进入伏天,往往叶片枯黄,甚至烂根死亡),怕涝,忌连作,对土壤要求较严,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宜。 苗期需适当遮阳,成株喜阳光。 栽培技术: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距水源较近、土质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用厩肥或堆肥 15002500 公斤、过磷酸钙 1520 公斤,然后翻耕、耙细、整平,做成高畦。 定植地也应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地,每亩施用厩肥30004000 公斤、过磷酸钙 3050 公斤,施后深耕 2530 厘米,耙细、整平、做畦,畦宽 、高 15 厘米。 繁殖方法:用种子繁殖,一般育苗后移栽到大田,少量直播。 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春播 4 月中旬左右,夏播在多雨季节,秋播在封冻前。 夏、秋播出苗整齐,春播常因春旱而出苗不齐。 播前种子先用温水浸种催芽(将种子装入布袋,置于 40的水中,随即用手揉搓,约 30分钟,至无黄水流出时取出,放湿润处催芽,温度保持在 2530),当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畦面要浇透水,等水渗下去,可撒播或条播。 播后畦面用玉米秆或谷草等覆盖保湿,以后还应适当浇水。 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 当出苗后,可将覆盖的玉米秆或谷草逐渐撤掉,不可一次全部撤掉,以防烈日晒死幼苗。 当苗高 15 厘米时可全部撤掉。 也可在畦边种高秆作物玉米或高粱等,但不可过密。 苗高 10 厘米时除去小苗、弱苗,株距保持在 13 厘米。 党参苗期生长缓慢,应注意及时松土除草,保持畦面无杂草,干旱时及时浇水。 党参苗生长一年后,于秋季 10 月上中旬、植株枯萎时移栽到大田。 在整好的畦上,按行距 1525 厘米,开 1525 厘米深的沟,按株距 610 厘米将党参种根斜摆于沟内,也可以横卧摆栽,盖土以超过芦头 57 厘米为宜。 每亩用种根2530 公斤。 田间管理:松土除草是保证党参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 因此应勤除杂草,特别是苗期更要注意除草。 通常在搭架前要追施一次厩肥,每亩 10001500 公斤,或追施 1520 公斤复合肥,结合松土除草施到沟里。 也可在开花前进行根外追肥,以微量元素和磷肥为主,每亩用磷酸铵溶液 5 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移栽后要及时浇水,以防干枯,保证成活。 成活后少浇水,雨季应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 当苗高 30 厘米时搭架,以使茎蔓攀架生长。 架法可根据具体条件和习惯灵活选择,常用方法是用细竹竿每两垄搭成“八”字形架,目的是使田间通风透光,促使党参生长旺盛,增强抗病力,提高党参根和种子的产量。 党参花蕾较多,非留种田要及时摘除花蕾,促进根部生长。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