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内容摘要:
工业机器人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015(简版)工业机器人简介2015/7/9 数据 大价值 2目录123 中国市场发展现状国际市场发展现状4 中国市场发展趋势分析2015/7/9 数据 大价值 3前言研究背景 机器人技术源于美国, 1954年美国率先提出了工业机器人概念并于 1962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机器人。 上世纪六十年代 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生产规模急剧扩大,而社会面临人口红利缺失,劳动力匮乏的现状,日本对高产能、自动化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大幅提升。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汽车、电子等产业快速发展,与日本相似,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能需求的扩大,推动工业机器人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 截至 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购买量已超过 3万台,位居全球首位。 研究方法研究 定义 报告中的资料和数据来源于 对行业公开 信息 的研究、对 业内资深人士和相关企业高管的深度访谈 ,以及 易 观智库分析 师综合以上内容作出的专业性判断和评价。 报告中 运用 智库的产业分析模型,并结合市场研究、行业研究和厂商研究,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 趋势 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智库分析认为 ,工业机器人是通过编程或示教方式实现自动化,同时具备拟人形态及功能 ,在企业 生产加工过程 中通过自动控制执行 操作作业的机械装置。 主要由本体、伺服电机、减速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构成,操作系统包括伺服系统、控制系统、视觉系统等,具备在高危环境下生产、生产效率高、稳定性强、精度高等特点。 2015/7/9 数据 大价值 4国际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 40教再现机器人1967年日本引入机器人技术并迅速产业化萌芽期 起步 期 时间轴二十世纪 60I 美国多家国家实验室研究,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第二代机器人:视觉机器人示教编程控制系统重复作业自动生产发展期 成熟 期第 三 代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工业 机交互大 数据智能 生产动力缺失及汽车制造等产业的爆发助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视觉系统传感器容错技术柔性 生产二十世纪 80达国家的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普及率大幅提升二十一世纪多 关节机器人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机器人,具备高效、精度高、灵活性强等优势工业机器人按照结构可分为四类 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 坐标机器人球坐标机器人多 关节机器人精度 高 ;成本 低;工作空间小。 焊接、 上下运、码垛等。 行业:汽车、物流 等负载 小 ;定位准 ;响应速度快。 装卸、搬运、焊接等。 行业:电子电气等精度高;高负载;响应速度快。 搬运、分拣。 行业:食品、药品、电子等自由度高;成本高;工作空间大。 焊接、喷涂等。 行业:汽车、电子、食品等工业机器人 构成上游 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 控制系统、伺服系统中游 手臂、底座、转座、手腕、支柱等本体零部件 操作系统、传感器等下游 系统集成、软件二次开发 手爪等定制末端执行器图片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易观智库整理工业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是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基础现阶段,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和机械等领域,机器人替代人工生产是未来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未来实现工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障。 汽车 39%电子电气 20%金属和机械 9%橡胶和化工 7%食品和饮料 4%其他 21%2013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在行业中的份额汽车 39%电子电气 20%金属和机械 9%橡胶和化工 7%食品和饮料 4%其他 21%国际机器人联盟( 业机器人产业链分析上游 下游第三 方服务传统材料 :铸铁、铝合金、不锈钢等。 新材料 :碳纤维、尼龙、树脂等复合材料。 相关供应商:中钢吉炭、奇峰化纤等。 精密减速机国际: 友等。 国内:秦川发展、上海机电、南通振康等。 伺服电机国际:发那科、安川电机、 伦茨、三菱等。 国内:英威腾、华中 数控、新时达等。 控制器国际: 卡等国内:新松机器人、南京埃斯顿、广州数控等。 原材料供应零部件 供应负责工业机器人支柱、手臂、底座等部件与精密减速机等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并负责机器人的直销。 国际:库卡、 那科、安川电机等。 国内:新松机器人、广州数控、锐奇股份等。 负责工业机器人软件系统开发和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作业的重要构成,市场规模超过本体制造商。 国际:库卡、 那科、柯马、徕斯等。 国内:广州 数控、天奇股份、亚威 股份等。 中游主要承担厂商的系统二次开发、定制末端执行器、售后服务等。 国内:安川首钢、上海发 那科等。 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采购需求 货源 需求 承担 工业机器人品牌的代理、分销等工作。 国内:天津洛博 特、东莞元一、上海北科 良辰等。 销售需求负责工业机器人的使用 /维护 /教育培训等工作国内: 上海电气网络、达内、 深圳连硕等。 营销及渠道推广采购 需求产品及维护本地合作商本体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代理商用户 端(领域)汽车电子电气金属加工食品橡胶及塑料其他工业 、德国、韩国、美国四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成熟度高,中国是最具潜能的发展国家市场成熟度市场成长率低 高高低领先国家发展 国家 日本、德国的工业机器人水平全球领先,其中,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等)的研发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 德国工业机器人在原材料、本体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方面有一定优势。 中国处于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产业链下游,多数厂商承担系统二次开发、定制部件和售后服务等附加值低的工作。 但市场需求正在迅速扩大,国内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几年将拉近与国际厂商的差距。 2015/7/9 数据 大价值 11中国、日本、美国是工业机器人主要购买国,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渗透率远低于发达国家1829721307 23000251103656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德国 韩国 美国 日本 中国2013年工业机器人主要购买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台)国际机器人联盟( 有量 )22W 70W40W 1W1、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渗透率优势明显先发优势1954年,美国率先提出工业机器人概念,并生产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美国的医疗机器人和国防机器人研究具备优势。 1967年日本引进工业机器人技术,随后在日本形成产业化发展。 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方面处于领先。 技术沉淀速机、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被国际企业垄断,其中日本在减速机、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方面处于全球领先,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净出口国,机器人产量占全球份额的 50%以上。 环境驱动上世纪 70年代,日本、德国等国的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而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倒逼企业提升产能,政府出台多项激励政策,推动日本、德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渗透率逐渐提升。 国家 /区域产能份额保有量份额机器人密度日本 66% 23% 约 300台 /万人欧洲 26% 29% 约 200台 /万人中国 不足 1% 10% 不足 30台 /万人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易观智库整理2015/7/9 数据 大价值 13日本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33138127672190328000 286802511060%20%0%20%40%60%8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2008) 增长率国际机器人联盟( 国 美国 韩国 日本2013年主要国家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台)国际机器人联盟( ( 控系统、机器人等汽车、金属加工等 60亿美元 14亿美元1992年,由北京机床研究所与日本 门从事机床数控装置的生产、销售与维修。 注册资金 1130万美元。 1997年,上海电气实业公司与日本 国内领先的机器人生产厂商。 安川电机( 服电机、控制系统、机器人等汽车、食品、机械加工等 38亿美元 13亿美元1996年,中国首钢总公司和日本株式会社安川电机共同投资成立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专业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销售。 1999年 4月,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 3110万美金,主要制造机器人本体及相关零部件的总装。 那智不二越( 压元器件、轴承、锻压机床、机器人、控制系统等汽车、机械加工等 1757亿日元 132亿日元2003年那智不二越(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成立,相比其他日本机器人企业,那智不二越在中国落地较晚, 2012年 2月,那智不二越(江苏)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在张家港成立,注册资本 1800万美元,生产并销售用于汽车、建设机械、工作机械的液压机器、精密工具等,预计到 2015年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 3000台。 川崎重工( 业机器人、能源开发设备、航空航天设备等汽车、航空、船舶、医疗、知1991年,川崎重工(大连)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30,000千日元。 2013年,川崎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机器人工厂正式落地,该项目注册资本 1800万美元,投资额 5300万美元,占地 75亩,将建 15000平方米项目用房。 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易观智库整理工业 、发那科、库卡、安川电机四家企业是全球主要的工业机器人供货商10%20% 15% 15% 从全球来看,日本和欧洲是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产地 , 那科( 库卡( 安川电机( 家企业是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 供货 商。 2013 年四大家族工业机器人收入合计约为 50 亿美元,占据着全球约。工业机器人专题研究报告2015(简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