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市场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2015内容摘要:

中国保险市场互联网化专题研究报告2015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互联网 +保险” 加速 发展中国保险市场互联网化专题 研究报告 20152015/7/8 数据 大价值 2研究定义及研究范畴研究定义:互联网 保险, 是指保险 机构 利用 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通过自营网络平台与第三方平台渠道,开发保险产品、订立保险合同、提供相关服务。 研究范畴:本报告主要针对 互联网保险市场 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市场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市场趋势等内容; 本报 告 覆盖 的消费领域主要包括覆盖购物、旅游、教育等,不包括房地产和汽车消费;本报告涉及厂商 包括平安、太保、众安等保险公司, 阿里、京东等互联网企业 ,中民保险网等第三方保险中介机构等研究 其在 互联网保险市场 的主要产品与服务、市场竞争力等。 2015/7/8 数据 大价值 3名词说明自营 网络 平台: 指的是保险公司 自身设立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及服务平台。 第三方平台 : 指的 是除自营 网络平台外,为保险消费者和保险机构提供辅助销售及服务的网络平台。 目前第三方平台主要包括,互联网企业保险 频道及第三 方中介机构的 网站等。 原保险保费收入 : 主要 是与再保险保费收入进行区分 ,指的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 之间直接签订保险 合同所得 到保费收入。 保险深度: 指保费收入占 映了保险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保险密度: 指按人口计算的人均保险费,反映国民参加保险的程度。 互联网保险渗透率 : 指互联网保费规模占总保费规模的比例。 财产险: 指 以财产及其有关的经济利益和损害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 保险等险种。 人身险 : 指以人的寿命和身体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按照保障范围可以划分为人寿保险 、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 保险,万能险等投资型险种属于人寿保险的范畴。 2015/7/8 数据 大价值 4目录12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互联网保险市场 现状3 互联网保险典型案例分析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分析4 2014年 8月 , 国务院印发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2015年 5月, 国务院发布 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指出 ,鼓励保险企业和机构依法进行网络化创新,完善互联网保险产品审核和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保险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制定电子商务涉及的信用保证保险的相关扶持 政策。 2014年 12月,保监会发布 互联网保险 业务监管 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2015/7/8 数据 大价值 5宏观环境推动互联网保险行业 快速发展 随着居民旅游出行逐渐增多,再加上近些年自然灾害、重大意外事件频发,居民对意外险的认可程度升高,需求逐步增加。 随着居民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逐渐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商业医疗保险的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 社会正进入快速 老龄化阶段, 商业养老保险将成为现代 养老服务 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 201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636463亿 元人民币,比上年 增长 连续降息及降 准等货币 宽松措施 ,对 保险行业有正面 影响。 降息提高了万能险、投连险、分红险等投资 型保险产品的收益率 ,从而提升了保险 产品的吸引力。 移动 互联网及社交媒体的 高速 发展,为互联网保险服务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营销和服务渠道。 云计算及大 数据技术 的进步,提高了保险公司运营保障的技术水平,使得企业可以将更多资金投入到产品和服务创新中。 车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在保险公司精准定价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亿元 人民币) ·中国保监会由数据可以看出 , 从 2011年至 2014年 , 中国 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 增速也逐年提高。 预计在 2015年 , 随着保险行业 “ 国十条 ” 各项政策的逐步细化和落实 , 保费收入增速仍将维持较高水平 , 整体保费收入规模将接近 保险行业作为国民经济 “ 助动器 ” 和 “ 稳定器 ”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2015/7/8 数据 大价值 7中国保险市场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公司数量快速增长数据显示 , 从 2011年至 2014年 ,在 中国保险市场上 , 经营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数量已经基本稳定在 130家左右。 其中 ,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数量快速增长 , 从 2011年的 28家增加至 2014年的 85家。 目前 , 已经有超过 6成的保险公司通过自建网站 、 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不同的经营模式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 120130 133 13628395985040801201602011 2012 2013 20142011) 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数量(家)© ·中国保监 会 , 随着人们 收入的不断上涨 , 中国保险密度也逐年上升;但保险深度在 3%左右裹足不前 , 显示相对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保险行业发展相对 缓慢。 国务院发布的保险 “ 国十条 ” 中 , 将 2020年保险行业发展目标 设 定为 , 保险深度达到 5%, 保险 密度达到 3500元人民币 /人。 %1%2%3%4%5%6%7%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20人民币 /人) 观智库 ·中国保监会2015/7/8 数据 大价值 9中国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明显比较中国和国外的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数据可以看出 , 中国保险行业整体发展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有着明显差距。 而与美国日本等世界先进水平相比 , 差距更为悬殊。 同时 ,国内各地区的保险行业发展水平也极不平均。 发展水平最高的北京 ,已接近世界平均发展水平。 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江西 , 保险行业发展水平则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 这些省份 , 更具普惠性质的互联网保险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3%6%9%12%0700014000210002800035000中国 北京 江西 世界 美国 日本2014年中国 保险市场发展水平与 国际比较保险密度(元人民币 /人) ·中国保险报2015/7/8 数据 大价值 10行业监管政策将合力促进保险行业发展2014年 2月,保监会发布实施 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 ,提高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灵活性,促进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率提高,增强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保险资金运用2014年 11月, 国务院发布 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 ,明确提出要扩大健康保险产品供给,丰富健康保险服务。 为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带来巨大政策机遇和改革红利。 商业健康保险2015年 2月,保监会取消万能型人身保险不超过 最低保证利率限制,最低保证 利率将由 保险公司自主确定。 在低利率的市场大环境下,万能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增强。 万能保险2015年 2月,保监会发布 关于深化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明确车险费率改革中各项实施细节。 费率改革在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将激发车险市场活力。 商业车险合力促进保险行业发展2015/7/8 数据 大价值 11保险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营销方式保险意识理财观念从业人员产品结构居民缺乏基本的保险知识而导致的保险意识低下,大多数 居民仍依赖 传统的储蓄方式预防 风险。 产品缺乏创新,没有在用户调研基础上,按照消费者的客观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对用户吸引力不足。 诸多因素共同制约保险行业发展社会诚信保险行业消费者以保险代理人为主的营销体制,造成代理人更多的从自身利益出发推销产品,欺诈保户时有发生。 保险公司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造成保险 从业人员门槛较低 ,对于保险 知识和产品的专业程度较差。 受到中国 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 ,居民有一定积蓄以后更愿意购买理财产品,追求财产的保值增值。 缺乏 统一 的居民 信用档案系统和大数据监管体系,无法有效遏制部分保险用户骗保等欺诈行为发生。 2015/7/8 数据 大价值 12目录12互联网保险发展背景互联网保险市场 现状3 互联网保险典型案例分析互联网保险发展趋势分析42015/7/8 数据 大价值 13“互联网 +保险” 全面提升传统保险的各个环节小贷人海战术,效率低下多维 度挖掘和分析用户的行为特征, 准确 预测潜在需求,实现精 准的场景营销营销客户服务多基于线下模式,人为因素影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 较低 、客户满意度不高对客户 服务 、报案、查勘 、 理赔等方面进行网络化升级,建立起灵活高效 的运营机制运营对大量同质 风险进行聚合,风险识别能力较低对保险业 进行风险细分 ,进行 更精准的保险定价产品传统保险 互联网 +保险基于互联网 、 移动 互联网及大数据技术2015/7/8 数据 大价值 14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 1997 国 最早的保险行业第三方网站 中国保险信息网建成 , 并为新华人寿促成了第一份保险电子商务保单。 网络保险平台的 作用在信息发布 , 而不是独立的 销售 渠道。 应用成熟期( 2018-)市场启动期( 2005速发展期( 2013场认可度时间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实施 , 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全流程电子保单 , 互联网保险真正开始发展。 淘 宝保险 频道于 2011年正式 上线 , 可实现 保险产品的在线保费计算 、 购买 、支付等功能。 2013年被称为 “ 互联网金融元年 ” , 互联网保险 也从这一年开始高速发展。 第一家专业的互联网 保险公司 众安保险也于当年成立 , 各种互联网保险销售与服务渠道逐步完善。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进入稳定态势 , 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纷纷运用于保险行业的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创新之中。 观智库2015/7/8 数据 大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