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173个问题问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采购活动和处理同供应商关系的一种工具。 手册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关于本企业质量方针和采购政策 (其中包括同供应商关系的政策 )。 (2)关于本企业主要产品目录,以及产品质量状况和在市场上所享有的声誉。 , (3)关于本企业同采购活动有关的主要部门及其人员配备和职责范围。 (4)关于本企业务主要产品的质量规格和要求。 (5)关于本企业入厂检验所采取的方式 (各种抽样验收方案的选择 )。 ’ (6)关于本企业收集质量数据的方法和所使用的表格形式 (必要时也包括质 量信息的传递、反馈等 )。 (7)关于本企业进行供应商的调查、审核、监督以及评级的方式和内容。 (8)关于本企业对于供应商的各项要求 (例如要求供应商做到:提供首件样品;编制质量计划;进行某些特殊的检验;进行可靠性方面的试验;制订处理不合格品的程序;保存各种记录和报表;制定实施工艺改革的程序等 )。 (9)关于本企业所使用的各种专门术语的含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43 页 (10)关于本企业采购、订货以及处理不合格品的规定和程序。 4 生产制造的质量职能是什么 ? 就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人、机、法、料、环境和测量的控制,稳定地、经济地生产出符合设计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 50、 对生产制造过程有哪些具体要求 ? (1)应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验证使其能够生产出符合规范的产品。 必须识别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影响的、与产品或生产制造过程特性有关的作业,对这些作业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这些特性符合规范要求或进行适当的修改或改进。 (2)对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辅助材料和设施应规定一定的限度并控制和验证。 (3)产品搬运应适当地计划、控制,对进厂的材料,在加工材料和最终产品的搬运应有具体文件的规定或制度,以便应用于交货直到产品投入使用。 5 如何计算计量值数 据特性值的工序能力指数 ? (1)当给定双向公差,质量数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 M)相一致时: = 工序能力指数; —— 公差; —— 标准偏差; —— 公差上限; —— 公差下限。 (2)当给定双向公差,质量分布中心 ()与公差中心( M)不一致,即存在中心偏移量 ()时,用表示: 式中: 工序能力指数 —— 公差; —— 标准偏差; (3)当给定单向公差的上限时,常采用公式: (4)当给定单向公差的下限时,常采用公式: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43 页 5 工序质量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 工序质量以及工序能力指数的测定和分析,对于产 品设计、工艺制订、计划安排、生产调度和技术改造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对比各种工艺方法,选择适合于目前设计要求的工艺手段。 (2)了解设备能力与工艺要求的关系,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购置新设备或改造现有设备。 (3)协调互相关联的各道工序,研究工序能力与生产负荷之间的平衡关系,消除薄弱环节。 提高生产能力,缩短生产时间。 (4)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工艺方法和操作规程,并确定特殊工艺的加工方法。 (5)提供关键工序能力的数据信息,以便供给设计和工艺人员,作为制订各有关计划时的依据资料。 5 提高工序能力的途 径有哪些 ? 由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影响工序能力指数有三个变量:即产品质量规范(公差范围 T);工序加工的分布中心 ()与公差中心 (M)的偏转量;工序加工的质量特性值分散程度,即标准偏差 (S).因此提高工序能力的途径有三个:减少中心偏移量;减少标准偏差;增大公差范围。 5 减少中心偏移量的措施有哪些 ? (1)通过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大量连续生产过程中由于工具磨损、加工条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偏移的规律,以及进行中心调整,或采取设备自动补偿偏移或刀具自动调整和补偿等。 (2)根据中心偏移量,通过首件 检验,可调整设备、刀具等的加工定位装置。 (3)改变操作者的孔加工偏向下差及轴加工偏向上差的倾向性加工习惯,以公差中心值为加工依据。 (4)配置更为精确的量规,由量规检验改为量值检验;或采用高一等级的量具检验。 5 减少分散程度,提高工序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 (1)修订工序,改进工艺方法,修订操作规程,优化工艺参数,补充增添中间工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2)检修、改造或更新设备,改造、增添与公差要求相适应的精度较高的设备。 (3)增添工具、工装,提高工具、工装的精度。 (4)改变材料的进货 周期,尽可能减少由于材料进货批次的不同而造成的质量波动。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43 页 (5)改造现有的现场环境条件,以满足产品对现场环境的特殊要求。 (6)对关键工序、特种工艺的操作者进行技术培训。 (7)加强现场的质量控制,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或推行控制图管理;开展 QC 小组活动;加强质检工作。 5 什么叫主导因素 ?常见的主导因素有哪些 ?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后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和占支配地位的因素,常见的主导因素有定位装置、机器、操作工人、零部件等。 5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原则是什么 ? (1)对产品的适用性 (性能、精 度、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 )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关键部位或重要影响因素,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2)对工艺上有严格要求,对下道工序的工作有严重影响的关键质量特性、部位,应设置质量控制点。 (3)对质量不稳定、出现不合格品多的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4)对用户反馈的重要不良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对紧缺物资或可能对生产安排有严重影响的关键项目,应建立质量控制点。 5 质量可追查性有哪些优点 ? (1)可在精确无误的基础上回收可疑产品,以免造成使用上的更大损失。 (2)易于查明缺陷原因,并使维修 和补救费用最少。 (3)提供明显标志,以避免产品的混淆。 5 简述检验的步骤。 (1)明确质量的要求; (2)测量试验; (3)比较; (4)判定; (5)处理。 60、 检验的质量职能有哪些 ? 保证职能 (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 );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督职能四项。 6 四项质量职能的关系怎样 ? 检验的四项质量职能是保证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监督职能。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通过监督,保证不合格的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和半成品不流入下道工序,对产品来说,就等于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在成品检验中,得到许多 质量信息,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就是为稳定提高成品质量提供了方向,同样也起到了“事先预防”的作用。 通过质量检验而取得的大量数据、资料,并进行综合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43 页 分析,就可以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供依据,为改进产品设计加工工艺改革提供必要的信息,为完善质量管理提供资料。 6 “卡、防、帮、讲”的含义是什么 ? 检验人员的“卡、防、帮、讲”就是针对检验工作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提出来的。 卡:即把关; 防:即预防出现不合格品; 帮,即对操作者进行技术指导,共同解决质量问题; 讲,即宣传“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职 工的质量意识。 6 怎样设置检验站 ? 检验站的设置要考虑到技术上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和管理上的可行性这三方面的因素。 按照这一要求,企业的一般做法是: (1)在外购件、成品入库的地方设置检验站。 (2)在生产过程中设置工序检验站。 (3)在零件和产品完工处设置中央零件库检验站和成品入库检验站。 (4)对于一些所谓“不可逆”的工序设置检验站。 6 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的控制程序的内容有哪些 ? (1)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应具备的量程、准确度等。 (2)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校准,以确认所要求的准确度。 (3)根据生产厂家的规范、上次校准的结果以及使用的方法和程度,定期对设备进行调整、修理和再校准,以保持使用中所要求的准确度。 (4)包括仪器惟一标识、校准频次、校准状态以及返还、搬运、防护和贮存、调试、修理、校准、安装和使用程序的文件。 (5)应能追溯到已知准确度和稳定性的参考标准,最好是国家或国家承认的标准,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用于校准的依据应形成文件。 6 检验部门的职责有哪些 ? (1) 参与制定检验计划,编制检验人员所用的全部手册和程序。 (2) 参与制定产品和工序的检验标准。 (3) 制定人员、设备和供应等方面的预 算。 (4) 参与设计检验场地,选择设备和仪表,设计工作方法。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43 页 (5) 分配检验人员工作,监督和评定他们的工作成绩,鼓励检验人员达到质量和效率的标准。 (6) 在调查和解决质量问题上,以及在其他跨部门工作中同其他部门合作。 (7) 复核不符合规格产品的情况,参与研究处置方法。 (8) 复核存在着不符合规范迹象的工序情况。 (9) 制定和批准有关质量方面必需的文件记录。 (10) 挖掘下级人员的潜力。 (11)了解设备、仪表的配备、检验方法和操作等方面的新工艺的发展,取其合适的部分为企业所用。 6 如何用数据来衡量检验人员的准确程度 ? 可以用“准确性百分率”或“ 错检百分率”来衡量与考核检验人员的检验准确程度。 (1)准确性百分率=( dk) /(dk+b) 100% 式中: d—— 检验人员报告的不合格品数; k—— 复核检验时,被检验人员剔除的合格品数,即错检数; dk—— 该检验人员所发现的真正不合格品数; b—— 该检验人员漏查出的不合格品数/由复核测定的,即漏检数; dk+b—— 产品中实际存在的真正不合格品数。 (2)为了克服上述公式可能出现的“宁错勿漏”的不足,可以用错检百分率来考核检验人员的工作质量。 错检百发率 =k/(nd+kb) 100% 式中: n—— 送检总数; k—— 错检数; d—— 检验人员报告的不合格品数; b—— 漏检数。 6 售后服务的作用有哪些 ? (1)售后服务有助于迅速、有效、持久地发挥产品功能和社会效益。 (2)售后服务有助于提高产品信誉,促使产品销售。 (3)售后服务有助于生产企业直接倾听顾客的意见,了解顾客的需要,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43 页 (4)售后服务有助于向顾客介绍产品,引导消费。 6 售后服务的内容有哪些 ? (1) 咨询介绍服务。 (2) 技术培训服务。 (3) 运送、安装和调试服务。 (4) 三包服务。 即包退、包换、包修服务。 (5) 维修服务。 包括定点维修、 上门修理、巡回服务。 (6)访问服务。 6 销售者应当履行的五项“三包”义务是什么 ? (1) 不能保证实施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