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内容摘要:

中国微商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5 本产品保密并受到版权法保护015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微商的行业发展现状目录123微商典型案例分析微商用户行为研究4 微商行业发展趋势2什么是微 商 ?借助 微信 、 博等社交类平台 ,快速开拓目标市场,并针对性地开展各类营销活动来 实现销售或者建立分销的个人或组织 统称为微 商。 微商是一种社会化移动社交电商模式。 它是企业或者个人 基于社交媒体或微商平台开 店的新型电商,主要 分为两种: 1由企业建立的2由个人建立的 商定义3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微商行业发展和现状40102初期微商通过朋友圈发广告卖货微商目前经历两个发展时期。 初期 ,拥有智能机与微信号即可开展微商业务。 微商们通过在朋友圈 、 微 博等网络社交平台对亲友 、网友发布广告等形式推广商品。 在此阶段 , 微商广告内容及形式通常不够专业而且相对比较粗糙。 随着时间推移 , 微商广告逐渐呈现出专业性。 伴随微商群体日益扩大 , 微商广告出现频次过于频繁 , 使受众视觉疲劳 , 很多达不到预期的推广效果。 专业微商平台 崛起这个时期 , 专业微 商 平台兴起。 使用专业平台的优势在于:微商无须自行囤货 , 一件商品即可代发;微商无须自行制作广告 , 复制转发专业平台模板稍加改动即可成为 定制广告。 加之朋友圈营销月入百万的成功 案例 比比皆是 , 促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微商行列 , 使得微商行业日益发展壮大。 在 此 过程 中 , 因供货渠道等区别 , 微商形成不同类型:其一 为 商家 或厂家 ;其二 为 代理;最后一种是微商个体。 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微 商存在价值5中小卖家新机遇商家贴近消费者去中心化,渠道下沉,使品牌商 /厂商有更多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机会,了解消费者需求,更精准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用户购物新体验 提供就业机会自媒体经济时代,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省去平台流量推广费用,为中小卖家 带来 新机遇。 低成本、高回报,吸引越来越多的卖家转战微商。 对用户来说,省去了搜索和挑选的麻烦,通过值得信任的好友推荐,直接购买到想要的商品, 成为 一种新的购物体验。 微商提供了更灵活的就业 /创业的机会,不限时间不限办公地点,创业初期成本较低,特别适合大学生和家庭妇女等人群。 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微商存在的 五大 问题6很多微 商没有 优质货源, 所 售 商 品质量存在较多问题,同 质 化 比较 严重。 消费者购买到假货或 劣质商品后无处投诉。 正因如此,影响了大众对微商的评价,一部分消费者对微商持有保留 或 是反对意见。 部分 微 商把传统线下渠道 模式照搬 到线上, 通过发展 经销商 或通过 渠道代理囤货,这种模式可快速提升销售量,但品牌 和 客户之间没有直接 联系 ,无法形成 客户数据 沉淀 ,影响微商长远发展。 一些 品牌虽通过微商模式进行运营,但没有 良 好的 渠道管理体系来规划整个渠道,由于管理不系统 ,最终可能会 导致整个渠道失控,价格体系也会随之混乱。 部分传销 打着微商的 旗号 , 明分销,暗传销。 多级分销是可以存在 的微商模式,但跨 级 分成就不属于正常的微商经营模式范畴。 类似传销性质的微商将受到政府 和市场监管和约束。 商品质量无保证 无客户沉淀 管理不系统 存在 传销风险 机制不完善目前整个微商体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仍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问题,比如在购物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后,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维权机制能够保护商家和买家双方的利益。 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如何良性发展微商。 7信誉至上,杜绝假冒伪劣商品建立微商体制,保证买卖双方利益利用微商平台正规分销,杜绝传销小而美、重复购买率高 、 易传播的商品更适合微商借助社群寻找更精准的目标用户2015/6/16 数据 大价值智能 手机普及,为微商发展提供基础条件随着中国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不断增加,从2011年的 8,066万台到 2014年的 42,116万台,预计 2015年中国智能手机可以达到 48,138万台。 智能终端的普及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正逐步引导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 智能手机的普及为 微商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 沟通 工具。 88,066 17,549 34,310 42,116 48,138 %20%40%60%80%100%120%14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能手机 销售量及预测(不含水货及山寨机)智能手机销售量(万台) 增长率© 观智库 ,微 商迅速发展移动 购物的 增长速度进一步 增加,在整体网上零售中所占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到 2015年该比例将达 40%。 微商作为移动购物的一部分,有着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 997 686 2616 9676 17417 8674 12856 19750 29232 43848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元 人民币) 网上购物交易规模(亿元 人民币)© 观智库 ,给微商带来机遇在 户需要在特定的地方上网和购物;而移动互联网把用户的碎片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购物成为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事情。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促进了移动购物的蓬勃发展,同时也给微商带来机遇。 微商可以利用社交平台,优化用户购物体验,和用户建立互相信任、依赖的关系。 1038%41%45%48%58%60%62%0% 10% 20% 30% 40% 50% 60% 70%聚会商店餐馆办公室家里路上公共交通2014年中国用户手机购物使用地点说明 :基于 2014年 (易观智库 用易观智库自主研发的 助您有效了解数字消费者在 ,中国微商市场格局充满变数应用成熟期( 2021-)市场启动期( 2015速发展期( 2018场认可度时间中国微商市场 库 2011011年微店兴起,标志着中国微商市场正式开始启动2015年开始,微商将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未来微商 将 朝着有序、正常的方向发展。 2013年 7月 9日微信推出微信支付平台,用户数达到5000万左右。 2014年随着微信朋友圈揭起卖面膜的大潮 , 微商迅速崛起 , 目前微商人群已经达到了 1000多万。 层层代理 , 微信朋友圈频频刷屏 , 微商有待规范和完善。 商业模式上看,中国微商经历了从 2011年的萌芽期到 2014年的爆发期,那些微信朋友圈频频刷屏或者类似传销性质的微商 将 会被政府和市场约束并监管,未来微商 将 朝着有序、正常的方向发展。 112015/6/16 数据 大价值传统零售 微商12传统零售 商以实体店为 中心 ,制胜 点为地段 和人流以 组织卖 家运营、聚集和分发 流量借助社交媒体传播 ,关键 点为人脉 和朋友 圈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微商五大 模式13通过不断添加好友,集聚粉丝数量,然后推送大量广告以达到销售目的。 在庞大的粉丝人群中广撒网,以寻求目标客户。 通常已经具备一定数量的精准粉丝,通过优质服务和与买家之间的情感交流维护,买家忠诚度高,重复购买率也高,并且好的口碑带来更多的客户,形成裂变,保持卖家经营良性循环。 依托品牌影响,在同类竞争中形成优势。 品牌可以有 两种形式: 1创 建新的自有品牌,通过特定目标人群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 2原本线下品牌转战微商,依靠原先积累的影响力快速建立微商渠道。 集聚粉丝型 优质服务型 分销代理型 品牌影响型 容、教育等服务业需要通过线下进行交易或体验,可以借助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通过口碑相传,把更多的线上客户吸引到线下门店去体验和消费。 通过 寻找 代理分销商品或者进行渠道囤货卖货,不直接或 很少接触最终消费者,通过 代理商或分销商销售商品,按照比例给代理商或分销商发放销售提成。 2015/6/16 数据 大价值微商五大 模式优缺点优点 缺点 简单 、方便,只要不断加好友,然后发广告到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台,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 微信开始限制好友数量,并且高频率的广告推送会使受众产生厌恶和抵触情绪。 集聚粉丝型类型 客户群稳定,重复购买率高,并且自有客户还能介绍更多的客户,基数一定大后会形成裂变。 对服务质量要求高 ,需要长期和客户建立信任关系,见效周期长,起步 阶段效益不 明显。 优质服务型 发展迅速,见效快,相对轻松 , 一旦 建立了分销代理渠道, 在整体销量 上 会 很大 的突破。 不直接面对客户,对代理和渠道的依赖较强,风险较大,一旦代理渠道破坏,损失会比较大。 分 销代理型 竞争力强,利润丰厚,发展稳定。 投资较大,门槛 高,需要有一支专业有经验的团队来经营。 品牌 影响 型 把线上和线下 的 优势结合 ,对于服务业进军微商尤其适合。 有地域和区域 的 限制 ,线下体验 中心也需要 场地和资金投入。 京东微店依托于微信 、 手机 在为用户提供更便捷 、 更多场景的购物选择的同时 , 也为用户提供正品保证 、 闪电发货 、 七天无理由退换等标准化的优质移动购物体验。 京东与京东商城 面向京东所有第三方商家开放。 京东商家可以零门槛 、 零成本拥有自己的无线店铺并经营粉丝。 案例 1 京东微店 京东品牌支持 京东微店建立在京东品牌之上,微店里面所有的商品在京东网站都有销售。 京东微店特点 无缝连接微信及手机 京 东在微信设置“购物”一级 入口。 服务标准统一可预期 京东微店的服务是从严要求,服务基础条件跟京东 与京东商城系统完全打通 进入京东商户后台,其中包括京东微店管理后台,主要管理微信和手机 可用京准通广告投放广告系统投放广告进行营销推广。 保留去中心化的优点 商户可以拥有独立的个性化店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