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标准规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证实具有满足规定要求的能力后而赋予的资格。 (15) 检验 对实体的一种或多种特性进行诸如测量、检查、试验、度量,并将其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各项特性是否合格的活动。 注 1 法语中,术语 检验 可以表示在规定的工作任务范围内所进行的 质量监督 活动。 注 2 上述定义适用于质量标准,在 ISO/IEC 指南对术语 检验 下的定义与此定义不同。 (16) 自检某项工作的完成者本人根据规定的规则对该项工作进行的检验。 注: 自检的结果可以用作过程控制。 (17) 验证 根据检查和提供的客观证据,对规定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的确认。 注 1 在设计和开发中,验证是指对某项活动结果的 检查过程,以确定该项活动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注 2 验证过的 一词用来表示相应的状态。 (18) 确认 根据检查和提供的客观证据,对满足规定的预期用途的特定要求的认可。 注 1 在设计和开发中, 确认 指对一个产品的检查过程以确定是否符合用户的需要。 注 2 确认 通常是对最终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完成的,它对早期阶段可能也是必需的。 注 3 术语 确认过的 一词用来表示相应的状态。 注 4 假如有几种不同的预定用途,可以进行多次确认。 (19) 客观证据 通过观察、测 量、试验或其他方法获得的,证明是真实的、基于事实的信息。 (1)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注: 质量方针是总方针的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 (2) 质量管理 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注 1 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来引导。 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组织的全体成员。 注 2 质量管理中,必须考 虑经济因素。 (3) 质量策划 确定质量和质量体系要素的应用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注: 质量策划包括: a)产品策划:对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和分级,并且建立目标、质量要求和约束。 b)管理和作业策划:为实施质量体系准备,包括组织工作和进度安排。 c)编制质量计划,并对质量改进加以预测。 (4) 质量控制 为达到质量要求而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注 1 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对过程进行监视并消除质量环各阶段 所导致不满意结果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注 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互相关联的。 (5) 质量保证 为使人们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在质量体系内实施并按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的和系统的活动。 注 1 有内部和外部两种目的的 质量保证 : a)内部质量保证:在组织内部, 质量保证 使管理者建立信心。 b)外部质量保证:在合同或其他环境中, 质量保证 使顾客或其他人建立信心 注 2 质量控制 和 质量保证 的某些活动是互相关联的。 注 3 如果 质量要求 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需求,则质量保证亦不能取 得充分的信任。 (6) 质量体系 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注 1 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 注 2 一个组织质量体系主要是为满足该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而设计的。 它比特定顾客 ()的要求要宽。 顾客仅仅评价质量体系中的有关部分。 注 3 为履行合同或进行强制性质量评价的目的,可要求对指定的质量要素的实施进行证实。 (7) 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管理途径。 其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 期的成功。 注 1 全员 的措词指该组织结构所有部门和所有层次的人员。 注 2 最高层管理者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以及该组织内所有成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这种管理途径取得成功所必需的。 注 3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 注 4 社会受益 概念意味着满足 社会的要求 注 5 有时把 全面质量管理 (TQM)或它的一部分称为 全面质量(TQ)、。质量标准规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