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标准11个doc,1个pdfiso14004-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准的领域可有: 管理体系 员工的职责 GB/T 24004— 1996 征地资产管理和丧失 供方 承包方 产品管理 环境信息交流 法规关系 意外环境事件的反应和准备 环境监测和改进 过程风险的降低 污染预防和资源保护 基本建设项目 工艺更改 有害材料的管理 废物管理 水管理(如:废水、暴雨、地下水管理) 空气质量管理 能源管理 运输 环境目标和指针 组织应制定符合环境方针的目标。 这些目标构成环境方针所确定的环境绩效的总体目的。 制定目标时,还应考虑与之相关的环境评审结果、所确定的环境因素及其环境影响。 随后,可设立环境指标,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这些目标。 指标应是具体并可测量的。 GB/T 24004— 1996 在制定这些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制定可测量的环境绩效指示参数。 它 们可用作环境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并可提供环境管理和运行体系方面的信息。 目标和指标可以广泛到适用于整个组织,也可以具体到只适用于特定场所或个别活动。 目标和指标应由适当的管理层制定。 应定期对目标和指标予以评审和修改,并应考虑相关方的观点。 环境目标和指标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 环境目标和指标如何体现环境方针和该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产生的重大环境影响。 (2)在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时,是否听取了对目标和指标的实现负有责任的员工的意见。 (3)如何对待相关方的观点。 (4)为目标和指标设置了哪些具体的可 测量的指示参数。 (5)如何定期评审和修改目标和指标,以反映所期望的对环境绩效的改进。 实用指导:目标和指标 目标中可包含下述承诺: 减少废物和降低资源消耗 减少或杜绝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对产品更新换代的设计,应考虑减少生产、使用和处置中的环境影响 控制原材料来源的环境影响 尽量减少新开发项目所造成的重大有害环境影响 提高员工及公众的环境意识 通常可使用环境绩效指示参数来测量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如: 原材料或能源使用量 废气排放量(如 CO2等) GB/T 24004— 1996 单位产量的成品所产生的废 物 材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意外环境事件(如偏离限定值)的次数 环境事故(如计划外的排放)的次数 废物再利用率 包装材料中再循环利用材料的含量 单位产量所需的运载里程数 特定污染物,如 NOx、 SO CO、 HC、 CFCs等的数量 环境保护投资 诉讼次数 为野生动物栖息预留的土地面积 综合实例: 目标:降低生产运行中的能耗。 指标:实现比上年度节能 10%。 指示参数:单位产量所消耗的燃料和用电数量。 环境管理方案 一个组织对其活动进行总体规划时,应制定环 境管理方案,规定如何实现它的全部环境目标。 只有将环境管理规划有机地纳入组织的战略计划,才能发挥最大效果。 环境管理方案应确定实现组织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时间表、资源和职责。 作为环境管理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管理方案根据优先次序确定组织的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可针对单个过程、项目、产品、服务、场所或场所内的设施。 环境管理方案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组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过程如何。 (2) 环境管理规划过程是否包括所有责任方。 (3)是否有定期评审方案的过程。 GB/T 24004— 1996 (4)这些方案是如何落实资源、职责、时间 安排和优先次序的。 (5) 环境管理方案是如何反映环境方针和总体规划的。 (6)如何监督与修订环境管理方案。 实用指导:环境管理方案 环境管理方案制定过程实例: 承诺和方针 规 划 实 例 环境方针承诺 1) 1 保护自然资源 目标 1 技术和生产上可行时,尽量减少用水量 指标 1 一年内将选定场所的用水量在现有基础上减少 15% 环境方案 1 水的回用 措施 1 安装循环水装置,以便将过程 A 中用过的水循环到过程B 中回用 1)对全部的方针和承诺、目标和指标,都应重复这一过程。 实施 原则 3:实施 为了有效地实施,一个组织应提供为实现其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所需的能力和支持机制。 总则 组织应始终如一地发展它所必需的能力与支持力量,以适应相关方、动态的经营环境以及持续改进过程不断变化的要求。 组织为实现其环境目标,应集中并合理调整其员工、体系、战略、资源和组织机构。 对于许多组织而言,可分阶段实施环境管理,它应以对环境要求、因素、效益的认识程度和资源条件为基础。 保障能力 资源 人力、物力和财力 GB/T 24004— 1996 对贯彻组织对贯彻组 织环境方针,实现环境目标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如设施、装备)和财力资源,应予以确定并得到落实。 在资源配置上,组织可制定程序,跟踪其环境或有关活动的效益及成本,其中可包括污染控制、废物及处置等方面的费用。 围绕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组织怎样确定和配置实现其环境目标和指标以及新建项目所必需的人力、技术和财力资源。 (2)组织如何跟踪环境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实用指导: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中、小型企业的资源基础和组织机构可能给实施带来一定的局限。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中、小型企业在可行 时应考虑以下合作战略: 与较大的客户组织合作、共享技术和经验 与同一供应链内或本地的其他中、小型企业合作,确定并解决共同存在的问题,共享经验,推进技术开发,联合使用设施,建立研究环境管理体系的方法,共同聘请顾问 与标准化组织、中小型企业协会、商会合作,接受培训和宣传教育 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合作,支持生产和革新 环境管理体系的协调和一体化 为了有效地管理环境事务,对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设计或修订,应与现行管理体系要素有效的协调,并一体化。 可获益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呀 要素如下 组织的方针: 资源配置; 运行控制和文件编制; 信息资料和支持体系; 培训和提高; 组织机构和责任制; GB/T 24004— 1996 奖励和考核制度; 监测体系; 信息交流和情况通报。 围绕协调和一体化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 环境管理体系是如何纳入全部经营管理过程的。 (2)环境与其他经营目标和优先事项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协调与解决的。 职责 保证环境管理体系整体有效性的职责应授予具有充分权限、能力和资源的高级人员或职能机构。 运行管理者应明确规定有关人员的职责,并对有效地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环境绩效承担职责和义务。 各级员工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环境绩效承担一定的责任,以支撑整个环境管理体系。 围绕职责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从事管理、执行和验证有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其职责是什么。 是否已作出规定并形成文件。 (2)环境职责与具体环境绩效之间有何关系。 是否定期对此进行评审。 (3)负有职责的人员 是否受过充分的培训,履行职责是否有足够资源和人力; 为确保遵守环境方针采取了哪些措施; 如何预测、确定和记录环境问 题; 如何提出、推崇或提供解决上诉问题的办法; 如何验证这些解决办法的实施效果; 如何控制进一步的活动,直至任何环境问题或不满意的情况都得到纠正; 是否经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行动的适当训练; 是否知道违章的后果; GB/T 24004— 1996 是否知道他们的责任; 如何鼓励自觉性和主动精神; 实用指导:--职责 为确保有效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应指定适当的职责。 下面将给出环境职责分工的一种可能的示例。 应认识到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因而要根据他们自身的工作过程理解和 规定其环境职责。 环境职责典型示例如下: 环境责任实例 典型责任人员 确定总体方向 董事长、总裁、董事会成员 制定环境方针 董事长、总裁、环境主管人员 制定环境目标、指标和方案 有关管理者 监督环境管理体系全面工作 环境主管人员 确保对法规的遵守 高层运行管理者 确保持续改进 所有管理者 确定顾客期望 营销人员 确定供方期望 采购人员 建立和保持结算程序 财会主管人员 遵守规定程序 全体员工 注:中小型企业的环境负责人可能是其业主。 环境意识和积极性 阐明组织的环境价值观,传达组织环境方针的承诺,从而培养员工的环境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这些方面,最高管理者起着关键的作用。 正是这种具有共同环境价值观的每位员工的承诺,能使环境管理体系从书面工作转化成有效的运行过程。 应使组织的全体员工理解和认同实现他们所负责的环境目标和指标的重要性。 如有必要,他们应鼓励组织的其他成员认识这一点。 承认员工实现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作用,鼓励他们为改进环境绩效提出建议,可以增进他们对持续改进的积极性。 围绕环境意识和积极性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1)最高管理者如 何建立、强化和传达组织对环境方针的承诺。 (2)员工对组织的环境价值观的理解、接受和形成共识的程度如何。 GB/T 24004— 1996 (3)对环境价值观的共识在促进对环境负责的行动方面有何作用。 (4)组织如何认可员工在环境方面所作的贡献。 知识、技能和培训 应确定实现环境目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在人员选拔、招聘、培训、技能发展和继续教育时予以考虑。 为实现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应对组织内部的全体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 员工应具有适当的知识基础,包括高效、轻松完成其各项任务所需方法和技能的培训,并知道因工作不当对 环境造成的影响。 组织还应确保让现场工作的承包方提供证据,说明他们业已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履行工作。 为确保员工适时地了解必要的法规要求、内部标准和组织的方针与目标,需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训。 培训的水平和内容因任务而异。 培训方案一般包括以下要点: 确定员工培训要求; 就上述需求制。质量体系标准11个doc,1个pdfiso14004-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