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音乐欣赏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象的空间。 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 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同学们,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 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然后,我要求学生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 音乐播完以后, 我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给乐曲起名字。 于是“过 年了”“丰收锣鼓”“兴高采烈”“舞”“闹新春”等名字诞生了。 并同时说明了自己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确实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 例如:“舞”这个名字,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想为它取名为‘舞’。 ”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的名字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且很“雅”,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也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 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都是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三、改变教学观念,要求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音乐欣赏课不注重表演、创作技能的发展,而侧重于感受、体验音乐的热情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课堂变得沉闷、凝重。 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 中大胆的加上体态律动这一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 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 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 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能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对于不同的欣赏内容,学生动作缺乏时,教师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各种提示动作。 例: 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