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独任审判,不用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8 页 共 18 页 成合意庭。 其二,公诉人及辩护人出庭的简化。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公诉案件,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庭,被告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和辩护。 辩护人也可以不出庭,但应在开庭前将书面辩护意见送交法院。 其三,庭审过程的简化。 使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庭审中可以不受普通程序中有关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调查以及法庭辩论各阶段的程序限制,审判员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只要能达到查明案情和事实的目的即可。 其四,审理期限的缩短。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法庭应当在受理后 20日内审结,而不是普通程序的一个月甚至更长的审 结期限。 1996 年以来的司法实践表明,简易程序的适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对较轻微刑事案件的审理上大大缩短了诉讼时间,节约了司法资源。 同时也要看到,简易程序在适用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程序设计上的,也有应用中的,这些问题说明简易程序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我国简易程序设计上的不足 简易程序的一元化立法模式,使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我国刑事诉讼法采取的繁简分立的立法思路,只是粗线条的分立,仅从刑罚轻重的单一角度对一类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 除此之外的其他案 件都必须统一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 特别是被告人认罪的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虽然作案多起,手段雷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9 页 共 18 页 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只是因为要判处 3 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就必须适用普通程序审理。 实践证明,对此类案件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的确耗费了大量的司法资源和宝贵的时间,造成明显的诉讼拖延和案件积压。 ⑤ 没有赋予被告人选择权、同意权及程序变更权,限制了简易程序的适用 由于简易程序是对普通程序的简化,简化的结果必然是对被告人诉讼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被限制和剥夺,使其不能充分参与裁判的整个过程,丧失获得无 罪判决的机会。 国外的各种简易程序中,被告人都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程序变更权。 而我国对简易程序的选择,只能由检察院或法院决定,不受被告人意志约束。 这一局限性的存在,不但使简易程序在被告人的权利保障问题上存在瑕疵,实际上也限制了它的充分适用。 因为上述权利的缺乏,使得大多数案件的被告人是在被动的接受一种很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的程序,从而增加了适用之后被告人提出上诉的可能性,反而达不到简化诉讼活动的目的。 缺乏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的保障性规定 简易程序的特殊性决定了各国在进行设计时都特别注意对被告人权利的保障,尤其是被告人获得律师帮助的保障。 各国简易程序都有关于辩护律师的规定,如德国刑事诉讼法典第 408 条就规定,法官考虑同意检查官的处罚令申请时,要对尚无辩护人的被诉人指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0 页 共 18 页 定辩护人。 ⑥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总则中对指定辩护只规定了有限的适用范围,适用简易程序的轻微案件不属于适用强制性指定辩护的范围,在规定简易程序的分则中也未对被告人的辩护做出特别加强保障的规定。 在被告人对简易程序的适用没有自主权的前提下,如果又因贫穷或其他原因无力聘请辩护律师,再 此情形下产生的判决结果对于被告人来说必然缺乏公平性。 在一名审判员独任审判的情况下,律师不出庭,检查官也不出庭,法庭上就会出现法官自己审判被告人的情形。 法官的裁判实际上就是在控方的书面起诉意见和控方证据的基础上做出的,这对于被告人来说当然显失公平。 (三)适用中存在的问题 自诉案件审理中适用不足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除了公诉案件以外,我国的简易程序还可以适用于两种自诉案件,既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和被害人起诉的有证据的轻微刑事案件。 但从实践中具体应用的情况来看,自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的很少。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九个基层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半年之中,适用简易程序的多为公诉案件,自诉案件只占 %。 ⑦在其他基层法院,简易程序适用于自诉案件一般都不到 10%,这一状况与立法者在设置简易程序的设想有一定差距。 因此,目前看来,简易程序在自诉案件中的适用还有较大潜力可挖。 公诉案件审理中,庭上过于简单,庭外不够简单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18 页 我国法律规定,使用简易程序公诉人可以不出庭。 尽管法律规定的是“可以” 不出庭而非“ 不必”出庭 ,但实践中基层检察机关对于使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基本上不派员出庭。 在北京市九个基层法院半年内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 194 起案件中,只有 5 起案件庭审时有公诉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