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修炼:哈佛经理的心理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藤田能再次提起工作干劲亦深感敬佩。 提高一个人在工作上的行动,其要诀在于如何适当地诱导他,看清主要的重点在哪里,这是哈佛经理应该再进一步认识的课题。 □ 亚宾豪记忆分析 人为了避免忘掉某些事物,就必须要记笔记。 备忘录的功用,可以说是为了自己 方便。 而位居众人之上身为管理人员的高级主管,每天总是有处理不完的事。 如果整天战战兢兢地去回想,有哪些重要的事或尚未处理的事,这是错误的方法。 而以另一个角度来说,实际上记笔记也有利于别人。 所以,一位好的哈佛经理,应该善用备忘录所带给别人的 好处,因为备忘录具有提高一个人自尊心的效用。 相信每个人都有在大众面前发表意见的经验。 如果你见到听众一脸茫然的样子,你心里一定会担心对方是不是听不懂你的话。 相反的情况,也有听众会频频点头,奋笔疾书地记重点。 当你面对这种态度,你会不知不觉地更投入演说中。 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大部分的人都会专心地听取,而且很容易记在脑子里,但是对于没有兴趣的内容,要想记住的话,那就相当困难了。 这种现象是由于头脑所受到的刺激强弱不同,因而左右了人的记忆力。 通常一个人处于听话的阶段中,会取舍话题的内容。 即使是一场精 彩的演讲,听众一般会舍去内容的五至六成,只有四至五成的内容很认真地去听取。 所以真正记住的内容,大概就只有三至四成左右。 例如听完一场长达九十分钟的演讲之后,内心或许会感动地大声说道:“哇 !真是一场精彩的演讲 !”但是真正留在记忆里的,很可能就剩下不到一至二成了。 所以为了避免忘了某些重要的事物,身为哈佛经理更要善于记录。 而记录备忘录并非只是为了自己,应该可以说为了说话者。 不忘记别人说的事,这种行为可以提高说话者的自尊心,这种效用是无可替代的。 所以各位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请务必养成记录备忘录的习惯。 这样,还 可使说话者自然地专注于话题中。 属下在表达或叙述事物时,上司也应边听边记录。 因为记录备忘录的行为对说话者而言,会使他采取更主动性的态度。 所以当你聆听别人说话时,拿起笔来做记录是很重要的举动。 如果有人说:“我的上司都会听我的意见与看法,而且还逐一地把重点记录下来„„”其结果是,这个人必定会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亚宾豪斯的忘却曲线”,是一份实际测验人类记忆变化过程的报告。 其结论是:刚刚学过的知识, 30分钟后,只能记住 60— 70%; 90分钟后,只能记住 30— 40%。 不妨看看自己对事物的忘却程度如何 ? □ 首 尾效果的分析 不知各位是否做过对于记忆力的测验,相信很多人最后只记得事情开始与最后的分,而中间的部分则几乎忘光了。 这种现象称为“起头、末尾效果。 ” 这表示事物的开始或结尾,都会很清楚地留在人的记忆中。 例如回首人的一生,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远足的早晨、结婚典礼当天的早晨等等,至今还一幕幕地浮现在脑海里的人,相信一定不在少数。 即使你成了白领阶级的人,经过多年之后,对于第一次踏进公司或初学时的经验,依旧还是存在记忆。 为什么事物的开头部分,通常都很容易就留在记忆里 ?是因为所有的事物,你几乎都会抱着感动 与好奇的心理来对待。 因此在开始的时候,都存有一种心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干劲,即主动参与的意识。 哈佛经理若想从属下方面得到好的评价,所谓的第一印象就颇为重要。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开始不错的话,往后就会很顺利。 最好一开始就给予重重的一击,让属下有正确的概念与思虑。 这么一来,属下对于这种活生生的体验就会毕生难忘。 很多哈佛经理都错过这种机会。 这时不妨先让工作告一段落,然后给予员工应有的教育,这种作法也可以让对方牢牢烙印在记忆中。 总之,不能给属下任何冲击力的上司,就没有所谓的魅力可言。 决定一家公 司是否具有魅力,在于是否有人可以送给属下魅力性的冲击力。 如果这种冲击力能在开始就发挥作用,应该就会有更强烈的效果,所以开头的印象必须是很强烈的。 □ 乔哈利智能分析 小孩子往往都不听从父母的话,但是在无意识之中,他们会做出与父母期待相同的事。 对哈佛经理来说,属下或成员有时也不听从指示。 即使哈佛经理说的口沫横飞、舌干唇焦,到最后还是落个“又再老调重弹了”的下场。 然而,他们平常却也会仔细观察哈佛经理的行为,而且做出与哈佛经理同样的事。 下列的例子是常见的。 “经理自己说过不能迟到,而您上次开会的时候自己 还不是迟到将近三十分钟。 ” “哦„„那是因为交通拥挤才会„„” “其实也不只是经理才会碰到交通拥挤,我们也会„„” 相信当时的对话一定是这样。 交通阻塞是可预料的状况,所以提早出门是基本的常识。 若是把时间算得刚刚好,当时间逼近了才要开始行动,就很可能会发生来不及的结果。 身为哈佛经理,若连这点都不会盘算的话,还当什么哈佛经理。 此外,若因为宿醉而造成第二天的工作精神委靡不振的话,这也丧失了哈佛经理的资格。 若是你觉得今天有点累,做事就潦草轻率的话,这种哈佛经理就无法得到属下或成员的信赖。 居于众人之上 的人,应时时不忘自己是属下或成员在旁观察的目标,如果不贯彻大原则,那么就只会危害已有的地位。 另一方面,一位哈佛经理最好能自我开放,表里一致、以真实的一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则属下或成员也就不会有戒心与你交往。 所以哈佛经理必须先致力于认识自己本身隐藏的部分,同时也要训练表达能力,以表达自己不善表现的部分。 这么一来,不但可以让别人了解你,还可以反映出你开朗的个性,这样的人比较容易领导他人。 在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四扇窗,即开敞之窗、未察觉之窗、隐秘之窗、关闭之窗,我们称它为“乔哈利之窗”。 只要致力使‘未察 觉之窗’与‘隐藏之窗’更开敞一些,你就可以成为个性开朗的人。 二、沟通心理分析 □ 管理二元论分析 以前流行“以满面笑容、拍打肩膀来拉拢情感”。 哈佛经理轻拍属下肩膀即表示“加油”之意,这种举动就能让属下燃起旺盛的精力,是一种既单纯又明确的鼓励方式。 东京有一位企业经理,他对女职员就擅长利用这种“拍肩膀”方式拉近彼此距离。 不过这种行为对女职员来说,或许可以称为“肌体关系”。 如果表达得不妥当,可能会变成性骚扰的危险行为。 借着“轻拍肩膀”以提高生产或员工的士气,但是还需要一些“小圈套”,否则得不到更大的效 果。 而这些‘小圈套’单单靠技巧也是不够的,只是表面上照顾或关心别人,只会变成添麻烦的好意,别人也不会由衷地感激你。 总之,希望每位哈佛经理都能利用小细节的关照,来改善人际关系,并借以提高公司的生产力。 但是现实情况大多事与愿违,因此只好张大嗓门在旁吆喝“努力吧 !加油呀 !”,最后变成了一位斥责来激励别人的哈佛经理。 因为他认为工作场所就是做事的地方,第一要考虑的就是提高生产力。 所以公司方面也就彻底贯彻既有的制度,生产的提高要比“人心”更重要,其次才是人性的尊重。 属下得不到任何鼓励,整天战战兢兢地担心: “常常迟到会影响人事考绩。 ” ‘这种销售业绩可能会被降职„„’’ 有些哈佛经理非常严格,在工作上以压迫的方式督促员工,办事稍差就以扣分的方式处罚;但也有哈佛经理以提高员工士气,来改善工作士气的低潮现象。 而身为企业的哈佛经理,应该要了解这些状况。 管理者类型 (二元论 ): 1无魄力型 用最低限的努力完成工作,勉强还算是公司的一分子。 2 3工作狂型 以业绩为中心,完全不考虑人性方面的问题。 4中庸型 没有高度完成工作的愿望与 士气,只是保持均衡的状态。 5合作型 认为由于属下热心的工作才能达成目标,而且由于彼此相互的关系所产生的信赖与尊敬,才可以创造更好的组织。 □ TA交流分析 上级对于属下,应该给与予正面的推动与诱导。 我们称这种行为叫做“手段”。 无论在什么场合,最好都应该运用最符合当时状况的手段。 手段有正面与负面之分,正面的手段有助于诱导的作用,而负面的手段反而会减降工作士气。 因此,即使在不得不使用负面手段时,也应该在仔细判断状况之后再实施。 换句话说,工作士气一旦低弱,哈佛经理就应该重新制造契机,让职员能够重新整 顿再出击。 运用的手段,简单罗列如下。 (肌体的接触 ) 正的手段 (舒适的感觉 ),如握手、拥抱、拍肩 负的手段 (给予痛苦 ),如打、戳。 (心灵的接触 ) 正的手段 (给予满足 ),如点头、聆听、微笑; 负的手段 (令人感到不快乐 ),如生气、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不理采别人、讽刺、挖苦别人、不传递信息。 哈佛经理所采用的手段视状况而定,多少都会对属下造成影响。 换言之,在发生麻烦或出差错时所采用的手段,对诱导部属,指导、教育属下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问题发生时很容易孕育产生。 杰克米夫 认为负面手段解决问题时经常发生的倾向有四种,而这四种倾向是导致负面影响的手段。 (1)别人提出的问题,你却不加以理会; (2)过分考虑问题的重要性而以言词否定别人; (3)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这么做也无济于事”的态度来否定; (4)解决问题的人聚在一起,都以对方没有能力为由来否定别人。 象这类的负面手段,只会把拥有提案的属下或成员的士气抹杀掉;不但伤害了属下,甚至会让上下级关系恶化,其结果只会导致哈佛经理变成人生中的失败者。 所以一旦发生了问题,最好还是致力于运用正面的手段来处理。 动用手段使 属下活性化的步骤:制造更多参与计划的机会→制订较高的目标→经常关心别人,并努力采取正面手段→严肃地面对过失,并给予确定的建议→表露出热诚→采取较为善性的手段→时常考虑对方的欲望需求→肯定他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 沟通动机分析 公司开会经常看到的现象之一,就是老板或经理的个人演讲报告。 不过,有不少职员会对这样的个人演讲报告讽刺地说:“又要作报告了 !这下子又可打盹了 !”“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总之,会议已经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了。 在各会议室都贴有这类的警示标语,表示企业有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的决心,对会议的目的有了新的认识,不用说,在哈佛经理的策划下,开会的目的,一是决定公司营运的方向,而另一目的则是通过彼此意见的沟通,达到相互启发的作用。 既然公司开会的目的在此,为何又会演变成老板或经理的个人演讲报告呢 ?这是因为意见沟通上出了问题。 开会的时候,没有谋求彼此相互交流意见的思想存在,或缺乏所谓的“相互”意识呢 ?为什么经理或主任会忘了这种重要的相互性呢 ?解开这个谜底的关键,在于了解人们要彼此沟通意见,即“动机”何在的问题。 1人类沟通的动机 人类沟通意见的动机,大致有下列五点: (1)为了将不 明确的内容减至最少,因而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