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第三方物流及其效益原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三方物流企业一般是专业化的物 流企业,物流业务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 : 第三方物流业务应有一定规模,或有一定市场。 这是保证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过渡到第三方物流是一次革命性的飞跃,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原来的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都是小而全的运作模式,企业既搞生产、又要搞分销,又要搞物流。 小批量、全运作,“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 —— 个个吃紧”,疲于一般水平应付,无法形成竞争实力。 市场竞争中必然吃败仗。 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实际上起一个组织优化生产流通系统的作用。 多个生产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了 一个各自能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互相之间优势互补、资源优化配置,各自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生产和流通系统,系统中的各个企业都能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可见其效益原理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一、二方物流及其效益原理 设供应厂商 i与其需求厂商集 J( i)发生有供需货物关系,则供应厂商 i对其需求厂商集的总物流费用 Ci为: 其中, wij 为供应商 i到其客户 j 的物流量,也就是客户 j 的需求量。 cij 为供应商到用户 j 之间平均单位物资的物流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包装费用、装卸费用、信息费用等。 为了简化讨论而不失问题实质,我们这里主要指其运输费用,而用运输费用来代替物流费用。 Ci是总费用,但它也体现了公司的总任务量和总效益量。 表面上看,在这个公式中看不出效益。 实际上,其效益就体现在总物流费用 Ci 的大小。 Ci 越小,效益越高。 追求更小的 Ci 值,就是企业物流效益之所在。 在( 1)式中, wij 是供应厂商 需要供应给用户 j的货物量,是给定值,取决于货物供需关系和用户的需求量。 为了满足用户需要,这个量 是不能变小的。 而 cij 是供应厂商供应给用户 j 的货物时,发生的平均单位物资的全程运输费用。 这个费用是可以变小的,特别是供应厂商发给各个用户的货物的总运输费用 Ci可以变小。 而且第一方物流的效益源泉全在于使得这个总运费最省。 因此,也可以说,第一方物流的各种各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其实质,归根结底,就是要千方百计使得这个总运输费用变得最节省。 由于: 其中, kij 为平均单位里程运价,它一般是给定值,取决于市场价 格,不能随意变小。 而 Rij 为路程长度,取决于地理位置也不能随便变小。 所以我们为了降低总物流费用 Ci的途径,只有二个,一个合理组织运输方案,使得总运输里程最小;二是提高技术水平,以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这就构成了第一方物流的主要技术方法原理。 其中主要的一些技术方法表现为: 1.大量化,即对于大需求量用户尽量采用大型运输工具、大批量运输、快速直送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车次、减少费用; 2.联合配送化,即对小需求量用户,总是采用联合配送的方法进行配送。 这种联合配送又有多种联合方法 : 1)单一品种多用户联合 配送,即对同一个品种的多个小需求量的需求用户实行一辆车多个用户循环送货,以减少车次、节省费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