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电子供应链管理一(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七十年代初,最初是大零售商和它们的供应商之间的专有信息系统。 到了八十年代初,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有了自己的专门的 EDI 标准,导致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 EDI 标准。 因此,如果一个供应商有属于不同行业的客户的话,就要用不同的软件应付不同行业的客户。 虽然 EDI 能够实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交换,但它有不可避免的固有的弊端,使交易变得非常复杂。 由于各行业之间缺乏共同的标准,并且不能浏览和共享信息,同时 EDI 的应用非常成本非常高,因此往往只能局限于大公司。 互联网,特别是万维网急剧的改变了这种状况。 利用 Inter 费用降低了,安全性提高了,并且建立适用于整个网络的公共标准。 如今,互联网商务已经成为更加低成本、高效益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 因特网已经开始改变公司、客户、合作伙伴、雇员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方式。 因特网以一种更具协作性的模式代替了原来的那种专有的 商业流程。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它代表了一种超越地域的优化了的机会。 供应链中存在的快速变化要求公司更加具有灵活性,而因特网提供了原先不可得的灵活性。 于是企业正朝着供应链的自动化和能有效利用 EBusiness 的电子供应链方向发展。 电子供应链管理(二) 通过因特网的 B2B 整合是企业和它的合作伙伴的逻辑延伸。 采用因特网这个全球通用的网络标准,商业伙伴之间能创建一个无缝的、自动的供应链,整个就像一个独立的整体一样运作。 于是企业能够进行快速订货、存货跟踪与管理、有更加精确的旅行订单以及对 JIT制造的支持,从而使客 户服务水平提高。 因特网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商业环境的复杂性。 只有合理运用因特网,企业才能在顾客满意度方面和毛利方面取得巨大的竞争优势。 电子供应链的实施: 实施自动的电子供应链分为三个阶段: 导入或更新企业内部的 ERP 或 MRP 软件; 与主要的供应商制定协作计划,订立进程表,并利用供应链下订单; 采用因特网技术,使所有供应商和客户数据建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