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化-中国外贸企业基于供应链的业务再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建议,如以下几个方面: 以贸易为龙头,收购工业、农业企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 实行代理制,给工业企业搞代理; 被大型工业企业收购兼并,成为其对外贸易的窗口; 自己创名牌,一手 抓市场,一手抓技术改造,自我发展壮大; 与国外大批发商合资、合作,成为国外大批发商的国内机构。 以上的几种形式对于国有外贸企业来讲都是可以采取的,但要注意的是,各种运作方式其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对于实施 4种方法的外贸企业,其结局有两个,成功与失败,而对于实施 3和 5种措施的外贸企业,其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自主权的消失,乃至企业的消失,虽然对于部分个人来讲也许没有什么损失,但对企业来讲最低是自主权、最大是自身的消失。 本文对于外贸企业未来出路的研究,不是建立放弃自主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企业希望 长久发展、持续壮大的愿望的基础上。 国有外贸企业业务模式的单一和整个外贸体制环境的变化,使得国有外贸企业必须站在宏观的角度上重新考虑、定位自身的业务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企业战略、进而完善细化企业的管理体系。 之所以说国有外贸企业的业务模式单一,是因为其业务定位在国内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上,有很多的价值增值环节和利润获利环节都没有涉及到,如图 3虚线圆内所示。 有些外贸企业可能涉足了制造业,但力量也很薄弱。 原来外贸这个环节的获利来源更多的在于国家政策的垄断。 图 3:市场供应链结构 虽然象家乐福这样的零售巨头也进行全球采购,但意义在于支撑其遍布全球的庞大的零售网络,其价值增值环节是由两个环节构成的,如图 4 虚线圆所示。 图 4:家乐福利润构成图 但对于具有制造背景,原来为外贸企业供货的企业来讲,其在供应链当中涉及的范围就会广的多。 一般会延展到研究设计、生产制造、国内市场的渠道以及为了吸引消费者而建立的品牌,如图 5虚线方框所示。 所以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在整个的外贸环节上,原来以贸易为主的外贸公司与以供应为主的制造公司之间 将会打破原来的供应 — 外销平衡,进而形成一种竞争与合作共存的胶着状态,那最后到底是谁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