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银花的加工技术内容摘要:

关于金银花的加工技术 种。 (1)晒干1970 年以前,山东产区多选背风、向阳。 日照长的平地或石板,在早晨把花薄撒一层,当天晒当天收,此法省工省时,但遇风天、阴雨天就会影响质量。 1970 年以来,多用筐晒法。 用木棒制成长约 、宽约 、高 5米的筐架,用高粱秸或席(高粱秸不去皮,席要翻用,利吸水)做底。 每筐晒鲜花 克。 将筐南北向置通风向阳处,北部垫高,晒至八成干后,可倒入席上翻晒。 夜间或遇雨可将筐罗放在院内,筐与筐之间放两根横木,上盖席(或防雨具)。 花蕾达八成干时,绝对不能翻动,否则变黑,质量下降。 (2)烘干1975 年后开始采用。 主要是在烘干房内进行。 操作程序主要是:预烘(室温 30)一装花(35,每 2时上、下层花筐对换)加温与通风(40时通风,5时内,温度保持 45通风每次 5 分钟,10 小时后,温度升至 55时即迅速干燥,共约 18 小时)出炕(出炕前 1 小时减火,并通风,当温度下到 10以下,银花八九成干时,将花筐端出晾干)。 烘干时,建立烘房一般采用两间式,长 6 米、宽 5 米,房子的一头修两个炉口,房间内修回龙炕式火道,房顶留烟筒和天窗,在离地面 内两侧离墙 20 厘米处各设钢筋或木头烘架一个,架间留 的通道,架长 、宽 米、高 ,架分 10 层,层距20 0 厘米,每层放金银花筐子 8 个,筐间距 10 厘米,共上花筐 160 个。 上花前先预烘,去除室内潮气和提高温度,当室温上升至 35时即可装花,鲜花厚度保持在 3米,将筐子整齐地排放在烘干架上,关闭门窗,堵塞通气孔,进行烘烤,每烘 2时,要将上面和下面的筐子倒换一次位置。 装好金银花后,要立即增加火势,当室温提高到 40左右时,鲜花开始排水,可打开天窗,排放水气。 5时内,室温应保持在 45打开气孔,使水气迅速排出。 如温度不够,可将气孔的一部分或全部堵塞,待室内潮气大时再通风,每次只可 5 分钟左右。 10 小时后,鲜花的水气大部分排出,室温达 55,金银花迅速干燥,一炕历时 18 小时。 出炕前 l 小时左右陆续减火,并一直通风透气,温度降至 40以下,握之顶手、有响声时,就可将花筐端出。 无论晒干或烘干,均应在 后再烘(晒)一次,使其干透。 目前山东产区,花农主要用筐晒法,烘房早已关闭或改为它用。 药材公司加工厂多用硫磺熏蒸法,现应禁止采用。 (3)加工研究鲁灵恩等以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挥发油和绿原酸为指标,比较了不同加工方法对金银花质量的影响,测定丁细苞忍冬和拟太毛忍冬不同加工品(蒸品、薰晒、炒晒、生晒)的总挥发油和绿原酸含量,结果以熏品含量最高。 郭宏滨等对金银花的 4 种不同加工方法,即晒干、阴干、蒸晒、硫熏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以阴干法绿原酸含量最高,和其他 3 种方法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晒干法氯原酸含量最低,而彭广芳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法金银花氯原酸含量的顺序大致为硫熏烘干斗烘干晒干阴干,认为硫熏烘干法加工出的金银花质量最好,阴干法最差。 吴如英通过对灰毡毛忍冬质量研究发现,蒸晒品质量最好,生晒品质量最差。 冯卫生等对不同加工品种氯原酸含量测定后认为,提高金银花的外观质量。 朱晓光等介绍了金银花的硫熏法,认为用此法加工,外观性状和色泽均能符合要求。 熏后可放4(阴雨季节)不发生霉变。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