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十一五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闽东南 ,推动闽西北”发展布局,瞄准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省市、先进行业的发展水平,加快福、泉、厦区域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和示范推广,逐步幅射 与带动闽西北区域电子商务的兴起及应用。 扶持与引导面向企业、行业、区域和产业集群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建设,着重扶持我省具有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商务专利产品与示范平台,以平台建设带动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福建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应用安全基础设施、电子商务投资项目监理中心、电子支付体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行业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电子商务、零售企业和饮食服务企业 POS 系统、第三方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在线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企业信息化、 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及服务体系等十四大电子商务运行体系。 (三)各类批发市场 加快石化、机械、电子、纺织、鞋帽、建材等各类产业集群区批发市场建设,壮大规模,提高档次,增强功能,扩大辐射,形成一批国家级、省级批发市场。 引导加快粮食、水产、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畜禽、林产等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特色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加快厦门、泉州、福州等地闽台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促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和农产品贸易。 抓好省际边贸市场建设,推进边贸发展。 优化组合现有批发市场,整合、— 16 — 改造、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消防隐患严重的市场,鼓励 同类市场联合兼并。 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和标准化建设,探索推行竞拍、网上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实现批发市场的管理创新、功能创新、交易方式和结算方式创新。 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配备检测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 以大中型批发市场为重点,设立批发市场交易信息网站,健全信息收集、交换、分析、发布制度,及时提供交易品种、数量、价格等相关信息。 到 20xx 年,培育 10家以上全国性批发市场, 50家具有较强辐射能力、规模较大、设施水平较高、交易方式较先进、管理较规范的省内大中型批发市 场。 (四)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体系 引导和推动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方式创新,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业态,推进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向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为农民提供便捷、安全、优质、高效的农资服务。 加快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设施建设,新建、改造、扩建一批规模较大、配送和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善的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设施。 整合供销合作社农资系统和其他集体、民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网点等资源,推进农资流通网络化。 重点引导和推进发展具有品牌效应的农资连锁经营。 加快完善省、市、县三级农资连锁配送服务网络,推进农资连 锁超市、连锁店向乡镇和重点中心村发展,逐步形成省、市、县纵向的农资配送体系和县、乡(镇)、村的横向连锁经营体系,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资现代流— 17 — 通服务网络,降低农资流通成本。 深化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更好地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 整顿和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秩序,加快农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完善农资市场监督体系。 三、 城市服务业 (一)社区服务业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方针,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服务网络。 加强社区基 础设施建设,新建一批规模大、信息化水平较高的综合性社区服务机构,整合、改造一批现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形成以区级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以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社区服务设施体系。 适应城市社区发展和居民消费习惯的需要,按照规范标准,整合现有社区商业资源,重点加快社区生鲜食品超市、便利店、快餐店、理发店、洗衣店、维修、家政、再生资源回收等配套网点建设。 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卫生、就业、计生服务站等。 “十一五”期间,新建社区服务中心 680 个,社区服务站 550 个。 进一步拓宽社区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创建网络化社区服务和保障组织。 按照“对象全社会、内容全覆盖、手段全方位”的要求,先沿海后山区,先中心城市后县城中心,分阶段建立覆盖全省的社区服务网。 在巩固和完善特困群体、优— 18 — 抚对象福利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面向社区居民和单位的有偿服务项目,重点发展物业管理、家政服务、就业服务、法律咨询、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及退休人员管理等社区服务。 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改革和发展要求,推进社区服务业的改革,完善社区服务运行机制。 改革社区服务业投入机制,吸引社会各类资金兴建社区服务设施和创办社区服务实体,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培育多元化的服务主体。 引导有条件的社区服务从社会福利型向社会化服务转变,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形成自我发展、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服务经营实体。 (二)就业服务体系 加大政府工作力度和引导力度,发展公共就业服务机构,鼓励各方面社会力量大力发展就业服务业。 在区域中心城市加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高、服务更加规范的综合性 劳动就业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县级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加快建设困难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招工难行业、家政服务等专业性的职业介绍服务机构。 加强各种就业服务机构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的基础建设,增强其服务功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健全劳动力供求信息采集发布系统,扩大服务网络覆盖面。 加快整合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全省统一的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省就业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推进县(市、区)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与农业信息网、有线电视、广播网和农业科技服务网等的横向— 19 — 联网 ,完善全省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将农民工的管理和服务纳入当地公共就业管理和服务范围,加强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 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快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水平。 逐步改变由政府办培训的做法,推行职业培训市场化运作。 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大力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劳动力的“订单式”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加强就业服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就业服务业的发展,切实维护劳动就业人员的权益。 (三)老年服务业 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逐步建立适应我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十一五”期间,基本建成以政府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以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争取到“十一五”末,全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中心城市应达到每千名老人 10 张以上,有条件的市县区要发展得更快一些。 加快公共老年服务 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发展养老服务业。 — 20 — 鼓励社会资本以及港澳台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等,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 四、农村服务业 (一)农村新型商贸方式 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以供销社为依托,构建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经营服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烟花 爆竹安全经营等五大经营网络。 在县城和中心镇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服务业态。 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等经营方式改造农村传统零售网点,鼓励有实力的零售企业运用特许经营、销售代理等方式改造农村代销店,提升农村服务业的档次。 到 20xx年,建成 10000家以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 抓好 100 个商业重镇建设,初步形成以县级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服务网络。 加大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投入,编制实施“乡乡有农贸市场”规划,新建和改造 300 家以上产地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提升农村交易市场水平。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网络 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输入大县(市、区)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维权、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向有条件的乡(镇)、— 21 — 村延伸,建立乡(镇)一级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工作站点。 进一步完善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中心网站,加强省、市、县的纵向联网,积极推进与劳动、农业等部门及用工企业、培训机构的横向联网,逐步建立起覆盖省、市、县、乡镇、培训学校和用工企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为广大农民、企业和培训机构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加强农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基地建设。 在继续实施 52 个县(市、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范围,加强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岗前、职业技能培训。 继续加强山海劳务协作,构建山海劳务对接平台,完善山区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务输出服务机构,逐步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山区市、县建立劳务输出工作服务网络。 积极推行劳务派遣制度。 (三)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镇)四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建立村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完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