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至 1991 年,全市已拥有庞大的服装及服装配套企业 1600多家,其中西服西 裤生产企业 240家;茄克、女装生产企业 431家;童装生产企业 165家;鞋帽企业 60多家;牛仔系列企业 50家;针织内衣系列企业 150家;针织漂染企业 55家,还拥有钮扣、装饰品等部份服装配件加工企业。 1991 年全市服装总产量约 5000 万件 (套 ),产值 5亿元,居福建省第一位,成为闻名全国的服装生产基地。 在这一段时期,石狮服装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强,销售问题逐步体现出来。 为此,石狮加强了市场网络的建设。 首先,石狮的专业市场体系开始形成。 1992 年全市有 18 条商业街, 8个专业市场, 3座商业城, 7000多家大小商店, 服装市场经营面积近 11万平方米。 平均每 4名居民就有一间商店 (摊位 ),服装从业人员近 4万多人。 “铺天盖地万式装,有街无处不经商”是对石狮服装市场盛况的准确概括。 与此同时,服装产业开始主动向外拓展市场。 1990年以后,石狮企业开始大批在全国各地建立服装销售网点。 到 1992年,石狮市服装企业在全国 28个省、市、区设立办事机构,在 2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商场建立了 1500个销售专柜, 2100多名供销人员遍布全国各地。 在 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代理处,组成了一个联结海内海外的庞大的销售系统。 (五)调整阶段( 1993年至今) 1993年以后,由于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结束,石狮服装业的发展也开始进入调整阶段。 1993 年初开始出现调整迹象,但是总体看来规模还在扩大。 到了 1994 年石狮服装产业出现明显的滑坡现象。 据 1994年的调查, 1994年的服装产量比 1993年下降了 %。 1994年服装制造业产值 ,比 1993年下降 %。 服装企业中,停产企业 577 家,半停产企业 550家,约占全市服装企业的 %。 1994年以后,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石狮服装产业也在进行调整,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来 : “领头羊”。 目前,已经涌现出如七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匹狼、富贵鸟、金犀宝、野豹、柒牌、劲霸、爱登堡、帝牌、哈利德等著名品牌,现有注册商标 20xx余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福建省著名商标 40多个。 品牌创新使得石狮服装业高附加值产品增多,产品质量、档次均有所提高,产品批量有所加大。 到 20xx年,石狮市有纺织、染整业企业 421家,产品包括针织布、梭织布、复合布以及鞋辅料织造等,其中丝光棉、涂层复合面料是具有明显优势的拳头产品。 纺织染整业的发展标志 着石狮服装业开始呈现产业前向一体化趋势,这对提高石狮整个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非常有利的。 ,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 近年来,石狮服装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借助毗邻台湾的优势, 1995年以来每年举办一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扩大了与国际市场的沟通。 很多企业通过设立合资公司、与国外著名品牌公司定牌生产、自己设计直接出口等多种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20xx年,石狮市出口销售收入达到 19897万美元,自营出口总值达到。 据石狮市外经局负责人估计,目前 外销比例已占纺织服装业产值的 50%以上。 三、“小企业,大群体”:构建区域性整体规模经济优势 石狮的服装产业集群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1)属于传统产业集群,主要以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2)属于小企业群生型。 与大中小企业共生型不同,石狮服装产业群众多的中小企业按照专业化分工和产业联系,共同形成一个互动互补、竞争力较强的有机的产业群落;( 3)社会网络起着重要作用。 与纯集聚模式和产业综合体模式不同,在石狮,通过社会网络连结起来的专业化中小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 一般而言,产业集群具有 强劲、持续的竞争优势。 有关研究表明,在美国和意大利,那些特色集群发展较好的地区,其经济增长速度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集群内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要比集群外的同类企业表现得更为良好。 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来自于规模优势、分工优势和社会网络优势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的优势是通过“小企业,大群体”模式获得的。 (一)规模优势 石狮的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民营企业是主要组成部分。 石狮民营企业之所以数量迅速增加,主要有两种效应在起作用。 一是“蚂蚁效应”。 早在 80年代初期,一部分人就抓住“洋货” 供不应求的机会,利用积累的资金和华侨的信息、技术、资金,转到搞“三来一补”,生产仿港、仿洋的国产洋货,供应市场。 在获得了成功以后,就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 1985年民营企业后逐步增多, 1988年发展出 200多家服装厂,成为服装市场的支持力量。 二是“裂变”效应。 一般来说,在创办企业的初期,资金是非常有限的。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通过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筹集资金。 因此,石狮绝大多数企业为家族企业。 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候,利益分化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多数成员经验也不足,管理者以在亲朋好友中具有权威的人士为主,企业内部比较 好协调。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利益分化比较明显了,各成员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具备了独立从事业务的能力。 而且,石狮的服装产品大多数为中低档产品,进入门槛较低,加上石狮人具有“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的特征。 这样,家族企业就不断分化。 “三资企业”是石狮服装产业群的重。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的产生和发展(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