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菊工厂化生产栽培管理规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会发出许多营养梢。 引起的主要原因为没有长期固定地应用黑暗处理、光处理定时控制器损坏、光照期间光强不够、摘心后黑暗处理过晚 、加热器产生的不完全燃烧物等。 花芽苞片异常:高温的夏季,有些品种出现不正常发育的单独花芽苞片。 白天或夜间温度超过 27℃ 时,撤走黑布时间过早、黑布破损、植株上部白炽灯光照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过早形成花芽:栽植后没能及时提供长日照条件,花芽会过早形成。 春季,生产者认为长日照时数可满足营养生长的需要,但实际上日照时数不足,也会导致花芽过早形成。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4 页 共 7 页 日光灼伤:高温和高光强使花瓣中水分蒸发快而发生日光灼伤,常与灰霉疫病相混。 这两种病害易于区别,前者伤害发生在花朵中心的幼龄花瓣,而后者病症表现在外围花瓣顶部。 灰 霉疫病常会传染给日灼的花瓣。 一般花期遮荫、选择合适品种的方法可以预防其发生。 高温延迟花芽形成:至少有 3 种解决高温延迟的办法,即选择耐高温品种;晚盖晚揭法,在最热月份最好下午 9 点覆盖、上午 9 点揭开,并且最好用透气的布覆盖,而不用聚乙烯塑料;应用风扇和凉湿垫等降温设备,对覆盖温室进行通风换气。 为预防此病的发生,短日照处理时应控温在 30℃ 以下。 低温延迟花芽形成:夜温 16℃ 以下时,会导致低温敏感品种的花芽分化时期延迟和花芽分化不整齐。 花瓣褪色:菊花在低温( 16℃ 以下)条件下或衰老时,白色花瓣上出现 粉红色彩斑纹。 24℃ 以上高温会使黑色品种花瓣褪色,不能形成黑色素。 灭草剂危害:有时生产者在温室中或其周围喷施易挥发性的灭草剂,这些气体对植株可产生伤害。 此类化学药剂在温室中用时对几个阶段的菊花都会产生损害。 极少有明确标明温室专用的灭草剂。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会导致叶片失绿,也会导致生长矮化、花芽畸形和分化、发育延迟等。 产后处理和运销 上市时间 为保证在室外环 境条件下所有的花蕾都能正常开放,盆菊应当在50%花开放时出售。 分级标准 生产销售者协会( PMA)和美国花卉栽培社团( SAF)制定了一套盆菊分级标准( 1990),按盆菊大小范围分成 6 个等级;最小型为 23— 30cm 高,至少 4 朵花;特大型为 38— 50cm 高,至少 18 朵单花、 45 朵侧生花蕾。 最小等级的盆菊栽在 10— 12cm 口径盆中,小型和中型等级栽在 13— 14cm 口径盆中,大型的栽在 15cm 口径盆中,特大型的栽在 18— 20cm 口径盆中。 现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