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_脊柱各部位诊疗内容摘要:

针刀医学_脊柱各部位诊疗 脊柱各部位诊疗解剖 (一 )骨 棘突,无椎体,横突最大,不前屈 齿状突,棘突最大,横突最小,常作为定点标记。 棘突: 颈椎:分叉( 疗颈型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胸椎:呈瓦叠状 腰椎:呈长方形,其棘突下缘两侧有骨性突起,呈鼻形 横突: 颈椎:前屈状,呈 后有结节,其根部为横突孔,有椎动脉通过 胸椎:背翘状 腰椎:略背翘, 定点:中线旁开两横指,约 3 关节突: 颈椎:扁而阔,关节面呈 45度角,旁开中线约 胸椎:旁开中线 1横指以内 腰椎: 中线旁开 椎体: 颈椎:其上缘两侧有骨性突起 钩突 腰椎: 椎间孔结构: 前缘:颈椎部是钩椎关节,胸椎、腰椎是椎体后缘和椎间盘 上下缘:椎弓根的下、上切迹。 后缘:关节突关节 内容物: 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方,上二分之一部位(颈椎部占椎间孔的 1/61/4,胸腰部占椎间孔的 1/2) 血管:颈根动脉:由椎动脉在上行过程中,在相应序列椎间孔发出(进入)椎间孔,进入椎管,滋养骨髓,位于上二分之一部位,在神经根前缘。 腰根动脉:发自腹主动脉,沿腰动脉切迹进入椎管,在椎间孔上二分之一进入椎管。 椎间孔韧带:分隔和固定。 脂肪结缔组织:填充。 外口: 突下缘旁开中线三横指,在稍向下; 稍向下。 内口:棘突下缘旁开一横指,关节突关节内侧缘。 (针刀操作仅限于 (二)骨连结 韧带、椎间盘 椎间盘:腰椎部的前厚后薄,在越向下髓核的位置越居于后 韧带: “三角”型越向下越宽,在椎体前壁 “倒三角”型越向下越窄,故 “”字型,中间薄两边厚 伤时弯腰不痛后仰痛 伤时弯腰疼痛加重 上韧带在颈椎就叫项韧带,扁平的三角型韧带 (三)肌肉 落枕与其关系大 起点:枕骨大结节两侧缘,项韧带, 12棘突侧缘,枕骨粗隆 止点:锁骨外侧段,肩峰、肩胛冈上缘 起点: 骨嵴内段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3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锁骨内侧缘 止点:乳突后缘 起点: 止点:乳突及其后缘,上项线外侧段 起点: 止点:肩胛冈上缘、肩胛骨脊柱缘内上角 起点: 止点:肩胛骨、肩胛冈以下的脊柱缘 起点: 12 、 2棘突侧缘 止点: 12外侧缘(下后锯肌损伤表现为岔气,敢呼不敢吸,呼多吸少) 定点 :下四肋痛点处 菱形肌下面) 起点: 3棘突侧缘 止点:肩胛骨脊柱缘上段深层 起点:第 1肋以乳房外到第 9肋 止点:肩胛骨内上缘 治疗 9肋压痛点,从乳房外上方的第19肋均可定点,痛点多在 25肋骨面上 2. 肩胛骨内侧缘中段压痛点,可定 13点,肩胛骨内缘 103. 肩胛骨内上缘 叫骶棘肌) 起点:髂骨嵴内侧段深面,骶骨背面 分三裂:内 起于紧靠棘突的棘肌,止于棘突间 中 起于最长肌,止于乳突尖部后缘 外 髂肋肌,止于肋骨后外缘 叫回旋肌)参与转腰活动 头后小直肌 起点:下项线内侧缘 止点: 做针刀) 起点:下项线头后小直肌外侧缘 止点: 起点:下项线头后大直肌外侧缘 止点: 起点: 止点: 起点: 止点:髂嵴内侧唇 起点: 4横突前缘, 间盘 止点:与髂肌汇合为肌腱止于股骨小转子 起点:枕后粗隆(并排定 3个点) 止点: 骨缘切割,不可太深) 注意事项:所有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都不能横切(横切患者疼痛时间长,恢复的慢)体表定位以棘突定位规律 关节突关节:1、 、 椎棘突下缘旁开中线一横指以内(稍向内)即关节突关节4、腰椎棘突下缘水平旁开 椎间孔: 1、颈、胸椎部: 大体上乳突尖下两横指即细定位, 2向下一横指即下位椎间孔二分之一平面位置 ; 旁开中线三横指,依据以上选择所需治疗点。 2、腰椎: 横突: 2横突下缘 腰椎上位椎体棘突下缘水平于下位椎体横突上缘 腰椎横突尖部:旁开中线两横指( 大体定位规律 1、肩胛冈内侧缘连线: 2、肩胛冈尖部连线: 至阳穴 3、髂嵴最高点连线: 4、髂后上棘连线: 骶髂关节 水平偏外 45度角向外即至上 1/2关节面(囊)。 骶髂关节只能松解上 1/2部分,下 1/2部分凹凸不平,一般使用射频治疗效果比较好(射频 70 ,持续一分钟,术后使用脱水剂) 骶后孔针刀禁入 骶椎 旁开骶中嵴一横指以内做骨减压,治疗骶骨疼痛。 治疗 (一)棘突 体位:俯卧位 操作: 1、针刀垂直骨面进针,逐层切割后再沿棘突周围骨缘切割。 2、火针密集刺 3、拨针:多个节段 4、骨减压针:(病程长,静息痛)顽固性眩晕在 短细骨减压针垂直骨面刺入骨皮质即可,出针,拔罐。 (二)腰椎横突 体位:俯卧位 操作: 1、针刀,垂直皮肤刺入,达骨面,沿骨缘切割 2、骨减压针,用中细的骨减压针,有落空感即可(三)关节突关节 体位:俯卧位 操作:1、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走行一致,垂直骨面刺入,直达骨面,横切关节囊2、骨减压针 (颈、胸椎: 短细骨减压针;腰椎:中粗骨减压针)垂直骨面刺入,刺透两个关节突即可。 (适应症: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压缩性骨折、强直性脊柱炎)注:强直性脊柱炎最多减压三个节段( 6针) (四)椎间孔 体位:俯卧位 椎间盘针操作: 外口: 颈椎、腰椎部:针体与人体纵轴成 45度角,刺入,弯曲面向外侧达关节突关节外缘,即横突根部后,掉转针体,弯曲部向里,沿骨缘 6松为度。 面朝外垂直刺入达关节突外缘,掉转弯曲面朝内,在其下 1/2部沿骨缘推切。 胸椎部:弯曲朝内垂直刺入,达关节突关节外缘,稍进,贴骨缘推切。 内口(腰椎):弯曲朝外垂直刺入,达关节突关节内侧缘,如果伴有黄韧带肥厚,可先推切黄韧带,可继续深入,达关节突关节前缘,椎间孔后壁,沿 6、 9点钟方向推切,以松为度。 (五)骶髂关节 体位:俯卧位 操作: 1、针刀与人体纵轴呈 45度角向外刺入达关节囊以后切割关节囊。 2、射频进针同上,达关节囊后以 70 续一分钟,可以选三个点治疗。 3、骨减压:髂后上棘沿后外侧缘水平向外三横指,垂直骨面进针,两个突破感。 (六)骶骨 顽固性骶骨痛 骨减压治疗:定点: 1、上下两个骶后孔之间; 2、中线旁开一横指以内。 操作:垂直骨面进针,中病即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