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理-生理课件内容摘要:
泌尿生理-生理课件 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第一节 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第六节 血 浆 清 除 率第四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五节 尿 生 成 的 调 节第八章 泌尿生理第三节 肾小管的物质转运功能第七节 尿 液 及 其 排 放第一节 肾的功能与解剖复习一 、 肾脏功能 :(一 )泌尿 : 排泻 ; 调节渗透压 ; 调节水 、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二 )内分泌 : 肾素 ; 促红细胞生成素 ; 前列腺素等。 二、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排泄 :由排泄器官将体内一些物质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过程。 排 泄 器 官 排 泄 物肾 脏 水 、 尿素 、 肌酐 、 盐类 、药物、毒物、色素等肺 脏 、挥发性药物等皮肤及汗腺 水 、 盐类 、 少量尿素等消 化 道 钙 、 镁 、 铁 、 磷等无机盐 ,胆色素 ,毒物等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三、肾的功能解剖(一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球小管近球小管近球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近曲小管袢降细段(二 )两种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数 量 多 (8510体 积 较大较小 2 1 的毛细血管袢长度分布于皮质部的肾小管周围还形成 多 少(三 )球旁器(四)液分布不匀:皮质 外髓 内髓 = 压力高低不同:肾小球毛细血管网高 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低 利于重吸收。 流量大,一定范围内相对稳定:流量 心输出量 1/4 1/5;在 80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 自身调节机制 : 肌源学说 管 自身调节: 肌源学说 :当 而收缩 血流阻力 肾血流量保持稳定; 管 当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 致密斑感受到远曲小管液 致密斑将此信息反馈至肾小球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恢复。 应急时交感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应急时 E、 A 分泌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 尿的生成过程:小球的滤过功能一、概述二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三要素 :屏障、动力、阻力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 ,除蛋白质外 , 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 ,而且渗透压和 原尿 = 血 浆的超滤液。 (一 )滤过屏障 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 静电屏障: 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 机械屏障决定了溶质分子的半径不同,通透性不同: 半径 分子量 69000单体可通过入球端有效滤过压=(=5 0有滤液生成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00无滤液生成(二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三 ) 概念 :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测定方法:用测定菊糖的血浆清除率代表 概念 : 四 )面积 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 血尿静电屏障作用 蛋白尿正常时肾小球都活动滤过面积 = 尿量 内压有效滤过压 尿量= 如:大失血 交感 N+、 收缩高 肾 化而缩小如:快速大量输液 稀释胶渗压如:结石、肿瘤由图可见: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肾小球血浆流量 (血浆胶体渗透压 (升的斜率。 曲线 A: 速快曲线 C: 速慢曲线 B: 正常 速 由图可见:沿着毛细血管全长,随着水和溶质的滤出,胶体渗透压渐 有效滤过压渐 (=0时称滤过平衡 ) 滤过平衡的位置决定着毛细血管滤过的长度。 结论 : 速慢 滤过平衡位置近出球 ;反之则。 第三节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是指其 分泌 和 排泄 作用。 概 述 分 泌 :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 重吸收 :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 (g/L)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水 900 980 960 0 微量 0 1 0 重吸收和分泌的证据 : 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蛋白质 、 葡萄糖 原尿中有 终尿中无 (=重吸收 );肌酐 、 氨 原尿中微量 终尿中大量 (=分泌 )。 比较原尿与终尿量:原尿量=125ml/60× 24=180L/d(=重吸收 ) 重吸收的方式被动 :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 :(原发主动、继发主动 )泵协同转运(一 )吸收机制 : 前半段 :主动过程。 管腔膜 : 别与葡萄糖 、 氨基酸 、 等同向偶联转运; . H+逆向偶联转运。 管周膜 : K+泵。 一、近曲小管中的物质转运侧 膜 后半段 :被动过程。 管两侧电位差 电位差经 紧密连接 处重吸收。 (二 )机制 :被动过程。 由于 葡萄糖 、 氨基酸等物质已在近曲小管的前半段主动重吸收 后半段的管内外 (高 20 40%)顺浓度差经 紧密连接 处 (称细胞旁路途径 )进入细胞间隙。 由于 后半段的管内外电位差 后半段顺电位差的被动重吸收。 特点:除髓袢升支粗段为主动重吸收外 , 其余皆为被动重吸收。 (三 )重吸收机制 :被动过程 ( 渗透作用 )。 重吸收途径: 细胞旁路; 重吸收特点: 类同 具球 即 重吸收量始终为滤过量的 65 70%( 后述 )。 重吸收量不随机体的需要而被调节 , 故 近曲小管水的重吸收量对终尿量的影响不大 , 而终尿量主要取决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量。 (四 )被动过程。 不是以 a+向交换呈正相关(H+分泌 重吸收。 (五 )K+的重吸收原尿中的 K+绝大部分 ( 70 )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入血 ,终尿中的 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K+重吸收的机制 :主动过程 (尚不清楚 )。 K+管内 K+管外 1 40(4) (150) 是逆浓度差进行的,故认为是主动的。 (六 )仅限于近曲小管 (尤其前半段 )。 继发主动。 管腔膜 :葡萄糖与 赖载体的同向偶联转运入细胞内。 管周膜 :葡萄糖顺浓度差经载体易化扩散进入细胞间隙 (单一转运 )。 管周膜 泵出 i 为管腔膜葡萄糖协同转运提供动力。 因此 , 将管周膜 的活动称原发主动;将葡萄糖在管腔膜的协同转运称继发主动。 有一定的限度 (可能与协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 )。 肾糖阈 :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 (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 )。 正常值: 160 180 )。 葡萄糖吸收极限量 (当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能力都达到极限 ,尿中的糖量与滤出的增多量相等时的血糖浓度。 正常值:成人男性为 75人女性为 00七 )微量蛋白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吞饮作用被重吸收。 a+同向转运重吸收的。 酚红和大多数利尿药等 , 由于与血浆蛋白结合而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 , 均在近曲小管被主动分泌。 + 髓袢中的物质转运 髓袢降支细段 :对尿素、 通透;对水高度通透:水经水通道以渗透方式重吸收 渗透压渐。 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尿素中等通透;对 度通透:顺浓度差被动重吸收 渗透压渐。 素+素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 、 尿素不通透 ;对 透性低;但能以 2K +同向转运体方式的继发主动转运。 同向转运体模式 :管 腔 膜 上 有2+同向转运体 化学梯度 , K+逆电 进入细胞内的 :管周膜 泵出 , K+经 管 腔膜 K+通道顺浓度梯度易化扩散出细胞。 影响同向转运体转运的因素 : 应用 圭巴因 选择性阻断 时 , a+的重吸收就明显减少。 说明管周膜 的活动对管腔膜同向转运体的转运具有重要作用。 故 同向转运体对 速尿 和 利尿酸 很敏感 , 即它们能与 从而抑制 K+的同向转运 , 干扰尿浓缩机制 (后述 ), 导致利尿。 因此 ,将速尿称髓袢利尿剂。 三、远曲小管和。泌尿生理-生理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