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政府改革是开展电子政务的必由之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与激进性,长远目标与近期目前相结合。 朱镕基同志曾经指出, “电子政务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 电子政务是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的重要保障;电子政务是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政府部门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必然选择。 因而,电子政务的深刻性、艰难性和复杂性超乎一般的想象。 实际上,电子政务所带来的革命不仅是深远的,同时也是全方位的。 国家信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认为 “电子政务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信息技术这样的先进生产力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的 ”。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 益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并推动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 之所以将电子政务视作一场深刻的革命,就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之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之中,要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政府在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的根本转变,切实实现政府职能向宏观调控、社会服务、公共管理和市场监督的转换。 同时,要适应全球信息化的潮流,加快推动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政府部门必须先行一步,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把电子 政务提到 “一场深刻的革命 ”的地位,是从电子政务所涵盖的广度和深度而言,是从电子政务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而言。 一方面,大家都认识到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有许多人对信息技术缺乏认识、认同,存在着陌生感、距离感,甚至是恐惧感。 而一些信息技术厂商不无夸张地炫耀信息技术产品性能的先进性,又人为地扩大了信息技术提供者和应用者之间的 “信息鸿沟 ”。 信息化需要人力、物力、资金的投入,而且投入往往非常巨大。 与此同时,人们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产出关系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种静止、孤立的层次上,没有把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程。 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从成本概念去衡量产出效益是很难做出果断的决策。 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还在进行之中,在政府管理层面,人们从主观上对电子政务的需求还不十分迫切。 这种管理体制的缺陷、管理观念的落后使得人们对于选择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去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不强。 3 电子政务必须与政府改革相互结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