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培训教材gsm数字移动通信原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37 图 58 帧、时隙和突法脉冲序列 ............................................................................................ 38 图 59 逻辑信道类型 ............................................................................................................. 42 图 510 广播和公共控制信道的复帧 ...................................................................................... 43 图 511 业务信道的复帧 ........................................................................................................ 43 图 61 加密过程 .................................................................................................................... 48 图 62 相同 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 50 图 63 由相同 MSC,不同 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 50 MA000001 GSM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插图目录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iv 图 64 由不同 M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 51 图 71 移动业务本地网由几个长途编号组成的示意图 ............................................................ 52 图 72 移动本地网组网图( MSC较少) ............................................................................... 53 图 73 移动本地网组网图(本地未建 MSC) ........................................................................ 53 图 74 移动本地网组网图(大规模组网) .............................................................................. 54 图 75 省内数字公用蜂窝移动通信网的 网络结构 ................................................................... 54 图 76 全国数字蜂窝 PLMN的网络结构及其与 PSTN连接的示意图 ...................................... 55 图 77 大区,省市信令网的转接点结构 ................................................................................. 56 图 62 相同 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 63 图 63 由相同 MSC,不同 B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 63 图 64 由不同 MSC控制小区间的切换 ................................................................................ 64 MA000001 GSM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课程说明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1 课程说明 课程介绍 本章主要介绍 GSM有关的基础 知识,诸如 : GSM 发展简史、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GSM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 TDMA帧结构、 GSM 的区域定义及 GSM识别号、无线接口的逻辑信道及系统消息、 GSM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以及 GSM 移动网络结构和信令网等。 课程目标  了解 GSM 发展简史  了解数字移动基本技术  熟悉 GSM 系统结构及相关接口  了解 TDMA帧结构  熟悉 GSM 的区域定义及识别号  了解 GSM 的逻辑信道及系统消息  了解 GSM 系统的移动性管理和安全性管理  了解 GSM 移动网络结构及信令网结构 相关资料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杨留清等著 人民邮电出版社 《 GSM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法 ] Michel Mouly 等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陈德荣等著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MA000001 GSM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第 1 章 GSM发展简史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2 第 1章 GSM 发展简史 移动通信系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是处于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通信。 20 年代开始在军事及某些特殊领域使用, 40 年代才逐步向民用扩展;最近十年间才是移动通信真正迅猛发展的时期,而且由于其许多的优点,前景十分广阔。 移动通信经历了由模拟通信向数字化通信的发展过程。 目前,比较成熟的数字移动通信制式主要有泛欧的 GSM,美国的 ADC 和日本的 JDC( 现改称PDC)。 其中 GSM的发展最引人注目,其发展历程如下: 1982 年,欧洲邮电行政大会 CEPT 设立了“移动通信特别小组”即 GSM,以开发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为目标。 1986 年,在巴黎,对欧洲各国经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所提出的八个建议系统进行现场试验。 1987 年, GSM 成员国经现场测试和论证比较,就数字系统采用窄带时分多址 TDMA 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 (RPELTP)话音编码和高斯滤波最小频移键控 (GMSK)调制方式达成一致意见。 1988 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 GSM 谅解备忘录 (MOU)。 1989 年, GSM 标准生效。 1991 年, GSM 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 移动通信跨入第二代。 MA000001 GSM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第 2 章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3 第 2章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多址技术 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 为使信号多路化而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和码分多址( CDMA)三种接入方式。 图 21用模型表示了这三种方法简单的一个概念。 时间T DM A时间FD M A频率频率CD M A频率时间码 图 21 三种多址方式概念示意图 FDMA是以不同的频率信道实现通信的, TDMA是以不同的时隙实现通信的,CDMA是以不同的代码序列实现通信的。 频分多址 频分,有时也称之为信道化,就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频对),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话音或控制信息。 在系统的控制下,任何一个用户都可以接入这些信道中的任何一个。 MA000001 GSM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第 2 章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4 模拟蜂窝系统是 FDMA 结构的一个典型例子,数字蜂窝系统中也同样可以采用 FDMA,只是不会采用纯频分的方式,比如 GSM 系统就采用了 FDMA。 时分多址 时分多址是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按时间(或称为时隙)划分为若干时分信道,每一用户占用一个 时隙,只在这一指定的时隙内收(或发)信号,故称为时分多址。 此多址方式在数字蜂窝系统中采用, GSM 系统也采用了此种方式。 TDMA 是一种较复杂的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单路载频被划分成许多不同的时隙,每个时隙传输一路猝发式信息。 TDMA 中关键部分为用户部分,每一个用户分配给一个时隙(在呼叫开始时分配),用户与基站之间进行同步通信,并对时隙进行计数。 当自己的时隙到来时,手机就启动接收和解调电路,对基站发来的猝发式信息进行解码。 同样,当用户要发送信息时,首先将信息进行缓存,等到自己时隙的到来。 在时隙开始后,再将信息以 加倍的速率发射出去,然后又开始积累下一次猝发式传输。 TDMA 的一个变形是在一个单频信道上进行发射和接收,称之为时分双工( TDD)。 其最简单的结构就是利用两个时隙,一个发一个收。 当手机发射时基站接收,基站发射时手机接收,交替进行。 TDD具有 TDMA结构的许多优点:猝发式传输、不需要天线的收发共用装置等等。 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单一载频上实现发射和接收,而不需要上行和下行两个载频,不需要频率切换,因而可以降低成本。 TDD 的主要缺点是满足不了大规模系统的容量要求。 码 分多址 码分多址是一种利用扩频技术所形成的不同 的码序列实现的多址方式。 它不像 FDMA、 TDMA 那样把用户的信息从频率和时间上进行分离,它可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信息,也就是说,允许用户之间的相互干扰。 其关键是信息在传输以前要进行特殊的编码,编码后的信息混合后不会丢失原来的信息。 有多少个互为正交的码序列,就可以有多少个用户同时在一个载波上通信。 每个发射机都有自己唯一的代码(伪随机码),同时接收机也知道要接收的代码,用这个代码作为信号的滤波器,接收机就能从所有其他信号的背景中恢复成原来的信息码(这个过程称为解扩)。 MA000001 GSM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第 2 章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5 功率控制 当手机在小区内移动时, 它的发射功率需要进行变化。 当它离基站较近时,需要降低发射功率,减少对其它用户的干扰,当它离基站较远时,就应该增加功率,克服增加了的路径衰耗。 所有的 GSM 手机都可以以 2dB 为一等级来调整它们的发送功率, GSM900移动台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8W(规范中最大允许功率是 20W,但现在还没有20W 的移动台存在)。 DCS1800移动台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1W。 相应地,它的小区也要小一些。 蜂窝技术 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一大原因是发明了蜂窝技术。 移动通信的一大限制是使用频带比较有限,这就限制了系统的容量,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用户 需求,必须要在有限的频率范围尽可能大地扩大它的利用率,除了采用前面介绍过的多址技术等以外,还发明了蜂窝技术。 那么什么是蜂窝技术呢。 移动通信系统是采用一个叫基站的设备来提供无线服务范围的。 基站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我们把基站的覆盖范围称之为蜂窝。 采用大功率的基站主要是为了提供比较大的服务范围,但它的频率利用率较低,也就是说基站提供给用户的通信通道比较少,系统的容量也就大不起来,对于话务量不大的地方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我们也称之为大区制。 采用小功率的基站主要是为了提供大容量的服务范围,同时它采用频率复用技术来提 高频率利用率,在相同的服务区域内增加了基站的数目,有限的频率得到多次使用,所以系统的容量比较大,这种方式称之为小区制或微小区制。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频率复用技术的原理。 频率复用的概念 在全双工工作方式中,一个无线电信道包含一对信道频率,每个方向都用一个频率作发射。 在覆盖半径为 R 的地理区域 C1 内呼叫一个小区使用无线电信道 F1,也可以在另一个相距 D、覆盖半径也为 R 的小区内再次使用 F1。 频率复用是蜂窝移动无线电系统的核心概念。 在频率复用系统中,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小区)上的用户可以同时使用相同频率的信道(见 图 22),频率复用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频谱效率。 但是,如果系统设计得不好,将产生严重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同信道干扰。 这种干扰是由于相同信道公共使用造成的,是在频率复用概念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MA000001 GSM 数字移动通信原理 第 2 章 数字移动通信技术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6 C 1 C 1f 1P 0f 1P 0R RC /I= 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