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内容摘要:
电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 络合滴定法测定的条件考虑到浓度和条件常数对滴定突跃的共同影响,用指示剂确定终点时,若 要求 则需 ( c(M)则要求 10液,问能否准确滴定。 解 )= 10)= 2+1、 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最低 ( 由酸效应系数 计算 )金属离子浓度为 10只有酸效应而没有副反应 , 要准确滴定 , 必须满足条件Y= )8求出 ), 再查 或曲线 , 其对应 如 : K(H)(H)(H)考虑 M) Y)= Y)8, 有 ) Y) - 8 对应的 若 则 8(1) 最高允许酸度 (2) 最低酸度 (以不生成氢氧化物沉淀为限对 M(OH) M (I=0.1)c(M)(初始 )10×5. 3- 6. 8 - 1O H = = m o l 0例 n()=可在 定 用 1010液的适宜酸度范围。 解 : 求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即为求滴定的最低 H值。 ) = ) = 当 =H)3时, 始水解析出沉淀,此时最低酸度为 宜酸度范围为 1323833)( 3 F e(3). 酸度控制M+Y+2H+需加入缓冲剂控制溶液 1. 合适的缓冲 pH足够的缓冲能力 : 浓度计算3. 不干扰金属离子的测定 :例 定 六次甲基四胺缓冲定 c(能太大当 两种金属离子共存时 , 可将 的配位反应作为 先求出配位剂 Y, 再计算 K根据 这一准确滴定的判别式找出在 的条件。 在计算时 , 可根据情况作近似处理。 )()()()( 1 2.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M + Y = (>K(= K(Y Y= Y(H) Y(N) 1Y(N)= 1+NK(c(N)K(Y(H) > Y(N)时 , Y Y(H) (相当于 Y(H) 6 能(2)滴定的酸度范围 : Y(H) = Y(108.7,- 15. 7- 7. 0 - 1O H = = m o l 0 掩蔽和解蔽法提高配位滴定的选择性共存,都能与 但又不满足选择滴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加入一种合适的试剂,先与干扰离子作用,以消除干扰,这种方法为 掩蔽法 ,所加试剂称为 掩蔽剂。 常用的掩蔽法(1) 配位掩蔽法(2) 沉淀掩蔽法(3) 氧化还原掩蔽法( )时 Y)Y(N)M + Y = )() N ) 1 NKY(H) >Y(N)时 Y)(H)相当于 说明掩蔽效果好例 用 合液中的 (H)= 终点时 , F=计算 Y(H) Y() + Y = F)=)=1Y( Y(H)改用 (1+= 8, 可以准确滴定 选择滴定剂=d)=4; 0)2. 不干扰待测离子 :如 0测定 用 则 蔽 蔽 三乙醇胺 b)入某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使与 变其价态,使原价态的 而可选择性滴定 M,这种掩蔽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掩蔽法。 例如 有 在时,测定 离子的含量。 抗坏血酸 ( e2+c)入某种沉淀剂,使 降低其浓度,这种方法为沉淀掩蔽法。 例如 在 共存的溶液中,测定 含量。 Y 2 H)2 g( 测 H)2=H)2= 0测总量d)用一种试剂,使已被掩蔽剂掩蔽的金属离子释放出来,这一过程称为解蔽。 所利用的试剂称为解蔽剂。 例如 测定铜合金的锌和铅。 解蔽法的应用另取一份测总量,则可知 N)32测 b(A)N)4232N)422u(2A)104=3=属指示剂1. 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M 色要求 : 1) A、 合适的 2)反应快,可逆性好;显色反应的要求:反应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可逆性5) . 定性适当, K (04,又要比 以K00K易氧化或变质,便于贮藏和使用,应易溶于水。 4) . 时 , 是指示剂的变色点。 )()( )( 此时的 有)上式表明金属离子变色点的 要知道配合物的 用上式计算出 示剂选择 :为了减少误差,应使 至少应在滴定 、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及其消除封闭现象(1) 概念 :当滴定到达计量点时 , 虽滴入足量的 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封闭 现象。 (2) 产生原因:一是 过量 n;二是 起。 (3) 消除方法:由被滴金属离子本身引起的 , 可以 采用返滴定法 避免;由于其它金属离子引起的 , 需设法使这些金属离子不发生作用 (掩蔽或分离 ) 指示剂的僵化( of M 终点拖长,可加入适当的有机溶剂或加热以消除。 如 入乙醇、丙酮或加热。 指示剂的变质 : 试剂不稳定,可用对照试验判断指示剂的可靠性。 例 指示剂铬黑 T( 本身是酸碱物质2 紫 红 蓝 橙 7 10与金属离子配位呈酒红色,因此在 宜用作指示剂铬黑 水溶液中, 用 接滴定 (7 红 甲酚橙 (6元酸 ) K ( 则封闭指示剂、 、 、 、 K(小, 终点提前3. 指示剂的氧化变质现象 指示剂的僵化现象 定间接法配制 :即先用 再用标准物标定。 标准物质:。电子酸碱平衡4-大学化学基础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