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结构3-大学化学基础课件内容摘要:

分子结构3-大学化学基础课件 子间作用力1. 共价键的极性在共价键中,若成键的两个原子的电负性差值为零,则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称为 非极性键。 若两原子电负型差值不等于零,则正负电荷中心不相重合,称为 极性键。 分子的极性若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荷中心重合,则称为 非极性分子 ,若二者不重合,则称为极性分子 (。 1) 由非极性键连接而成的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 极性键连接的双原子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3)由极性键连接的多原子分子,则可能是极性分子,也可能是非极性分子。 子的极性,不仅决定于元素的电负性(或键的极性),而且还决定于分子的空间构型。 多原子分子: 键的极性与分子构型极性; 极性。 键的极性与分子构型虽然含有极性键,但分子结构为对称结构的,一般为非极性分子3. 分子的偶极矩 ( of q : 一个偶极子的电量d : 偶极长度(即分子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极性分子可以看成是由两个点电荷构成的一个电偶极子q 德拜( D)1D 10·m(库仑 ·米)表示:() ()(矢量)的应用:1)判断分子有无极性 0。 0 非极性分子 0 极性分子对于双原子分子,分子的偶极矩就是双原子分子间化学键的键矩。 对于多原子分子,分子的偶极矩近似等于键矩的矢量和2)判断分子极性的大小3)推断分子的空间结构 = 极性分子 = 0 非极性分子 实验测得这两个分子的偶极矩 分别为 和 0。 即 偶极类型1)永久偶极极性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因此分子中始终存在固有的偶极2)诱导偶极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会发生相对位移所产生的偶极(1) 分子的极化分子在外界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结构上的变化称为 极化( 取消外电场时,诱导偶极随即消失。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偶极称为 诱导偶极 ( 诱导偶极的极性大小决定于 电场的强度和 分子的变形性3)瞬间偶极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会发生不重合现象,这时所产生的偶极靠永久偶极间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5. 分子间的力 ( 范德华力)1)、取向力( 在于已取向的极性分子间的静电引力,称为取向力 (或定向力)。 取向力与分子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与分子间距离的 7次方成反比。 72+ - + -+ - + as a of of 极性分子之间或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吸引力,称为 诱导力。 诱导力与极性分子的偶极矩的平方成正比;与被诱导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与分子间距离的 7次方成反比。 ± (2) 诱导力极性分子 - 非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 - 极性分子之间存在于:3)色散力 (分子内部,由于电子和原子核的运动而在瞬间产生的偶极称为 瞬间偶极 ( 分子间由于瞬间偶极而产生的吸引力称为 色散力。 色散力与分子的变形性有关(分子的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大),与分子间距离的次方成反比。 on of of If 分子量愈大,色散力愈大;2) 相同组成时,线性分子的色散力较大。 如:正戊烷, C. 而 (C, C. 色散力特点 :b)色散力是主要的 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量越大,色散力越大非极性分子 - 非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 - 非极性分子之间极性分子 - 极性分子之间a)存在于即任何分子之间在大多数分子中,色散力是主要的,只有在强极性分子中,取向力才占主导地位。 4) 范德华引力的特点(1)键能小,只有几个至几十个 kJ·化学键小 12)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或原子间的一种作用力。 (3) 不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静电短程力 (分子距离越大,范德华引力越小)(5)以色散力为主。 (6)取向力与温度有关,诱导力色散力受温度影响不大 ,而取决于分子的变形性。 5)对物质熔点、沸点、溶解度的影响( 1)熔点、沸点在常温下, 2I 2的分子量的增加,分子的变形性增加,由此而产生的瞬时偶极的极性也就增加,色散力随之增大,因此从 2沸点、熔点依次升高。 5806K 237范德华引力 大( 2)溶解度a)溶质和溶剂的分子间力愈大 , 则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愈大。 稀有气体从 具有相似分子间力的溶质、溶剂分子混合时,两者易互溶,“相似相溶原理”氢键 ( to is of N, 原子连接而成;最强的分子间力。 A H 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 有另一个电负性很大并且有孤对电子的原子B ( F、 O、 N)。 氢键的特点(A、 力最小)(由于空间位置的原因 )( 1)氢键作用强于范德华力但弱于化学键。 方向性:分子键形成的氢键是直线型的(即 A、 H、饱和性:一般情况下,一个氢原子只能和一个 2)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3)强弱和 H F > O H O > O H N > N H N> O H O H 键的类型氢键分为 分子间氢键 和 分子内氢键分子间氢键 是一个分子的 A 作用而形成的氢键冰的结构冰的结构与性质:分子内氢键 为一个分子的 A 氢键对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子间氢键使化合物熔沸点升高分子内氢键使化合物的熔点、沸点降低邻位硝基苯酚,其熔点 45 (分子内氢键 )间位硝基苯酚,其熔点为 96 (分子间氢键 )溶解度( S)分子间氢键,使 极性溶剂,使 性质起着重要作用。 C O H 氢键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of kJ/用力大小3 性分子1 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25 of 键5 30 N, O, F; is a ato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