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管理新模式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8 活动。 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微观物流仅涉及系统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或一个地区。 2 .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整个社会为范畴,以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这种物流的社会性很强,经常是由专业的物流承担者来完成。 企业物流是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它由企业生产物流、企 业供应物流、企业销售物流、企业回收物流、企业废弃物物流几部分组成。 3 .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国际物流是指当生产和消费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独立进行的情况下,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而对物资(货物)所进行的物理性移动的一项国际经济贸易活动。 因此,国际物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这种物流是国际间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中重要的物流领域,近十几年有很大发展,也是一种新的物流形态。 区域物流是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的概念,指一 个国家范围之内的物流,如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均属于区域物流。 4 .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的广泛性,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及物流活动的开展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19 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特殊物流是指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制约因素的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 (二 ) 物流学说 1. 黑大陆学说 著名的管理学权威 P E德鲁克曾经讲过:“流通是经济领域里的黑大陆”,德鲁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领域中物流活 动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领域中最具潜力的领域,所以,“黑大陆”说法现在转向主要针对物流而言。 2 .物流冰山说 物流冰山说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提出来的,他潜心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人们对物流费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虚假性,他把这种情况比做“物流冰山”。 冰山的特点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以下,是我们看不到的黑色区域,而我们看到的不过是它的一部分。 3 .利润中心说 利润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可以为企业提供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利润,是形成企业 经营利润的主要活动。 非但如此,对国民经济而言,物流也是国民经济中创利的主要活动。 物流的这一作用,被表述为“第三利润源”。 “第三利润源”的说法主要出自日本。 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能够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资源领域,第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0 二个是人力领域。 在这两个利润源潜力越来越小,利润开拓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物流领域的潜力被人们所重视,按时间序列排为“第三利润源”。 4 成本中心说 成本中心说的含义是,物流在企业战略中,只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本发生响,物流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的产生点,因而,解决物流的问题,主要并不是要搞 合理化、现代化,主要并不在于支持保障其他活动,而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动降低成本。 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产生点,又是指降低成本的关注点,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宝库” 等说法正是这种认识的形象表述。 5 .服务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代表了美国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学者对物流的认识,他们认为,物流活动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为企业节约了消耗,降低了成本或增加了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用户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因此,他们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词汇上选择了后勤一词,特别强调其服务保障的职能。 通过物流的服务 保障,企业以其整体能力来压缩成本和增加利润。 6 .效益背反说 效益背反说是物流领域中经常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这一领域中内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现。 以包装问题为例,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从表面上看这一分钱就必然转到收益上来,包装越省,利润则越高。 但是,一旦商品进入流通之后,如果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防护效果,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1 造成了大量损失,就会造成储存、装卸、运输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减。 7. 战略说 当前非常盛行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学术界和产业界越来越多的人已逐渐认识到,物流更具有战略性,是企业发展的战略而不是一项具体操作性 任务。 应该说这种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业战略是什么呢。 是生存和发展。 物流会影响企业总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在哪个环节搞得合理一些,省了几个钱。 四、物流经济活动的双重性 物流是增值性经济活动;物流又是增加成本、增加环境负担的经济活动。 对物流双重性的认识,应当是研究物流管理的一个基本点。 我们的任务是在尽量降低物流成本占用,尽量减轻物流造成的环境负担基础上,使物流活动能够增值。 (一) 物流创造时间价值 时间价值是“物”从供给者到需要者之间本来就存在有一段时间差,由于改变这一时间差创造的价值,称作“时 间价值”。 时间价值通过物流获得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缩短时间创造价值 缩短物流时间,可获得多方面的好处, 如减少物流损失,降低物流消耗,增加物的周转,节约资金等。 马克思从资本角度早就指出过:“流通时间越等于零或近于零,资本的职能优越人,资本的生产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2 效率就越高,它的自行增殖就越大”。 (《马克思恩烙斯全集》第24卷、第142页)。 这里,马克思所讲的流通时间完全可以理解为物流时间,因为物流周期的结束是资本周转的前提条件。 这个时间越短,资本周转越快,表现出资本的较高增殖速度,从全社会物流的总体来看,加快物流速度,缩 短物流时间,是物流必须遵循的一条经济规律。 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 经济社会中,需要和供给普遍地存在着时间差,例如, 粮食生产集中产出,但是人们的消费是一年365天,天天有所需求,因而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时间差。 类似情况不胜枚举。 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时间差,可以说这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正是有了这个时间差,商品才能取得自身最高价值,才能获得十分理想的效益,才能起到“平丰欠”的作用。 但是商品本身是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的,如果没有有效的方法,集中生产出的粮食除了当时的少量消耗外,就会损坏掉、腐烂掉,而在非产出时 间,人们就会找不到粮食吃。 物流便是以科学的、系统方法弥补,有时是改变这种时间差,以实现其“时间价值”。 3.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物流总体和不少具体物流遵循“加速物流速度,缩短物流时间”这一规律,以尽量缩小时间间隔来创造价值,尤其是针对物流的总体,讲规律主要从这一总体地位出发。 但是,在某些具体物流中也存在人为地能动地延长物流时间来创造价值的。 例如,秋季集中产出的粮食、棉花等农作物,通过物流的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3 储存、储备活动,有意识延长物流的时间,以均衡人们的需求;配合侍机销售的投机性营销活动的物流便是一种有意识地延长物流时间 、有意识增加时间差来创造价值的。 (二) 物流创造场所价值 场所价值指的是“物”从供给者到需求者之间有一段空间差 ,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场所,由于改变“物” 的不同步场所存在位置,创造的价值称作“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场所价值是由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社会分工所决定的,主要原因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空间差,商品在不同地理位置有不同的价值,通过物流将商品由低价值区转到高价值区,便可获得价值差,即“场所价值”。 有以下几种具体形式: 从集中生产场所流人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现代化大生产的特点之一,往往 是通过集中的、大规模的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一个小范围集中生产的产品可以覆盖大面积的需求地区,有时甚至可覆盖一个国家乃至若干国家。 通过物流将产品从集中生产的低价位区转移到分散于各处的高价位区有时可以获得很高的利益。 物流的“场所价值”也依此决定。 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和上面一种情况相反的情况在现代社会中也不少见,例如粮食是在一亩地一亩地上分散生产出来的,而一个大城市的需求却相对大规模集中,一个大汽车厂的零配件生产也分布得非常广,但却集中在一个大厂中装配,这也形成了分散生产和 集中需求,物流便依此取得了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4 场所价值。 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现代社会中供应与需求的空间差比比皆是,十分普遍,除了大生产所决定之外,有不少是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因素决定的,例如农村生产粮食、蔬菜而异地于城市消费,南方生产荔枝而异地于各地消费,北方生产高粱而异地于各地消费等等。 现代人每日消费的物品几乎都是相距一定距离甚至十分遥远的地方生产的。 这么复杂交错的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差都是靠物流来弥合的,物流也从中取得了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分工和全球供应链的构筑,一个基本选择是在成本最 低的地区进行生产,通过有效的物流系统和全球供应链,在价值最高的地区销售,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此创造了条件,使物流得以创造价值,得以增值。 (三)物流创造加工价值 “物” 通过加工而增加附加价值,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这是生产过程的职能。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不断注入,增加了“物”的成本,同时更增加了它的价值。 在流通过程中,可以通过流通加工的特殊生产形式,使处于流通过程中的“物”通过特定方式的加工而增加附加值,这就是物流创造加工价值的活动。 物流创造加工价值是有局限性的。 它不能取代正常的生产活 动,而只能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一种完善和补充。 但是,物流过程的增值功能往往通过流通加工得到很大的体现,所以,根据物流对象的特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5 性,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这一加工活动,可以对整个物流系统完善起到重大作用。 尤其在网络经济时代,物流作为对于用户的服务方式,依托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准确,得以有效组织这种加工活动,因此它的增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物流占用成本 无论是国民经济领域还是企业经济领域,物流都是构成成本的主要领域。 轻则在成本中占左右比重,重则在成本构成中占到首位。 下表 (表 2- 1)反映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物流成本的比 重,可以看出,既使是发达国家,物流的成本仍然占据重要的角色。 (五)物流增加环境负担 物流对环境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个负面影响随着物流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物流合理化而将降低。 物流管理的责任,就是这保证物流满足国民经济和企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环境负担。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6 第三章 国外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美国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 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且异常 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多渠道、多形式的物流结构特征。 (一 )美国物流业发展概况和结构特点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的国家之一。 1901年 在美国政府报告“关于农产品的配送”中,第一次论述了对农产品配送成本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1927 年 在“流通时代”一文中首次用 Logistics来称呼物流,为后来的物流概念奠定了基础。 从实践发展的角度看,1941~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后勤活动的组织为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 实证依据,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 1946 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Traffic 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 20 世纪 60 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现代市场营销的观念逐步形成,顾客服务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在为顾客提供服务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物流,特别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960 年,美国的 Raytheon 公司建立了最早的配送中心,结合航空运输系统为美国市场提供物 流服务。 1963 年,美国成立了国 此资料来自 企业 (),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27 家实物配送管理委员会(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的美国,物流管理的内容已由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其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结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稳定、良好、双赢、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 管理这些关系。 电子数据交换( EDI)、准时制生产( JIT)、配送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20 世纪 90 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