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一体化程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第 6 页 共 13 页 在识别 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 时,应考虑工厂 所必需的原材料、外协件等的供应商、工程承包方、废弃物处理者以及产品运输者等相关方的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因素(对相关方的评价及实施影响详见 《 对 相关方 环境、职业健康 安全 施加影响 管理 程序 》。 品质环境 安全部组织相关人员将 环境安全小组 上报的 “环境因素(污染物类) /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 进行 统计和分析 ,发现遗漏予以补充,并通报相关 部门。 必要时可对其重新组织识别。 品质环境 安全部将 “环境因素(污染物类) /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和“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 进行汇总整理,建立整个工厂的 环境 /危险因素资料。 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分类: 危险污染类环境 /危险因素( A):如废水、废气、噪音等; 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 类环境 /危险因素( B):如水、电、柴油等。 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 品质环境安全部制定环境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包括基本原则。 法律 /法规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是评价环境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时应考虑的第一基准,凡违反法律 /法规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标准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 一律判为重要环境 /危险因素。 对识别出的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应用集中评议――评分法进行评价,详见 “环境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 评价由管理者代表召集评审小组,以会议形式进行并有会议签到记录。 /职业健康安全 危险因素 的确定: 评价出的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由品质环境安全部登记在 “部门现场注意事项” 中,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并发放至相关部门进行控制。 下述情况可直接确定为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并予以登记: a) 凡违反法律、法规的环境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因素一律判为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不需评分。 b) 相关方合理抱怨或要求的; c) 曾经发生过环境 /危险事故,至今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 直接观察到可 能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安全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XXXXXXXXXX 厂( XXXXXXXXXX 有限公司)管 理 体 系 程 序 文 件 编号: 版次: 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第 7 页 共 13 页 e) “环境因素(污染物类) /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 中, R 高分值时作为重要环境 /危险因素, “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中,当 f=5 或 M=5 或 X≧ 7 时,确定 为重大环境因素, 见“环境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 (见附录 3)。 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管理: 重大环境因素 /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按下面的三种方式进行管理。 对因经济状况、技术条件等原因暂时无法实施的,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进行改进 品质环境安全部根 据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的法规符合性、相关方要求及改变的经济可行性和技术可行性等因素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目标和指标,并辅以相应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详见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运行控制 对所有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要制订运行控制程序,按程序要求进行管理。 应急控制 对于与评价出的 “紧急”状态重大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因素,由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程序文件或 现场作业指导书进行管理。 参照 《紧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环境 /危险因素的更新: 当法律、法规及相关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有变动时,工厂的过程、产品、活动有变动时,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进行审核后发现不符合时,有必要新增或变更环境 /危险因素时,由品质环境安全部组织相关部门根据变动的情况和范围,按 至 的条款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填写“环境 /危险因素更改表”,由管理者代表确认批准。 5 支持性文件 《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紧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环境 /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见附件) 6 记录 环境因素(污染物类) /危险因素登记评价表 环境因素(能源资源类)登记评价表 部门现场注意事项 环境 /危险因素更改表 XXXXXXXXXX 厂( XXXXXXXXXX 有限公司)管 理 体 系 程 序 文 件 编号: 版次: 环境及危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第 8 页 共 13 页 附录 1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危险因素分类表 危险类别 危 害 因 素 物 理 性 危 险 、 危 害 因 素 设备、设施缺陷 (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 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 防护缺陷 (无防护、防护装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