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力资源的评估条件有附近人口、上班交通状况、薪资水准等几项。 如果物流的选址位置附近人口不多且交通又不方便时,则基层的作业人员不容易招募;如果附近地区的薪资水准太高,也会影响到基层的作业人员的招募。 因此必须调查该地区的人力、上班交通及薪资水准。 7)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条件也是物流选 址评估的重点之一,尤其是物流用地取得困难的现在,如果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则更有助于物流业者的发展。 政策环境条件包括企业优惠措施(土地提供,减税)、城市规划(土地开发,道路建设计划)、地区产业政策等。 最近在许多交通枢纽城市如深圳、武汉等地都在规划设置现代物流园区,其中除了提供物流用地外,也有关于税赋方面的减免,有助于降低物流业者的营运成本。 三 配送中心规划资料的分析 1 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 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就是影响配送中心系统规划的基础数据和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如下 几个方面: E- Entry:指配送的对象或客户 I- Item:指配送货品的种类 Q- Quantity:指配送货品的数量或库存量 R- Route:指配送的通路 S- Service:指物流服务水平 T- Time:指物流的交货时间 C- Cost:指配送货品的价值或建造的预算 (1 ) 配送的对象或客户- E 配送中心的服务对象或客户不同,配送中心的订单形态和出货形态就会有很大不同。 例如为生产线提供 JIT 配送服务的配送中心和为分销商提供服务的配送中心,其分拣作业的计划、订单传输方式 、配送过程的组织将会有很大的区别;而同是销售领域的配送中心,面向批发商的配送和面向零售商的配送,其出货量的多少和出货的形态也有很大不同。 表 1 为零售商型配送中心的配送对象分析。 零售商型的配送中心,其配送的对象可能是批发店、超市及便利商店,批发店的订货单位通常为托盘或箱;超市的订货单位通常为箱(占 60%);而便利店的的订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货单位多数为单品( 70%);因此我们在规划前首先应该分析配送客户的情况,以便决定配送中心的出货形态和特征。 表 1 零售商型配送中心的配送对象分析 批发店 超市 便利店 PP 40% 10% PC 60% 60% 30% CB 30% 70% 注: P 为托盘( pallet); C 为箱( case); B 为单品( board case) (2 ) 配送的货品种类 I 在配送中心所处理的货品品项数差异性非常大,多则上万种以上,如书籍、医药及汽车零件等配送中心;少则数百种甚至数十种,如制造商型的配送中心;由于品项数的不同,则其复杂性与困难性也有所不同;例如所处理的货品品项数为一万种的配送中心与处理货品品项数一千种的配送中心是完全不同的,其货品储放的储位安排也完全不 同。 另外在配送中心所处理的货品种类不同,其特性也完全不同。 如目前比较常见的配送货品有:食品、日用品、药品、家电品、 3C 货物、服饰货物、录音带货物、化妆品、汽车零件及书籍货物等。 它们分别有其货品的特性,配送中心的厂房硬件及物流设备的选择也完全不同。 例如食品及日用品的进出货量较大,而 3C 货物的货品尺寸大小差异性非常大,家电货物的尺寸较大。 (3 ) 货品的配送数量或库存量 Q 这里 Q 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配送中心的出货数量,二是配送中心的库存量。 货品的出货数量的多少和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会直接影响 到配送中心的作业能力和设备的配置。 例如一些季节性波动、年节的高峰等问题,都会引起出货量的变动。 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和库存周期将影响到配送中心的面积和空间的需求。 因此应对库存量和库存周期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般进口商型的配送中心因进口船期的原因,必须拥有较长的库存量(约 2 个月以上);而流通型的配送中心,则完全不需要考虑库存量但必须注意分货的空间及效率。 (4 ) 物流通路 R 物流通路与配送中心的规划也有很大的关系。 常见的几种通路模式如下: *工厂 → 配送中心 → 经销商 → 零售商 → 消费者 *工厂 → 经销商 → 配送中心 → 零售商 → 消费者 *工厂 → 配送中心 → 零售店 → 消费者 *工厂 → 配送中心 → 消费者 因此规划配送中心之前首先必须了解物流通路的类型,然后根据配送中心在物流通路中的位置和上下游客户的特点进行规划,才不会造成失败的案例。 (5 ) 物流的服务水平 S 一般企业建设配送中心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但物流服务水平的高低恰恰与物流成本成正比,也就是物流服务品质愈高则其成本也愈高;但是站在客户的立场而言,希望以最经济的成本得到最佳的服务;所以原则上物流的服务水准,应该是合理的物流成 本的下的服务品质,也就是物流成本不会比竞争对手高,而物流的服务水准比他高一点即可。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物流服务水平的主要指标包括:订货交货时间;货品缺货率;增值服务能力等。 应该针对客户的需求,制定一个合理的服务水准。 (6 ) 物流的交货时间 T 在物流服务品质中物流的交货时间非常重要,因为交货时间太长或不准时都会严重影响零售商的业务,因此交货时间的长短与守时成为物流业者重要评估项目。 所谓物流的交货时间是指从客户下订单开始,订单处理、库存检查、理货、流通加工、装车、及卡车配送到达客户手上的这一段时间称为物流的交 货时间;物流的交货时间依厂商的服务水准的不同,可分为2 小时; 12 小时; 24 小时; 2 天; 3 天; 1 星期送达等几种。 同样的物流的交货时间愈短则其成本也会愈高,因此最好的水准约为 12 小时 ~24 小时左右,稍微比竞争对手好一点,但成本又不会增加。 (7 ) 配送货品的价值或建造的预算 C 在配送中心规划时除了考虑以上的基本要素外,还应该注意研究配送货品的价值和建造预算。 首先,配送货品的价值与物流成本有很密切的关系,因为在物流的成本计算方法中,往往会计算它所占货品的比例,因此如果货品的单价高则其百分比相对会比较低, 则客户比较能够负担得起;如果货品的单价低则其百分比相对会比较高,则客户负担感觉会比较高。 另外,配送中心的建造费用预算也会直接影响到配送中心的规模和自动化水准,没有足够的建设投资,所有理想的规划都是无法实现的。 2 规划资料的分析 ( 1) 物品特性分析 物品特性是货物分类的参考因素,如按储存保管特性可分为干货区、冷冻区及冷藏区;按货物重量可分为重物区、轻物区;按货物价值可分出贵重物品区及一般物品区等。 因此配送中心规划时首先需要对货物进行物品特性分析,以划分不同的储存和作业区域。 ( 2) 储运单位分 析 储运单位分析就是考察配送中心各个主要作业 (进货、拣货、出货 )环节的基本储运单位。 一般配送中心的储运单位包括 P托盘、 C箱子和 B单品,而不同的储运单位,其配备的储存和搬运设备也不同。 因此掌握物流过程中的单位转换相当重要,需要将这些包装单位 (P、 C、 B)进行分析,即所谓的 PCB 分析。 常见的例子为企业的订单资料中同时含有各类出货型态,包括订单中整箱与零散两种类型同时出货,以及订单中仅有整箱出货或仅有零星出货。 为使仓储与拣货区得到合理的规划,必须将订单资料按出货单位类型加以分析,以正确计算各区实际 的需求。 配送中心物流系统的储运单位组合型式如表 2 所示。 表 2 配送中心包装单位分析表 入库单位 储存单位 拣货单位 P P P P P、 C P、 C P P、 C、 B P、 C、 B P、 C P、 C C P、 C P、 C、 B C、 B C、 B C、 B B P:托盘 C:箱 B:单品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 3) EIQ 分析 EIQ 分析就是利用 E、 I、 Q 这三个物流关键要素,来研究配送中心的需求特性,为配送中心提供规划依据。 日本铃木 震先生积极倡导以订单品项数量分析方法来进行配送中心的系统规划,即是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与订购次数等出发,进行出货特性的分析。 分析的内容包括: 订单量 (EQ)分析:单张订单出货数量的分析。 订货品项数 (EN)分析:单张订单出货品项数的分析。 品项数量 (IQ)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总数量的分析。 品项受订次数 (IK)分析:每单一品项出货次数的分析。 EQ 分析(图 1)主要可了解单张订单订购量的分布情形,可用于决定订单处理的原则、拣货系统的规划,并将影响出货方式及出货区的规划。 图 1 EQ 分析 品项数量 (IQ)分析:主要了解各类货品出货量的分布状况,分析货品的重要程度与运量规模。 可用于仓储系统的规划选用、储位空间的估算,并将影响拣货方式及拣货区的规划, IQ 分布图如图 2 所示。 图 2 EQ 分析 订单品项数 (EN)分析主要了解订单别订购品项数的分布,对于订单处理的原则及拣货系统的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并将影响出货方式及出货区的规划。 通常需配合总出货品项数、订单出货品项累计数及总品项数三项指针综合考虑。 品项受订次数 (IK)分析:主要分析各类货品出货次数的分布,对于了解货品别的出货频率有很大的帮助,主要功能可配合 IQ 分析决定仓储与拣货系统的选择。 ( 4) 订单变动趋势分析 配送中心配送能力的规划目标,需利用过去的经验值来预估未来趋势的 变化。 因此在配送中心的规划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时,首先须针对历史销售资料或出货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出货量的变化特征与规律。 常见的变动趋势分析及应用见表 3 所示。 长期趋势有持续递增的趋向,应配合年周期的成长趋势加以判断 规划时应以中期的需求量为规模依据,若需考虑长期递增的需求,则可以预留空间或考虑设备扩充的弹性,以分阶段投资方式设置 有季节性变动的明显趋势 如果季节变动的差距超过 3 倍以上,可考虑 以部份外包或租用设备方式,以避免设施过多的投资造成平时的闲置;另外在淡季时应争取互补性的货品业务以增加仓储设施利用率 有以一季为单位的周期性变动趋势 如果高低峰差距不大且周期较短,可以周期变动内的最大值规划,后续资料分析可缩至某一周期为单位以简化分析作业 无明显规则的变动趋势 系统较难规划,宜规 划通用型的设施,以增加运用的弹性,仓储货位也以容易调整及扩充为宜,以应付可能突增的作业需求量 第四讲:配送中心的区域布置 配送中心 的系统布置就是根物流作业量和物流路线,确定各功能区域的面积和各功能区域的相对位置,最后得到配送中心的平面布置图。 配送中心系统布置的程序 系统布置设计( SLP)是一种最早应用于工厂设计的系统设计步骤的系统布置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样 SLP 也可应用于配送中心的系统布置中。 配送中心系统布置的一般程序如图 1 所示。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图 1 配送中心系统布置的一般程序 规划资料分析的内容及方法详见第 3 讲,主要包括 EIQ 分析和 PCB 分析。 在系统布置时,主要需进行IQ 分析,对每种货物的出货量大小进行分析和分类,以确定不同的流程、储存方式和作业方式。 流程分析 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活动包括入库、仓储、拣取、配货、出货、配送等,一些配送中心还具有流通加工、贴标签、包装及退货等作业。 在布置规划时,首先应将具有相同流程的货物作为一类(如 A、 B、 C、 D…… ),分析每类物料的作业流程,作出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表(表 1)。 表 1 中用数字 1, 2, 3…… 标明了每组货物的作业顺序。 表 1 配送中心作业流程表 作业类别 A B C D ...... 进货区 1 1 1 1 理货区 2 2 2 2 分类区 3 4 4 流通区 3 保管区 3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疯狂下载 特殊作业 3 配送 4 5 4 4 物流量 注: 1, 2, 3, 4, 5 表示流程的先后顺序 作业区域设置 配送中心的作业区域包括物流作业区及外围辅助活动区。 物流作业区如装卸货、入库、订单拣取、出库、出货等,通常具有物流相关性;而外围辅助 活动区如办公室、计算机室、维修间等,则具有业务上的相关性。 经作业流程规划后即可针对配送中心的营运特性规划所需作业区域(见连载一)。 配送中心的主要作业区域包括进货区、理货区、仓储区、拣选区、流通加工区、集配货区、出货区、办公区、计算机管理监控区、劳务性活动区、维修区等。 ( 1) 能力需求分析 1) 仓储区能力估算 确定所需的作业区域后,需依据各项基础需求分析资料,确定各区域的基本运转能力。 介绍仓储区和拣选区运转能力的估算方法。 仓储区的储运能力的估算方法可采用周转率估计法。 其计算公式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