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苯丙素类内容摘要:

天然药物化学-苯丙素类 第三章一、概述二、苯丙酸衍生物三、香豆素第三章 苯丙素类四、木脂素概念:苯丙素是天然存在的一类含有一个或几个 常见的有苯丙烯、苯丙酸、香豆素、木脂素等,广义的讲,黄酮类也是苯丙素的衍生物。 大多数的天然芳香化合物生源由此而来。 取代方式:在苯核上常有羟基和烷氧基取代,有时会有烷基取代。 生源:是由 莽草酸 (通过芳香氨基酸 (苯丙氨酸或酪氨酸 ) 合成而来。 一、概 述O O O O 2 O O O O 32O 3 O O HO g l 2O g l 酸酪氨 酸对 羟 基 桂 皮酸阿 魏 酸松 柏醇 O 甲 基化 H 缩合缩合 木 脂 素木 质 素7- 羟 基香 豆 素香 豆 素 H 苯 丙烯类苯 丙醇类一、概 述 、概述二、苯丙酸衍生物三、香豆素第三章 苯丙素类四、木脂素植物中存在的苯丙酸类成分主要是桂皮酸的衍生物。 有四种羟基桂皮酸在植物中是广泛存在的:1 对羟基桂皮酸 H ( 咖啡酸 ( 阿魏酸 ( 4 芥子酸 ( 较少见,如异阿魏酸 (邻羟基桂皮酸 (对甲氧基桂皮酸 (。 C O O 丙酸衍生物苯丙酸类化合物常与不同的醇、氨基酸、糖或有机酸等结合成酯存在,其中一些化合物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 绿原酸( O O O 丙酸衍生物绿原酸是 3在于很多中药如茵陈、金银花中,是其 抗菌 、 利胆 的有效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2005版 ) 中收录的金银花,其含量测定方法是以绿原酸为对照品进行 样,药典收录的复方制剂 “ 双黄连口服液 ” 是由金银花、黄芩和连翘组成的复方,其鉴别项中即以是否含的绿原酸作为鉴别金银花的依据。 除此以外,常见含有苯丙酸成分的中药还有升麻 (含阿魏酸等 )、茵陈 (含绿原酸 ) 及川芎 (含阿魏酸 ) 等。 二、苯丙酸衍生物一、概述二、苯丙酸衍生物三、香豆素第三章 苯丙素类四、木脂素香豆素是具有 苯骈 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看作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O O 顺邻 羟 基桂皮 酸 香 豆 素12345678三、香豆素 有少数来自动物和微生物,在伞形科、豆科、芸香科、茄科和菊科等植物中分布更广泛。 其中被药典收载的有秦皮、白芷、独活、前胡、茵陈、补骨脂等。 在植物体内,香豆素类化合物常常以游离状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大多存在于植物的花、叶、茎和果中,通常以幼嫩的叶芽中含量较高。 三、香豆素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香豆素在植物体内是由桂皮酸经氧化、环合而成,几乎所有的香豆素都含有 7时 7于被亲电的异戊烯基进攻,从而在 6戊烯基取代,并进一步环合成新的含氧环。 O O O um l i f no l( + ) m um bi i 骨脂 内 酯 椒内 酯 hy l et i 芷 内 酯 i ci 蒿 内酯 l i C O - H 2简单香豆素: 只在苯环上有取代基,常为羟基、甲氧基、亚甲二氧基和异戊烯基等,其中 76H H C H 2 O HE s c u l i n E s c u l e t i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广泛分布于被子植物各科如芸香科、菊科、茄科、豆科等多种植物的 七叶内酯 (亦称秦皮乙素, 及其葡萄糖苷 七叶苷 (亦称秦皮甲素,药理实验证实二者均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菌活性。 伞形科植物欧前胡 (尹波前胡 , 根状茎中的王草质 (, 6位含有两个异戊烯基的十碳链,该化合物具抗细菌和抗真菌作用O 3草 质o st ru th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2 呋喃香豆素: 苯环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成呋喃环。 成环后常伴随着失去 3个碳原子。 分为线型 (和角型(两种。 存在于豆科植物粉绿小冠花 (种子,补骨脂(果实中的补骨脂内酯,是线型呋喃香豆素,可作为皮肤科用药,有光敏作用,注射或内服,再以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使受照射处皮肤红肿,色素增加。 适用于白癜风、牛皮癣及斑秃。 在紫外线存在时,可引起外还具有止血、抗菌等作用。 O O 骨 脂 内酯al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存在于伞形科植物如牛防风的根和白芷属一些植物果实中的 茴芹内酯 (是角型呋喃香豆素,为结核菌抑制剂,可抑制结核分支杆菌的生长。 O eM e 芹 内 酯三、香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3 吡喃香豆素: 苯环上的异戊烯基与邻位酚羟基环合而成 2,2成吡喃香豆素。 也分为线型 (角型 (种。 存在于芸香科植物美洲花椒树皮、芸香根、柠檬根等中的 花椒内酯 (具 解痉 作用,还有 抗癌 和 抗菌活性,体外对培养的人的宫颈癌 化合物为线型吡喃香豆素。 三、香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O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存在于伞形科植物岩风和黄盔芹的根中的化合物 黄盔芹素 (一个角型吡喃香豆素,在吡喃环上还接有一个异戊烯取代基,该化合物能使胆固醇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的动脉压一时性下降和心率减慢,并有舒张血管及解除外周血管和小肠痉挛的作用。 O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4. 其它香豆素: 在 基、异戊烯基等取代。 亮菌甲素 ():得自于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菌丝体,对胆道系统的压力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使胆汁能顺利地排出。 对一些胆道运动障碍的疾患、胆道内小的结石、胆管及胆囊的炎症,能起良好的作用,临床效果良好。 O C O C H 3C H 2 O ,7 豆素 (一 ) 香豆素的结构类型1 性状天然的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香豆素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出,并能升华。 但香豆素的苷则多无香味和挥发性,亦不能升华。 2 溶解度游离香豆素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和乙醇等有机溶剂。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醇,难溶于乙醚、苯等低极性有机溶剂。 3 荧光香豆素类在可见光下为无色或浅黄色结晶,在紫外光下可见蓝色荧光。 7光增强,甚至在可见光下也能看到荧光。 一般香豆素遇碱后荧光加强。 7光则消失。 香豆素荧光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 三、香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4 内酯性质和碱水解反应O O C O O O O O 时 间 羟 基桂皮 酸 的 盐反 式邻 羟 基桂皮 酸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顺式邻羟基桂皮酸不稳定,但一些特殊结构的香豆素却能形成稳定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衍生物。 3 3 O C 3 O O H+1 O H H+三、香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5 显色反应( 1) 异羟肟酸铁 反应 显色反应碱性条件下,香豆素内酯开环,并与盐酸羟胺缩合成异羟肟酸,再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合成盐而显红色。 O O O O N N +( 红 色 )三、香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三、香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5 显色反应( 2)与酚类试剂的反应具有 酚羟基 ,可与 酚羟基的对位未被取代, 或 6内酯环碱化开环后, 可与 制如下: 1 0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乙醇溶液在弱碱条件下, 2,6溴)醌氯亚胺试剂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 5 显色反应( 2)与酚类试剂的反应符合以上条件的香豆素的碱性溶液中,加入 2%的 4%的铁氰化钾试剂 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红色化合物。 3C e ( C N )6 3 O氨基安替比 林( 红 色)三、香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三、香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6 酸的反应( 1)环合反应O C H 3 O O H 3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6 酸的反应( 2)醚键的开裂C H 3 C H 3 豆素 (二 ) 香豆素的理化性质6 酸的反应( 3)双键加水反应O 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 1 系统溶剂法:常用石油醚 ,苯 ,乙醚 ,乙酸乙酯 ,丙酮和甲醇依次萃取。 2 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具有挥发性的小分子香豆素。 3 碱溶酸沉法:香豆素类化合物多呈中性或弱酸性,所以常与中性、弱酸性杂质混在一起。 可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