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药课件内容摘要: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药课件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敏液相色谱法( 采用高压输液泵将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各成分在柱内分离后,先后进入检测器,由记录仪、积分仪或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与气相色谱法相比较,具有 适用范围广、流动相选择性大、色谱柱可反复应用、流出组分易收集等特点,适用于中药材及中成药的质量分析。 冲液等液体溶液;常用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正相色谱)、化学键合固定相(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离子交换树脂填料、凝胶等);2高效液相色谱法 选择量一般为数微升,柱温多为室温,检测器常用紫外光检测器,所用仪器为液相色谱仪。 要求样品能制成澄清溶液而不需要气化,所以特别适用于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的高分子化合物以及离子型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生物碱、核酸、甾体、类脂、维生素以及无机盐类等)的分离和鉴定。 3蛋白质电泳色谱法 适用于含蛋白质及氨基酸类成分中药的真伪鉴定,尤其是动物药及果实种子类中药。 其原理是:利用中药所含蛋白质带电荷的成分,在同一电场作用下,由于各组分所带电荷的性质、数目及分子质量的不同,泳动方向和速度则不同,最终形成的色谱带条数不同而达到分离鉴定的目的。 常用方法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4光谱法 光谱法是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对光的吸收度而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所用波长为 =200 400外光区; =400760见光区; =25m(波数 4000400外光区。 常用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所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可见分光光度法 又称比色法,是通过比较中药溶液的颜色对光的吸收度,以测定其某种成分或组分含量的方法,主要用于中药的定量分析和物理常数测定。 A(吸光度) = E C L( 00 常用仪器为可见分光光度计或比色计,测定时需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比较,在规定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后,可用标准曲线法或比较法计算。 利用中药所含主成分或有效成分,在波长 =200 400用仪器为紫外分光光度计,所用溶剂在所测波长附近不得产生干扰吸收峰,所配样品溶液的吸收度读数以在 白对照应用配制样品的同批溶剂。 紫外光谱法不仅能测定有色物质,而且能测定含不饱和共轭双键的无色物质。 中药材的紫外吸收光谱通常是各组分特征吸收光谱叠加而成,在一定条件下,同一种药材应有相同的紫外吸收光谱。 但有时对同属不同种药材以及性状和显微鉴别不易区分的近缘物种的鉴定,单纯依靠紫外吸收光谱往往不能达到分离和鉴定的目的,这时可采用导数光谱法来帮助解决光谱干扰问题。 7红外光谱法( 通过测定中药粉末、提取物或化学单体的红外吸收曲线,并根据中药各组分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的差异而鉴别中药品种和质量的方法,常用于中药定性鉴别和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所用仪器为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或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7 15收峰多且尖锐),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应用较广泛等特点。 定性鉴别时,通常固体样品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液体样品采用液样点于氯化钾或溴化钾片间,在 4000 6671范围内测定其吸收光谱,所得吸收光谱应与对照图谱一致;含量测定时,样品液与标准品溶液先后分别装入同一液体吸收池,在规定波数范围内测定吸收图谱并按规定方法作基线及量取峰高计算含量。 8原子吸收光谱法( 根据从光源辐射出的待测元素特征光波,通过供试品蒸汽时,被蒸汽中的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而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原子吸收遵循一般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过比较对照品和供试品的吸收度,即可求得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本法具有专属性强,检测灵敏度高、测定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测定中药材及中成药中微量元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所用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9其他理化分析法 质谱鉴定法( 按照带电粒子的质量与电荷的比值( m/z)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质谱图,根据中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所显示的分子离子基峰及进一步裂解碎片峰的不同而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的一种方法。 所用仪器为质谱仪。 对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时,往往还要辅以 共振谱 )等提供的信息,才能准确鉴定分子的结构。 磁共振光谱法( :利用中药总提取物中某些特定元素的原子( 13C)吸收电磁波辐射,以吸收频率为横坐标,峰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得该物质的磁共振谱( 1H 3中药的 1H 依据 1H 定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 色谱 色谱法长于复杂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光谱法长于鉴定未知的化学结构,色谱 用方法有气相质谱( 红外质谱( S)、高效液相质谱( 质谱质谱(。 10中药鉴定新技术新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鉴定技术中药注射剂 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多维立体分析 热分析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生物效价测定法 免疫法 组织化学色谱法11本章小结 中药鉴定的目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中药鉴定的内容:品种真伪鉴定(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品质纯度鉴定(杂质检查);品质优良度鉴定(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有害物质检查) 中药鉴定的方法:基源鉴定法、性状鉴定法、显微鉴定法、理化鉴定法 中药鉴定的依据: 中国药典 、 部颁药品标准 及地方药品标准12 中药鉴定的步骤:样品登记、取样、鉴定(真伪鉴定、杂质检查、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有害物质检查)、填写鉴定报告书 中国药典 ( 2005年版)分一部、二部和三部及附录,共收载药品 3214种,新增 525种。 其中一部(中药)共载药 1146种,二部(化学药品)共载药 1967种,三部(生物制品)共载药 101种。 特点:理化分析手段先进,质量控制评价全面,品种增删与时俱进,首创环保理念,完善证病统一。 性状鉴定内容:形状、大小、表面特征、色泽、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 13 药材取样规定:每一包件的取样量:一般药材抽取100 500g;粉末状药材抽取 25 50g;贵重药材抽取 5 10g;对包件较大或个体较大的药材,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最终抽取的供检验用样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用量的 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 1/3供复核用,其余的 1/3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 1年。 显微制片:横切片、纵切片、表面制片、粉末制片、磨片 显微化学反应: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未糊化的淀粉粒显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 14 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脂肪油、挥发油、树脂加苏丹 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 90乙醇,脂肪油和树脂不溶解(蓖麻油及巴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菊糖:加 10 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溶解;粘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加硫酸( 12 )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硅质:加硫酸不溶解15复习与思考 简述 中国药典 2005年版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如何检验药材内含物。 药材取样有何规定。 为什么说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关系到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有害物质有哪些。 如何检查。 解释下列名词:正品;道地药材;同名异物;本草;。高效液相色谱法-中药课件
相关推荐
茎木类中药-中国药科大学高职院-中药课件 第八章 茎木类中药 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茎木类中药的分类及鉴别要点2、 茎木类中药选论 沉香、钩藤 教学重点:1、茎木类中药的鉴别要点2、沉香、钩藤的来源、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特征、成分 教学难点: 1、沉香的三向切面显微特征及判断2、钩藤的多来源品种鉴别茎木类中药概述 茎木类中药是 茎类( 木类 (药的总称。 药用部分分类:
度。 劣势: 产品自身价格偏高,且促销活劢较少,部分消贶者由于价格原因而选择其它价格较低癿品牌,丌利于品牌忠诚度癿提升。 广告癿表现没有新癿突破,消贶者易产生规觉疲劳。 (四) 营销环境分析总结 漓泉癿文化 经营,已建立起了一个框架,内涵挖掘还丌够,附加值没有体现出来。 漓泉仂后癿仸务,就是要充分挖掘企业悠久癿历叱资源和文化精髓,通过经营文化解决产品和品牌层次癿提升问题,增加价值吨量。
产品分析 (一) 产品特征分析 漓泉啤酒的口感好,漓泉纯生啤酒口感浓、酒味重,漓江特有的水质才能酿出漓泉这样的啤酒。 当外来品牌进攻时,喝惯了漓泉的人也许会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但尝试之后,大多以为漓泉才是最好的啤酒,或者说是最适合广西人喝的啤酒。 在 产品包装 上, 漓泉纯生外观看上去,瓶颈有一个突出的椭圆型,下身呈椭圆柱型,瓶身整体漓泉纯生啤酒 20xx 年下半年南宁市场广告策划书 浑厚。
并注重制度的落实。 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设专职安全员一名,对安全生产起到宣传督促作用。 项目经理部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检查,实现现场专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制度,工作提前准备,施工中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中无重大伤亡及机损事故。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三不生产”的原则,即不安全 不生产
带“工牌”及“徽章”穿戴整齐符合公司要求的着装,在工作岗位就位,不许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每天的 10: 30 前,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看报纸,但 中国最大管理资源中心 必须要在接待区以外进行。 中午的用餐时间是 12: 00— 13: 00,而且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客户接待工作,必须分批用餐。 保持接待前台的整洁,与工作无关的东西不许摆放在前台,电话要摆放好,电话连线要整理平放在桌面上
根及根茎类中药-中国药科大学高职院-黄达芳-中药课件 1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类 (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具次生构造 具初生构造 表面常有木栓 表面常有表皮,无木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