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Cortex Cinnamomi-中药课件内容摘要:
肉桂 Cortex Cinnamomi-中药课件 肉桂【 别名 】 玉桂、桂枝、桂皮 【 来源 】 为 樟科植物 肉桂皮。 肉桂产销概况 肉桂野生、栽培品均有。 国内主要分布于 华南、西南 地区; 国外则主要来源于 越南、斯里兰卡、印度 等国。 主产于广西、广东 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 肉桂的采制 通常 每年分两期采收 ,第一期于 4 5月间 ,第二期于 9 10月间 ,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采收时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长度、宽度、阔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质的 “ 桂夹 ” 内压制成型, 阴干 或 先置阴凉处 2 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 根据采收加工的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肉桂的采制 桂通(官桂): 为剥取 栽培 5 6年生幼桂的干皮和粗枝皮,或老树枝皮 ,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 30径 23 企边桂 : 为 剥取 10年生以上树的干皮 ,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质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 长约 40610 板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 ,夹在木质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 纵横堆叠,加压 ,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 扁平板状。 桂碎: 为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多作香料用。 肉桂的采制 油桂 :系选 皮厚 皮薄,起白云纹,含油丰富(含油多于板桂)的桂皮 ,加工成两边微向内弯,中部微成弧形的片块。 桂心 :为 加工桂通时除去外层栓皮 者。 肉桂商品规格 肉桂商品规格较复杂,且无全国统一标准。 肉桂商品以 完整、外皮细皱、 “ 彩皮 ” (灰白色地衣斑)明显、 “ 肉 ” (内皮层)厚、含油量高、内表面光洁如玉、断面色深紫、香气浓烈、甜味重、口嚼渣少者为佳。 进口肉桂优于国产肉桂,尤以 越南 “ 清化玉桂 ”最优。 企边桂优于板桂;板桂优于桂楠 (不能制成企边桂或板桂的老桂皮);桂通、桂碎、桂衣(桂枝皮)多作副食香料用。 肉桂商品规格 现行广西主产地标准如下:规格 质量要求 等级级别 标 准企边桂足干,长片状槽形,平整有卷边,背面微凹,两端成斜口,皮边细,有彩云纹,灰白色,肉厚有油,无白肚,无霉坏,气香,味甜辛。 甲级 皮细有彩云纹, 无破裂 , 每片重 175约 43略粗, 破裂不超过 3片重 160略粗, 破裂不超过 片重 150粗细不均, 多破裂,每片重 150干, 平整略有卷边褐色,外皮薄,肉厚有油 ,气香甜辣,无霉坏,无破裂,无泥沙。 甲级 外皮有光泽,含油分较足乙级 色泽和含油分比甲级差丙级 色泽和含油分比乙级差油桂 足干, 半边竹筒状 ,两端稍成斜口,皮缩内凸,外皮薄,有白云纹或五彩花纹, 横断面油层厚,油分足,油层集结分明,有光泽, 味甜辣,无霉坏。 甲级 油层黑色或棕褐色,油层厚占横断面40%以上,无破裂乙级 油层略带黄色, 油层厚只占横断面 30%以上,外皮有小孔和裂痕丙级 油层略带黄色, 油层厚只占横断面 20%以上规格 质 量 标 准桂通 足干, 棕色鲜明,皮薄肉厚,卷筒大小均匀,有油分,气香,味甜辣,无霉坏。 桂心 足干, 外层栓皮刮除干净 ,内外皮呈 棕黄色。 卷筒大小均匀,有油分,味甜辣,无霉坏。 桂碎 足干, 颜色鲜明黄净。 有肉桂香甜辣味,无结块或碎屑,无霉坏,无泥杂。 桂枝 足干, 枝条幼嫩 ,直径不超过 1无枯枝,无霉坏。 桂枝片 足干,成片,片厚在 无碎末杂质,无枯死枝片,无霉坏。 桂丁 即 桂子 , 足干,肉厚,气味芳香,无杂质,无霉坏。 肉桂性状鉴别 药材特征: 本品呈 槽状或卷筒状 ,长 30 43或直径为 3约 2 8 外表面灰棕色 ,有不规则的 细皱纹 及 横向突起的皮孔 ,有时可见 灰白色的地衣斑 ; 内表面红棕色 ,较平坦,有细纵纹,用 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不平坦,外侧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 1条黄棕色的线纹 (石细胞环带 )。 气香浓烈,味甜、辣。 肉桂药材外形图企边桂药材外形图越南清化肉桂药材外形图肉桂显微鉴别 横切面 构造特征 : 木栓细胞数列, 最内层细胞外壁特厚,木化。 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韧皮部约占皮的二分之一厚度, 外部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其外侧有纤维束存在, 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射线细胞 1 2列,细胞内常散在多数 细小草酸钙柱晶或针晶 ; 厚壁纤维 常单个稀疏散在或 2 3个成群; 油细胞 随处可见; 黏液细胞 亦较多。 薄壁细胞中 充满淀粉粒 ,直径 10 20m。 肉桂 (树皮 )横切面简图 粉末特征: 红棕色。 气香浓烈,味甜、辣。 纤维 多单个散在,少数 2 3个并列,长梭形,平直或波状弯曲, 壁极厚 ,纹孔不明显,木化。 石细胞类圆形 、类方形或多角形, 壁厚 ,有的一面菲薄。 油细胞类圆形 或长圆形, 含黄色油滴 状物。 草酸钙针晶或柱晶较细小 ,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 木栓细胞多角形 ,含红棕色物。 淀粉粒极多 ,圆球形或多角形。 肉桂 (树皮 )粉末图 挥发油 ,油中主成分为 桂皮醛( 85 ),乙酸桂皮酯( 香豆素类 化合物。 少量的苯甲醛、桂皮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肉桂理化鉴别 (1)取粉末少许,加氯仿振摇后,吸取氯仿液 2滴于载玻片上,待干,再滴加 10的盐酸苯肼液 1滴 ,加盖玻片镜检,可见 桂皮醛苯腙的杆状结晶。 (2)取挥发油少许,滴加 异羟肟酸铁试剂,显橙色。 (检查内酯类 ) (3)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规定,本品以桂皮醛为对照品 ,进行薄层色谱法试验,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肉桂品质检查 水分 总灰分 【 含量测定 】 本品按挥发油测定法测定,含挥发油 ml/g);按 含桂皮醛( 桂的应用 传统功效: 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阳虚眩晕、目赤咽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崩漏、经闭、痛经。 用量 1 有出血倾向者及孕妇慎用。 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现代药理及应用:肉桂具有 对肠胃有缓和刺激、解痉,降压,升白血球,抗放射,抗菌、抗血吸虫 等药理作用。 临床用治 肠胃受寒、腹痛便泻 ,肠胃功能失调 , 外敷可治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症。 肉桂常见混淆品 桂枝 :肉桂的干燥嫩枝, 药材呈长圆柱形多分枝,表面红棕色香气特异 ,主含挥发油(桂皮醛),发汗解肌,温通经络。 肉桂常见混淆品 桂子 :肉桂的带宿萼的未成熟果实, 药材呈倒卵形,先端不明显 6浅裂,表面暗棕色下延成萼筒,少数有果柄。 气香味辣 ,主含挥发油(桂皮醛)及香豆素,温中散寒。 肉桂常见混淆品 阴香桂(断面无黄棕色线纹,具樟气)肉桂常见混淆品 柴桂(具肉桂气夹樟气,水浸液粘液质多团块状)。肉桂 Cortex Cinnamomi-中药课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