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介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江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6 页 共 11 页 浙江中介服务业对促进浙江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浙江省经济发展水平仍不相适应。 与中介服务业发达的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相比,差距不小;与国际水平相比,无论是机构规模及行业规模、业务范围、人员素质,还是有关制度和体制的完善程度,存在着更大的差距。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体制存在缺陷,统一管理格局难以形成。 一是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官方色彩浓重。 有的部门利用掌握的行政权利,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纷纷兴办各种中介机构,管理上大多采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做法,要么进行直接的行政控制,要么授权给自己的事业单位或成立挂靠于本部门的中介机构,中介组织听命其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由主管部门任命,业务由主管部门分管,经费由财政拨款。 许多中介组织甚至成了主管部门创收的来源。 致使中介机构由于实际上没有脱离政府部门的干预和条块分割状态,而难以发挥“中介”作用,出现行业垄断现象,背离了市场经济公开、公平竞争的内在规律。 二是统一管理的格局尚未形成。 表现为管理规范、管 理政策不统一,各部门各自进行资格认定和考试发证、发布管理规定,把统一的中介业务人为地分成许多专业,导致政出多门,部门纷争,产生管理上的重叠和空缺及相互矛盾。 这种格局不仅不利于对中介机构的管理,而且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中介机构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 中介机构是在我国经济市场化推进过程中,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而大量发展起来的。 由于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再加上行政机关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对市场进行人为分割,因此,在总量盲目扩张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机构规模小、执业水平低的状况。 相对国际水平来说,浙江大部分 中介服务机构更是处于小作坊状态,除少数规模较大的机构内部设有一些专业部门,绝大部分机构业务范围狭窄,没有实行专业分工,缺乏自身的业务强项。 拿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作例子,经济普查数据显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7 页 共 11 页 全省会计师事务所中有 60%人数在 20 人以下,律师事务所的比例则更高,有 80%的人数在20 人以下,超过 100 人的是少之又少。 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 20xx 年的营业收入上千万元的分别只有 7 家和 10 家。 规模小且品种单一直接导致许多大型业务无法开展。 这不仅不利于中介行业的发育,也不利于中介机构本身提高素质和竞争力。 中介机构行为不规范,自律严重不足。 近年来,由于中介组织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行业自律,中介组织经常出现有悖市场规则的行为,中介服务市场秩序比较混乱。 主要表现在:一是佣金制度不健全。 收费名目繁多,收费标准混乱。 二是违法、违规现象频繁多样。 具体表现为:其一,经营主体不规范,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异地经营现象严重。 其二,不规范验资、人情验资、虚假验资现象时有发生。 其三,单方面制定中介合同,只强调其权利,却不明确其应承担的义务,内容显失公正,严重损害客户利益;刊登虚假广告,提供信息误导,欺骗消费者。 其四,无序竞争。 同类市场中介机构之间不是以质量求存、以信誉求发展,而是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诸如恶性压价、给客户或业务介绍人回扣等。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职业道德评价偏低。 目前浙江省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虽然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不低,但通过考试取得执业资格的人次偏少、后续培训欠缺,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国际同行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 如懂经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