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加工业,转移到泛珠三角的相对落后地区,而这些相对落后地区也可以发挥自己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方面的优势,利用这些产业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并返销这些产品到珠三角地区。 再次,粤港澳地域狭小,很多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和水资源相对稀缺,与泛珠三角其他地区开展合作有利于解决珠三角地区的资源紧缺问题。 第二,海关积极参与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20xx 年 2 月 25 日,海关总 署副署长兼广东分署主任孙松璞正式公布了《海关积极参与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十项措施》。 《十项措施》以协调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整合创新通关模式,营造守法便利的通关环境为核心,标志着泛珠三角区域海关合作机制的正式启动。 其措施主要包括:第一类措施是提高通关效率,加速泛珠三角区域物流发展,促进货畅其流。 当中包括以新白云机场航空枢纽实施“多点报关、机场验放”通关模式,充分发挥 9 省区机场与港、澳机场航空资源的互补作用,为三地机场跨境货物通关提供便利;简化泛珠三角省区之间铁路转关作业手续,加快铁路运输货物的流转 ;加大泛珠三角区域水运监管改革力度和网络建设,推广来往港澳小型船舶中途监管模式改革等措施。 第二类措施是深化业务改革,支持促进区域内外源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当中包括发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功能,积极推动“区港联动”试点,在进出口物流发展的枢纽地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引导区内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和调整,推广加工贸易联网监管,便利企业办理备案和纳税手续等措施。 第三类措施是认真落实 CEPA,促进 9 省区与港澳之间的经贸合作。 当中包括加强与香港、澳门海关合作,统一并简化粤港、粤澳进出境监管单证,促进贸易便利 化,认真配合深港“西部通道”建设,积极参与“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和珠澳跨境工业区建设等措施。 第四类措施是建立健全泛珠三角区域海关合作平台和联络机制。 当中包括加强统计分析,为各省(区)人民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加强打击走私合力,加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力度,建立区域海关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等措施。 以上措施有效的降低了通关成本,提高了通关效率,大大促进了泛珠三角内地省份与港澳的贸易往来。 第三,“绿色通道”开通促进农业发展。 开辟农产品“绿色通道”是 20xx 年 5 月 26 日,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农业厅厅长和香港特别行政 区渔农自然护理署、澳门民政总署负责人在广州正式签署的《泛珠三角农业合作协议》中的重要内容。 主要优惠措施有:对运送农产品的受优惠车辆通过省内公路收费站时,减收或免收路桥费;除严重违章、严重超载危及安全的外,对发生一般违章的受优惠车辆,不扣证、不扣车、不卸货,实行登记放行;各类收费站、检查站等站卡,对受优惠车辆优先放行,有条件的收费站设立专用通道。 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福建免收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所有路桥费;江西、湖南免收普通路桥费,减半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等。 由于泛珠三角区域内农业资源各具特色,而且农产品市场、 农业产业化、农村劳动力和农业资本等也各具特点,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开辟九省区农产品“绿色通道”,可以促进各地农产品的有序流通,特别是有利于内陆省份向沿海发达地区输送农产品。 第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复苏。 在 CEPA 的三个阶段下,香港和内地已确定 1370 项货物的原产地规则。 至于现时尚未确定 CEPA 原产地规则的产品,经香港本地制造商申请,也将在六个月内定出有关规则。 服务贸易方面,总计 CEPA 的三个阶段,内地已同意向总共二十七个服务领域的“香港服务提供者”提供优惠待遇。 回顾过去两年,不少香港 公司,包括已在香港设立业务的外国投资者,已开始受惠于 CEPA 的开放措施。 香港在20xx 年经济开始复苏,并在 20xx 年持续走强。 据海关统计,受惠于 CEPA 第三阶段的政策, 20xx 年 2 月份,深圳口岸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香港 CEPA 项下货物 万美元,同比增长了 %。 泛珠三角区域口岸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香港 CEPA 项下货物 万美元,享受税款减免优惠额 万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 %和 %。 主要进口口岸为:深圳、拱北、广州、厦门、汕头、黄埔、江门、长沙、成都和海口等 10 个口岸。 从 20xx 年前三个月的表现来看,香港经济必将在泛珠三角贸易发展的带动下进一步回升。 ( 2)制约因素。 第一,泛珠三角大部分省区加工贸易企业总体来说规模小,水平低,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泛珠三角除粤港澳外的其他地区普遍存在企业“小”、“散”、“乱”的情况。 因为这些省区的贸易加工企业多是小型民营企业和珠三角地区转移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些企业在“小”、“散”、“乱”的状态下依然可以生存。 但是从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和长远战略来看,这些企业对经济带动能力较小,污染问题相对 严重,不利于泛珠三角地区开展大规模的贸易合作。 以制糖业为例,仅广西一省就有大大小小的制糖企业 100 多家,这些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小、技术落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问题,而且制糖企业集中在秋冬枯水季节生产,对江河水环境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当然这种问题不仅仅是泛珠三角一个地区的问题,也是困扰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问题。 但是泛珠三角包括省区众多,问题更加复杂,要进行区域调整,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开展区内贸易,构建国内最大的贸易平台,各地企业“小”、“散”、“乱”的问题必须优先解决。 第二,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存在“ 同构化”和“低度化”问题,使得泛珠三角区域内的竞争加剧,效益降低,不利于区域整合。 随着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建立,产业梯度转移和落后地区的产业承接日益成为区域内经济合作的热点和重点,这种产业的梯度转移和当初港澳企业向珠三角地区的转移有许多类似之处,将对带动中西部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有很大的帮助。 泛珠区域合作扩大了粤港澳经济发展的战略纵深地带,为其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释放了空间。 但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存在很大的相似性,除了经济发达的珠三角这一辐射中心外,其周边的 8 省区乃至广东省内的一些较不发达地 区产业“同构化”问题较为严重。 这不仅会加剧泛珠三角区域内竞争、降低企业效益、阻碍合理的地域分工、导致地区分割和地方保护主义难以破除,对区域内的市场一体化发展造成障碍,还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而且这些“同构化”严重的产业又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一些会带来重度污染的产业,这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源还破坏了生态,既无法形成专业化生产和规模经济,又对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作用不大,还会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 因此,泛珠三角区域急需内部成员加强协调,实行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相结合的分工贸易模式,建立合理的“分工价格”体系,顺应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生长。 (二 )泛珠三角区域之间贸易发展前景分析 虽然泛珠三角各地区整合中有不利因素的存在,但是整体看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前景广阔,有利因素占主导地位,是顺应当代经济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和市场一体化发展要求的。 从内部因素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将形成国内最大的贸易平台 泛珠三角地区涵盖东、中、西部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且包含内地与港澳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被专家们称为异质性区域合作。 九省区的区域面积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人口 亿,占全国的 %; 20xx年生产总值 46418 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 34%,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雄厚经济实力,泛珠三角地区若整合成功,将形成国内最大的贸易平台 泛珠区域“ 9+2”政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区域贸易壁垒问题,这也是前文分析中泛珠三角地区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 20xx 年的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 9+2”政府出台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泛珠三角合作纲领性文件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落实,《规划纲要》与《框架协议》一道,被称为两届论坛 的两个标志。 《框架协议》明确提出了:消除市场体制障碍,打通基础设施瓶颈。 《规划纲要》除明确了这一目标外,四大主要措施的前两条首先就讲消除市场体制障碍:一是消除区域障碍,促进市场开放;二是提高通关、检验检疫效率,促进区域贸易。 若实施顺利,泛珠三角的各省区将实现市场一体化,通过区域内贸易的经济创出效应、经济转移效应、市场扩大效应和竞争促进效应,进一步拉动各个省(区)的经济增长。 从外部因素看,泛珠三角区域贸易平台的整合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同东盟的贸易合作 东盟 中国自由贸易区( 10+ 1)是经济全球化走向区域一体 化中我国参加并起积极作用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 区内共有 18 亿人口, 2 万多亿美元的 GDP, 万亿美元的对外贸易总额,是世界上继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 林凌:《构建“ 10+1”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 —— 泛珠三角在“ 10+ 1”中扮演的角色探讨》,《开放导报》 20xx 年第 1 期,总第 124 期。 从地缘角度看,泛珠三角地区处在我国与“ 10+ 1”自由贸易区的前沿。 其中云南、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海南、福建都处在与东盟陆上、海上接壤的第一梯队。 香港作为亚洲金融、贸易、航运、服务业中心和 WTO 的特别关税区 ,早就与东盟在多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扮演着内地与东盟合作的枢纽的角色。 泛珠三角区域的整合,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香港的纽带作用,通过香港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将沿东盟第一梯队省份已经建立起的贸易平台进行整合,在这些省份间形成优势互补,且为相对处于内地的其他泛珠三角省份参与和东盟国家的贸易合作提供更好的机遇,以促进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 三、泛珠三角区域的投资分析 (一)港澳与九省区之间投资的概述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经过一年多的推动与发展,已形成良好的基础和开端,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力度不断加强 ,合作环境不断改善,在投资领域内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通过经贸合作洽谈会促进经贸交流活动的发展 迄今为止,泛珠三角区域成功举办了两届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和洽谈会,通过经贸洽谈会取得了丰硕的贸易、投资成果。 20xx 年 6 月召开的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政府推动的铁路、水运、电力、科技、劳务、粮食等 6 个专项签约总金额为 1202 亿元;企业间在能源、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科教、信息化建设、环保、人才劳务等十个领域的签约项目 840 个,金额 1724 亿元。 在所有项目中,能源基础设施类 项目 85 个,金额 688 亿元,占总金额的 %,产业与投资类项目 452 个,金额 559 亿元,占总金额的 %。 以省区相对成交统计,福建省签约项目 69 个,金额 118 亿元;江西省签约项目 77 个,金额 150 亿元;湖南省签约项目 111 个,金额 180 亿元;广东省签约项目 710 个,金额 1630 亿元;广西区签约项目 128 个,金额 182 亿元;海南省签约项目 60 个,金额 190 亿元;四川省签约项目 59 个,金额 48 亿元;云南省签约项目 39 个,金额 133 亿元;贵州省签约项目 86 个,金额 232 亿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约项目 313 个,金额563 亿元;澳门特别行政区签约项目 28 个,金额 23 亿元。 《洽谈会圆满落幕:签订项目 4473 个投资金额 4535 亿》,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20xx 年 7 月 25 日,第二届论坛、洽谈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从首届洽谈会至第二届洽谈会闭幕,“ 9+2”各方共签署合作项目 5320 个,投资(合同)金额 7461 亿元。 区域投资活动日益频繁 泛珠三角区域各方相互开展各种经贸考察、交流和洽谈活动,逐步形成了区域投资合作新局面。 特别是港澳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香港充分展示了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 为主的国际商贸服务中心的作用,澳门充分展示了旅游中心和区域性商贸平台的作用,既拓展了港澳的发展空间,又推动了九省区的对外开放。 从首届洽谈会至第二届洽谈会闭幕,“ 9+2”各方共签署合作项目 5320 个,投资(合同)金额 7461 亿元,充分展示了泛珠三角区域投资活动的强大生命力,展示了泛珠各方经贸合作广泛的空间和美好的发展前景。 第一,加强了产业协作与产业转移的承接。 第二届洽谈会的集体签约项目中,工业制造业类项目比重最大,占合同总额的 33 75%。 项目重点突出了东部地区、港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地区培育壮大特色 优势产业和主动承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与资源开发型产业的梯度转移,体现了各方产业优势互补、协作发展。 第二,加强了开放市场和发展现代物流。 “ 9+2”各方积极消除贸易障碍,实现物畅其流,拓展区域市场的巨大空间。 贸易服务类项目占合同金额的 %。 第三,加强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合作。 香港、澳门着力于在泛珠区域全面有效落实 CEPA 协议,在区域合作体系中积极推进和全面支持产业转型、产业梯度转移和对外开放,并充分利用金融、物流和商贸服务优势,加强与“ 9+2”各方的经贸项目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第四,加强了 文化旅游资源的联合开发和旅游区的建设。 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体现各方合力打造无障碍旅游区,并建立多层次的旅游合作关系。 文化旅游类项目占合同总额的 %。 促进了港澳与九省区的合作 港澳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发挥了重要和独特的作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拓展了港澳发展空间,又推动了九省区的对外开放和 CEPA 的落实,增强了港澳同胞对于港澳繁荣发展的信心,对港澳经济繁。泛珠三角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分析(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