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 6)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 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的权利有九项:( 1)人身与财产安全权;( 2)商品和服务真实情况知悉权;( 3)选择商品和服务自主权;( 4)公平交易权;( 5)损害求偿权;( 6)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结社权;( 7)获得有关知识权;( 8)一 个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9)对经营者的监督权。 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有哪些。 答: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有十一项,即:( 1)工资、薪金所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 5)稿酬所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财产租赁所得;( 9)财产 **所得;( 10)偶然所得;( 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多得。 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哪些基 本原则。 答:我国《劳动法》规定了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即:( 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 2)按劳分配原则。 ( 3)男女平等原则。 ( 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我国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哪些。 答: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 1)城市市区的土地;( 2)农村和城市区中依法没收、征用、征收和收归国有的土地;( 3)国家为确定为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山岭、荒地、滩涂、河滩地以及其他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客体包括:( 1)根据法律规定,农村和城市郊 区属于国家所有以外的土地。 ( 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劳动法》规定哪些劳动合同无效。 答:( 1)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2)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论述劳动合同的解除。 答:《劳动法》规定: 第一,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4)被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的。 有下列三种情形之一的劳动者虽然没有过错,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当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 1)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工作的;(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产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但是,《劳动法》还规定,如果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因工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 力的;患病或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第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 30 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1)在试用期内的;( 2)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 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第五章 民事法律制度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有哪几种。 答: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 ⑴ 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 周岁以上的公民即成年人。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⑵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要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⑶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由其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代理其民事活动。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反率行为 的有效条件有哪些。 答: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为:( 1)行为人要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 (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 ( 3)行为不得违背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债发生的根据有哪些。 答:引起债发生的主要根据有:( 1)合同之债;( 2)侵权行为之债;( 3)不当得利之债;( 4)无因管理之债;( 5)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什么是债的担保。 债的担保方式有哪些。 答:债的担保是为 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 债的担保方式有:担保、抵押、定金、留置、质押五种。 什么是知识产权。 它具有哪些特点。 答:知识产权,又称智力成果权是指智力成果的创造人和工商业生产经营标记的所有人依法所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它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即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工商业信誉。 ( 2)它具有双重的内容,即有人身权,又有财产权。 ( 3)它必须经国家主管机关依法确认才能产生,因而不是一种自然权利。 ( 4)它具有专有性,法律规定这种权利只授予智力成果的创造者,这是 它的客体独创性的必然要求。 ( 5)它具有地域性,是一种受地域限制的权利。 ( 6)它具有时间性,只在法定期限内有效。 我国法定继承的概念和顺序是什么。 答:法定继承人是指按法律规定有资格继承遗产的人。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指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的先后次序。 我国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同一顺序中的继承人的权利是相等的。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法律规定,丧偶儿媳对 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岳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什么是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的原则有哪几种。 答: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的认定和归结的原则一般有三种。 过错责任、严格责任和绝对责任。 人身权的种类有哪些。 答:人身权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方面内容。 ⑴ 人格权,是法律规定的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姓名权、荣誉权、名誉权、生命权、身体健康权、自由权、肖像权。 ⑵ 身份权,指因民事主体的特定身份而产生的权利,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监护权、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即亲权、继承权。 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些。 答: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有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遗赠抚养协议。 承担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要件是什么。 答:承担违反合同民事责任的要件:( 1)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 ( 2)要有损害事实,并且损害后果确因违反合同的行为所造成。 ( 3)违反合同的当事人有过错。 1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侵权行为构成要件 是什么。 答: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权他 ***益的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 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只有行为人的行为符合如下全部条件,才承担侵权责任:( 1)损害事实的发生。 ( 2)致害行为的违法性。 ( 3)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 4)侵害人有过错。 包括故意和过失。 1试述民事行为的种类及其法律后果。 答: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行为人内在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行为人内在的意思表现于外部的一种形式。 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 ,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从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划分,可以分为:( 1)有效民事行为,是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必备条件的民事行为。 ( 2)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条件的民事行为。 对于无效民事行为,无论当事人的意愿如何,都是无效的,而且从行为开始时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 3)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蛰一部分意思表示不真实、违背自愿原则所为的民事行为。 主要包括两种: ① 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 ② 显失公平。 民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是指对于无效或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即为无效。 尚未履行的, 不得履行;正在履行的,行为人应当立即终止履行。 当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