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羧酸、胺与缩合反应)015-2内容摘要:
复旦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羧酸、胺与缩合反应)015-2 第十五章 缩合反应( 2)主要内容 酯的缩合反应( 叉酯缩合),酯缩合反应机理 酮的酰基化 酮或酯的酰基化反应在合成中的应用 b - 二羰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 酮和酯类化合物 a 位的烷基化C H 复习:烯醇负离子及其部分反应烯醇负离子醛、酮酯 复习:几类烯醇负离子的反应(第十章:醛酮的反应)氢氘交换 2 R C 本章将介绍的几类烯醇负离子的反应烷基化酰基化共轭加成(或酯一 酯的酰基化 酯缩合反应1. 酯)缩合(两个相同酯之间的缩合)1,3它常用碱 亲核性强碱)碱 用 量对反应的影响催 化 量: 反应可逆大于化学计量: 反应完全为什么。 R C H 2 C O R H C O R H 2 C O R + H O R O R 请注意所用碱的结构 合举例:21 ) N a / 2O( 2 ) 5 0 % H O A 2N a O 3( C C O C H C 2C 32C 2C H C 3N 3C 3 H 3C 3C 3( C C H H R C R C H R C O R C R C R C R O 合机理稳定的烯醇负离子 R C R C R C R C H + R 22R " 2 ( 化 学 计 量 )无 a 氢C H 2R H C 2( 使 不 可 逆 )有 a 氢C H 2 R C R "+碱四 种 产 物均 有 a 氢2. 交叉酯缩合(两个不同酯之间的缩合)产物单一有合成意义合成上意义不大 t+C 2E tN a O E C 2C C H C 2C a 2E 3( C C t 混合酯缩合举例:无 合(分子内酯缩合) 对称二羧酸酯的 合碱为催化量时反应可逆C 2E 2E 2E 2E 2E a O 2E > 化 学 计 量 )N a O 2C 22C 2 2lN a O > 化 学 计 量 )( > 化 学 计 量 )C 2E 2E a O 2E a O 2E a O 不对称二羧酸酯的 合主要产物两产物在碱作用下可相互转变,请写出该转变的机理 (下页)反应可逆过量的碱C O 2 C 2 H 5C 2 H 5 O 2 3C O 2 C 2 H 5 N a 3C 2 H 5 O 2 2 C 2 H 5H+其它可能产物难生成,为什么。 机理E t O O 2E E t t O E t O E O E 析逆 合合C O 2 E 2 E 2 E O E 23I / t - B u O 2 化C 3重 排N a O 2t - B u O 3I 例: 合的可逆性在合成上的应用 C 2 H 5 2 C 2 H 5 3直接反应得不到目标产物双活化位问题:两步反应中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碱,若两种碱相互交换会有什么问题。 22 2 2 酯与酰氯或酸酐的缩合机理问题:用酯代替酰氯或酸酐好不好。 2 H 5R R C H 2 C O 2 C 2 H 5强 碱 R a C O 3C C 3C O a O 3O+ H C O a 酮的酰基化酯(酰基化试剂)酮2, 4 酰丙酮)(引入酯基)碳酸二乙酯1,3酮的酰基化机理酮与酯的 a - 氢酸性比较:23C 23C 322322 2 C O C 2 H 5 2 C C H 3 a 2 0 2 4> 不对称酮的酰基化C 33C a N 33C 3C C 3C C 3 产 物 ( 动 力 学 控 制 )C C O C C a 3C t a O E E t 1 ) N a O H( 2 ) H+, 生 成 什 么 ?另 一 产 物 不 易 生 成 , 为 什 么 ?主 要 产 物 思考题:( 1) 酮与酯的缩合是否也有可逆性。 ( 2) 若存在可逆,还可能有什么产物生成。 写出机理解释。 ( 3) 如果反应有可逆性,如何使反应完全。 R " C O E H C R C R +O E E b - 二羰基化合物的互变异构现象互变异构烯醇式的特征: 有 1H 有 学试验: 与 2C O 羰 基 酯2C C 2C O 二 酮b - 二 酯O R C O O 7 6 %7 . 5 %很 少酮或酯的酰基化反应在合成上的应用 制备 羰基型化合物( 1, 31, 3 酮酯 酯酮 酯 O O R "C O a O O R "C a H" R O H 3 ( C H 2 ) 3 2 C H 2 C H 3 C O C 2 H 5Oa 3 ( C H 2 ) 3 C O 2 C 2 H 52 3 ( C H 2 ) 3 2 C H 2 C H 3 2 CO+ 2 H 5C 2 H 5 (反合成分析)原料不易得有两处可反应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例 2 (反合成分析)C O 2 C 2 H 5a+ 2 H 5C 2 H 5 O C 2 H 5C O 2 C 2 H 5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例 3(反合成分析): 2 C 2 H 5 a N C + 2 H 5C 2 H 5 2H 3 2 H C H O + 2H 3 C O+胺的共轭加成 O O C 2 H 5C O 2 C 2 H 5H 3 2H 3 C C O 2 C 2 H 5+ 2 3的合成路线222+N C O O 2a O E 似 a, 4:反合成分析H 3 t O 2 2 H 5C 2 H 5 OE t O O t O 2 3C O E C OE t O 2 CO c 2 H 5H 3 C OE t O 2 3可行可行 可行五 酮和酯类化合物 a 位的烷基化反应 普通酮、酯的烷基化反应反应不可逆 强 碱R R 强 碱醛、酮酯烯醇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例 1:第一步若不采用强碱和低温,酮将不能完全烯醇负离子化,会发生醇醛缩合等副反应。 应予以考虑的问题: 反应的活性问题 (一般酮和酯类化合物 a 氢的酸性不够强,须强碱作用,反应条件较为苛刻)。 反应的区位选择性问题 (不对称酮有两种反应位置)。 酮或酯的自身缩合问题 (醇醛缩合和 C H 3 / 低 温O N 3 N。复旦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羧酸、胺与缩合反应)015-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