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药学资料)免疫学的应用(2)内容摘要:
免疫学(药学资料)免疫学的应用(2) 第三节 免疫检测一、抗原、抗体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主要指体外的反应)。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1、特异性和交叉反应2、可逆性 (分子表面的结合 ) 非共价键结合 ( 范德华力 分子空间构型的互补程度、静电引力、氢键、疏水性作用 )是分离纯化抗原或抗体的理论依据3、比例性和可见性比例不合适 出现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小分子的免疫复合物形成,加电解质也不可见;比例合适 出现网格状的大复合物,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少,加电解质,可见;因此,在抗原抗体反应中,为得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需要调整抗原、抗体的比例。 4、阶段性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阶段,短 可见反应阶段,长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1、抗原和抗体浓度、比例2、电解质在可见反应阶段发挥作用, 、温度常选用 37度,也有 4度。 4、 一般在。 (二)血清学反应的种类1、凝集反应( 念: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凝集块的反映。 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颗粒性抗原抗体 直接凝集可溶性抗原相应抗体 不凝集可溶性抗原 无关载体抗体 间接凝集类别及应用:凝集反应的原理玻片法血凝反应强度示意图试管法例:伤寒杆菌的诊断 肥达试验 常用载体 苯乙烯乳胶、活性碳、胶体金(二)沉淀反应( 念:沉淀原、沉淀素类别及应用:1、液体内的沉淀实验 环状沉淀反应、絮状沉淀反应2、凝胶内的沉淀反应 常用的凝胶有琼脂、琼脂糖、葡聚糖或聚丙稀酰胺凝胶等。 3、免疫浊度试验淀管内径 2 50 1:4 1:8 1:16 1:32 1:64 1:128各管抗原倍比稀释加入抗血清各管抗体量不变振摇 混匀、 37 孵育沉淀量不同出现沉淀量最多的管为最适比例管轻摇絮 状 沉 示 意 图淀用于两种抗原材料的抗原相关性分析。 “1” 为单一抗原抗体系统。 “n” 为多个抗原抗体系统。 *可以用混合抗原鉴定抗体纯度。 *可以用混合抗体鉴定抗原纯度。 个孔放不同稀释度的相应 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常用此法进行血清的蛋白种类分析。 对于免疫球蛋白缺损或增多的疾病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补体结合试验概念:组成:待检系统、指示系统(四)中和试验 病毒中和试验血清 病毒 细胞 细胞是否感染毒素中和试验血清 外毒素 毒素活性作用是否丧失(五)免疫标记测定技术概念:用具有高敏感度的标记物,标记抗体或抗原后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分类:免疫组化技术、免疫测定常用标记物: 酶、荧光素、同位素等物质大鼠 底物被酶分解后的显色深浅来反应待检样品中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1、 常用酶 : 辣根过氧化物酶( 性磷酸酶( 、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异硫氢酸荧光素(黄绿色荧光) 95、罗丹明(红色荧光) R 藻红蛋白 疫荧光技术(可在同一标本中测多个抗原或抗体)放射免疫分析法同位素分析的灵敏性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优点: 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确性好样品用量少测定方法规范、自动化常用同位素: 125I、 131I、 3H、 14C、 32P 放射免疫测定 理免疫胶体金技术 常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相对敏感度 ( /L) 血清蛋白电泳(区带电泳) 1000免疫电泳 50 100单向免疫扩散 10 20双向免疫扩散 10火箭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比浊 补体结合反应 10凝集反应 10 10 10疫细胞的检测 在体外或体内,对机体免疫细胞进行鉴定、计数、功能测定。 1、 免疫细胞的分离自然沉降法密度梯度离心 +花环试验(或黏附试验等)免疫磁珠法 图流式细胞分离术 图 等流式细胞仪分离细胞 2、免疫细胞的计数图 各种血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3、 免疫细胞功能的测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形态学方法、淋巴母细胞计数、 3H胸腺嘧啶核苷 掺入法、 、细胞毒试验、细胞因子检测物活性测定、 PCR。免疫学(药学资料)免疫学的应用(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