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配件公司企业标准-测量系统分析程序(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B)、让操作员 A 以随机盲测的顺序测量 510 个样品,等操作员 A 把 510 个样品第一次测量完后由进行 %R& R测量系统分析的 工作人员将其重新混合,再让操作员 A以随机盲测的顺序进行第二次测量 510个样品,第三次随机盲测则以此类推;在操作员 A 把 510个样品共 23次全部测量完后由进行 %R& 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重新混合,然后让操作员 B和 /或 C 在不互相看对方的数据下测量这 510个样品,操作员 B 和 /或 C 的 23 次随机盲测同操作员 A的随机盲测方法。 操作员或进行 %R& 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于“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依据 “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规格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将其分析的结果记录于“零件评价人平均值和重复性极差控制图”上。 结果分析: A)、如果所有的极差都受控(即:均在控制限内),那么评价人是一致的,则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即 B);如果所有的极差都不受控,那么可能是由于评价人技术,位置误差或仪器的一致性不好所造成,则在进行下一步骤(即: B)之前应先纠正这些特殊原因,并使极差图进入控制中,方可进行下一步骤(即: B)。 B)、如果有一半以上或更 多的平均值落在控制限之外,则该测量系统足以检查 出零件间变差,并且该测量系统可以提供控制该过程的有用数据;如果有一半以下的平均值落在控制限之外,则该测量系统不足以检查出零件间变差,并且不能用于过程控制,同时不能进行该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工作。 ( XR): 选择 23 个操作员(至少 2 人)在全然不知情的状况下利用校准合格的量具对随机抽取的 510个样品进行盲测,每个操作员对同一样品的同一特性重复测量 23次。 A)、被测量的产品由进行 %R& 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其进行编号,但这些编号不能让进行测量工作的操作员知道和看到。 B)、让操作员 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 510个样品,然后让操作员 B和 /或 C在不互相看对方的数据下测量这 510个样品。 JNEPQP26 测量系统分析程序 第 5 页 共 8 页 操作员或进行 %R& R测量系统分析的工作人员将所测量的结果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 XR分析数据表”上。 负责组织此项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员,依据“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 XR 分析数据表”上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 /规格进行计算,并将其记录于“量具重性和再现性 XR分析报告”上。 结果分析: A)、当重复性( AV)变差值大于再现性( E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 b)、改善量具的夹紧或被测量产品定位的使用方式(检验点)。 c)、对量具进行维护和保养。 B)、当再现性( EV)变差值大于重复性( AV)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a)、再明确订定或修改作业标准,加强操作员对量具的操作方法和数据读取方式的技能培训。 b)、可能需要采用某些夹具协助操作员,以提高操作量具的一致性。 c)、量具 经维修校准合格后再进行 %R& R 分析。 %R& R接受准则: a)、 %R& R10%,可接受; b)、 10%≤ %R& R≤ 30%,依据量具的重要性、成本及维修费用等因素,决定是否可接受或不可接受; c)、 %R& R> 30%,不能接受,必须进行改进。 极差法( R): 选取两位评价人和 5 个产品进行分析,每个评价人对每个产品进行盲测一次,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于“量具极差法分析表”中(每个操作员应熟悉和了解使用量具的一般操作程序,避免应操作不一致而影响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并评估 不同操作员对量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针对重要特性(尤其指有特殊特性符号的)测量所使用量具的精度应是被测量产品公差的 1/10(即其最小刻度应能读到 1/过程变差或规格公差较小者),以避免量具的分辩力不足,而一般特性测量所使用量具的精度应是被测量产品公差的 1/5。 负责组织此项 %R& R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工作人员,依据“量具极差法分析表”的数据和产品质量特性 /规格进行计算,并将其计算结果记录于“量具极差法分析表”上;必要时,可将其作成 XR控制图。 A)、每个被测量产品的极差是评价人 A 获得的测量结果与评价人 B 获得 的测量结果或评价人 C获得的测量结果的绝对差值,然后利用这些极差之和计算出平均极差( R),总测量变差可通过平均极差乘以 5. 15/d2得到( 5. 15代表正态分布的 99%测量结果)。 B)、当过程变差不易求得时,公式中的过程变差可用产品规格公差代替。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