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微生物课件(周长林)微生物的分类内容摘要:
微生物学-微生物课件(周长林)微生物的分类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 .用分类单元以 啤酒酵母 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界 (真菌界门 (真菌门纲 (子囊菌纲目 (内孢霉目科 (内孢霉科属 (酵母属种 (啤酒酵母1 种( : 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 表型 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如典型菌株、模式种。 2 菌株( : 表示任何由 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例如:大肠埃希菌的两个菌株 和 123 亚种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 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 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1976年后,不再使用变种一词。 通常把实验室中所获得的变异型菌株,称之为变种。 如: 生型)是不需要特殊 实验室变异后,可从 即称为 型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 当同种或同亚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按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动物界植物界林奈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生物在自然界的地位病毒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蓝细菌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对生物分类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观点。 如:二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统和三原界系统 三原界系统是 1978年由 所有生物存在一个共同祖先,由它分三条进化路线,就形成了三个原界:古细菌原界( 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 提出了内共生学说,主要是 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真菌界分类系统很多,各国采用不同的系统,比较混乱。 近年来为较多人接受的是 伯杰氏手册 简介美国的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编写者集国际学术界的权威学者,为各国微生物分类学界公认的一本经典佳作。 第一版 1923年出版,后一直再版至今,先后修订出版了 11个版本, 1974年出版了第八版, 1994年已出至第九版,由于 G+定、核酸杂交和 16原核生物分类从以往以表型、实用性鉴定指标为主的旧体系向鉴定遗传型的系统进化分类新体系逐渐转变,现书名已改为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 简称 系统手册 20世纪初德国 细菌分类图说 前苏联克拉西尔尼可夫的 细菌与放线菌的鉴定 法国 细菌分类学 生物学特性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细胞结构 细胞核 无核膜、核仁,单个染色体,无组蛋白有核膜、核仁,多条染色体,多数含肽聚糖 无肽聚糖细胞膜 一般无甾醇 常含甾醇内膜 简单,有中介体 复杂,有内质网核糖体 70S (50S+30S) 80S (胞浆 ), 70S (线粒体 )线粒体 无 有其他细胞器 无 多种鞭毛结构 简单 复杂(“ 9+2”型)遗传特性 细胞分裂方式 横二分裂 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繁殖方式 横二分裂 无性或有性,方式多种遗传重组方式 接合、转化或转导 有性方式生理生化 氧化磷酸化部位 细胞膜 线粒体固氮作用 有些有 无胞吞 /胞吐作用 无 有。微生物学-微生物课件(周长林)微生物的分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