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财政十一五规划纲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条件较好的市县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力争到“十一五 ”期末,在全 省范围内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24)健全城乡特困群众救助体系。 进一步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加大农村 “敬老工程 ”实施力度,力争到 20xx 年每个乡至少有一所敬老院,城镇 “三无 ”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的集中供养率提高到 80%。 全面推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建立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逐步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 25)加快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力争到 20xx 年每个县(市、区)有一所以上综合性、多功能的社会福利中心(院)。 支持开展残疾人扶贫康复救助,有效 改善贫困残疾人生活条件,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力争 “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8 页 共 17 页 一五 ”期末基本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 70%以上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以享受社区康复服务。 ( 26)加大公共卫生投入。 全面完成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建立防治有力、反应快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省财政专项安排资金,帮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完成基本装备建设。 积极支持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切实保护公众健康权益。 ( 27)进一步向农村卫生事业倾斜。 逐步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范围, 20xx 年县市改革覆盖面扩大到 40%, 20xx 年达到 60%,20xx 年全面铺开;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 20xx 年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民的人均财政补助水平提高到 40 元,比 20xx 年翻一番。 以农村为重点,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的救治工作。 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构建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具有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功能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力争到 20xx 年,全省乡镇卫生院及 1500 所边远山区村卫生所房屋、设备达标,农厕无害化率由目前的 25%提高到 40%,农村自来水覆盖率由43%提高到 60%。 五、繁 荣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 28)改革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积极筹集资金,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顺利进行。 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即全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杂费,向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中小学寄宿的家庭贫困生补助生活费。 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9 页 共 17 页 水平,到 20xx 年达到国家出台的基准定额水平。 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十一五 ”期内基本消除全省现存二级以上教学用危房。 ( 29)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为农村中小学配齐标准课桌凳、照明设备和讲台, 提高教学仪器、图书资料的装备水平。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新建和改造 230 万平方米学生宿舍 ,解决学生饮水、学校厕所、围墙等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中小学基本具备电视教学系统、光盘播放设备,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 ( 30)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安排专项配套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从20xx 年起,每年对未录取高中阶段教育的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给予定额补助,力争 20xx 年未录取高中阶段教育的初中毕业生 的 80%得到支持。 ( 31)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加大 “211”工程建设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南昌大学建设 , 使之成为学科门类更全、综合实力更强、部分学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大学。 加大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特色专业装备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支持 “高、精、尖 ”技术开发和科研成果转化。 落实和完善以 “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 ”为主要内容的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逐年增加财政负担的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帮助全日制高等院校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17 页 ( 32)增加科普及科技基础建设投入。 力争 到 “十一五 ”末 ,全省科普经费投入达到人均 1 元的水平,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郁社会风气,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普及事业的蓬勃发展。 20xx 年起连续三年安排资金,启动自然科技资源条件平台建设。 20xx 年起连续四年安排资金,用于科技信息条件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条件平台建设。 ( 33)重点支持省级重点科学院发展。 每年安排专项研发资金,积极推进省级重点科学院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有力地促进具有原创技术和转化能力的重点科研项目的设备购置和研发攻关,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 体系。 ( 34)设立省科技发展风险投资基金。 充分吸收企业或金融机构等投资主体出资,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新型投资机制。 ( 35)加大资金投入,繁荣文体事业。 积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推进文化领域资产重组,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推动文体设施建设,支持实施 “五个一工程 ”、 “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