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朱卫)内容摘要: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朱卫) 第八讲 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微生物制药 药物制剂的微生物检查 抗生素 氨基酸 维生素 甾体化合物 酶与酶抑制剂 菌体制剂与活菌制剂 其他产物抗生素是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以及用化学、生物、生物化学方法衍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化合物。 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的 体外 与体内药效 抗生素的单位及效价测定 抗药性 连续稀释法(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琼脂扩散法(滤纸片法、打孔法、挖沟法) 活菌记数法 石炭酸系数测定法 重量单位以抗生素活性部分的重量为单位, 1000 U 类似重量单位以抗生素盐类重量, 1000 U 重量折算单位青霉 1667u(以 50 U) 特定单位标准品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分发 标示量抗生素制剂标签上的标量(单位或重量) 效价样品的抗菌活性 /标准品的抗菌活性 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微生物学方法稀释法比浊法琼脂扩散法 管碟法 二剂量法(常用) · )W=(H)-(L)V=(L)-(L)I= 剂量 /低剂量 =(一般)D=高剂量(标准品) /高剂量(检品) 1(一般)耐药性产生的遗传机制 自发突变与药物选择 抗药基因的转移由敏感菌的遗传物质自发突变产生,抗药菌的产生与药物的存在无关。 药物选择的结果是杀死敏感菌,耐药菌富集。 染色体上的耐药基因 通过转座子而转移。 质粒上的耐药基因 自行复制,代代相传,并在不同种属间转移(性菌毛的接合作用)耐药性产生的生物化学机制 产生耐药性酶类 靶位改变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No ot 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查 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一般药品的无菌检查 直接接种法 需氧菌、厌氧菌、霉菌的检查需氧菌: 3035 , 7天厌氧菌: 3035 , 7天霉 菌: 2025 , 7天 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或涂片染色镜检阳性对照 ( 24 葡 B) 26003 生孢梭菌 B) 64941 白色念珠菌 F) 98001 油类药物吐温培养基 抗菌或防腐药物 加入灭活剂 微孔滤膜法 稀释法 离心沉淀法特殊药物的无菌检查细菌总数的测定稀释平板法 阴性平板不长菌 37 培养 2448 h 细菌总数结果报告方式:( 1)高、低稀释度菌落数在 30300以内,计算比值;( 2)比值 2,以高稀释度平均值为准;( 3)比值 >2,以低稀释度为准。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阴性平板不长菌 25 28 培养 72 h 取菌落数在 550以内的稀释度计算控制菌(质控菌)的检查 口服药 不能检出大肠杆菌 脏器来源口服制剂 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菌。 外用药、眼科制剂 不能检出金葡菌、绿脓杆菌。 *举 例 大肠杆菌的检查 菌液 胆盐乳糖培养基 红美兰培养基):分解乳糖,紫黑色金属光泽菌落 形态结构 短杆菌 菌落特征 +活螨的检验 直检法 飘浮法 分离法酶抑制剂 (要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小分子生理活性物质,它们能够特异性抑制某些酶的活性而被筛选出来。 来源于微生物的酶抑制剂,具有低毒性、小分子量、结构新颖以及结构的多种多样性等特点。 是研究生物功能和疾病过程有用的工具。 在医药方面,酶抑制剂已被用于增强免疫、生理功能调节、疾病治疗、治疗抗药菌感染等多个方面。 杀菌曲线 试管连续稀释法适用于试验菌数量较少的场合,试验工作量大 平板倍比稀释法目前抗生素的临床前研究一般采用平板倍比稀释法。 平板倍比稀释法是根据药物在琼脂培养基中扩散的原理,将细菌接种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平板上恒温培养 1618小时,可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 可杀灭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低杀菌浓度( 药物的抑菌或杀菌作用愈强。 采用 4倍于 一定浓度的菌悬液与药物混合,使其浓度为105 37 恒温培养,定时取样进行平板活菌计数,肺炎链球菌采用血平板活菌计数。 以细菌浓度对数为纵坐标,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杀菌曲线。 实验应包括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 药物的杀菌效果越好,细菌浓度随培养时间下降的越快,药效越好。 以放线菌为例 :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初筛) 斜面 摇瓶 滤纸片抗菌试验( G+)。 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菌种 孢子制备 种子制备 发酵 发酵液预处理 提取及精制 成品检验 成品包装抗生素的制备 需氧发酵 深层发酵 纯种发酵抗生素是次级代谢的产物 对微生物自身的生长、繁殖无显著功能 与初级代谢紧密相连 在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合成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主要代谢途径 抗生素合成的基本过程 抗生素合成有关的主要代谢途径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调节与控制营养物摄入细胞 形成初级代谢中间产物( 或初级代谢产物 ) 合成抗生素前体 抗生素前体经修饰 、 重排等 进入各抗生素所特有的合成途径 聚合或装配 , 合成抗生素。 受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 受分解代谢物调节 需要合适的初级代谢基础本讲结束,请及时复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