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嵌入式移动网络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T 命令的 Text 模式和基于 AT 命令的 PDU 模式。 使用 Block 模式需要模块生产厂家提供驱动支持;而用于中英文短信息传送应使用 PDU 模式,只传送英文短信息(纯文本格式)使用 Text 模式。 Text 模式的短信息发送和接收比较简单,如不需要传送中文则最好采用 Text 模式发送和接收 短信息。 采用 Text 模式发送接收短信息的步骤分为初始化 GSM 模块、发送文本短信息和接收短信息。 下面一段简单的程序给出一个示例: PRINT AT+CSCA=。 Chr(34)。 +8613800210500。 Chr(34) ‘设置短信息中心号码 PRINT AT+CMGF=1 ‘设置为 Text 模式 PRINT AT+CMGS=。 Chr(34)。 13500123456。 Chr(34) ‘发送一条短信息 PRINT This is a test SMS。 Chr(26) PRINT AT+CMGR=1 ‘读取收到的一条‘短信息 . 该程序使用 BASCOMAVR 高级语言编写,其中 PRINT 语句的功能是通过 URAT串行口发送字符串, Chr(34)代表 ASCII 字符(“), Chr(26) 代表 ASCII 字符( CtrlZ)。 第一行语句设置短信息服务中心号码,即通过串口发送以下字符串: AT+CSCA= +8613800210500,其中 +8613800210500 为上海地区中国移动的短信息服务中心号码。 第二行语句设置短信息发送格式: AT+CMGF=1,其中1表示采用 Text 模式。 第三和第四行语句发送一条短信息到控制中心, AT 命令的格式为 :AT+CMGS= 13500123456crThis is a test SMS^Z,其中控制中心的号码为 13500123456,短信息内容为“ This is a test SMS”,确认控制字符为 CtrlZ。 第五行语句为读取一条收到的短信息内容: AT+CMGR=1,其中 1 表示收到的(在 SIM 卡中)第一条短信息。 该指令发出后,如果 GSM 模块中有接收到的短信息,则从 UART 接口返回如下信息 (具体 AT 命令格式请参考GSM ):+CMGR: REC UNREAD,+8613508485560,02/10/16,15:37:28+32 xxxxxxxxxxxxxxxxxx (收到短信息的文本内容)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1 2. 4 基于 PDU 模式的中文短信息接收 发送和接收中文或中 /英文混合的短信息必须采用 PDU 模式。 根据GSM 的定义,只要控制器通过 UART 接口向 GSM 模块下发 AT 命令,就可以直接读取收到的 PDU 模式的短信息: PRINT AT+CMGF=0 ‘设置为 PDU 模式 PRINT AT+CMGR=1‘读取 接收的一条短信息 在 PDU 模式下, GSM 通信模块的回答格式为: +CMGR: stat,lengthCRLFpdu 其中: stat表示该条短信息的状态,通常为 0(未读过,新的短信息)或 1(已读过); Length为十进制数,表示 pdu数据长度减去短信息服务中心地址长度,单位为字节; CRLF为回车换行; pdu为 PDU模式的数据包。 然后,要分析 PDU数据包,根据 PDU的数据格式将收到的中文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解析出来。 2. PDU数据包格式 PDU数据包由两部分构成, 短信息服务中心地址( SMSC address)和 TPDU,表 2为 PDU数据包的格式,其中一个数据单元为一个字节。 其中短信息服务中心号码、发送源号码、日期以及时间采用压缩 BCD码表示,低位在前,高位在后。 给出了通过读取短信息的 AT命令( AT+CMGR=1)从 GSM模块读到的一条 PDU模式的短信息,并给出常见的数值与解释。 2. 4 2 PDU 模式的纯英文短信息解码 PDU 模式的纯英文短信息编码使用 GSM 字符集的 7 位编码,此时 TPDCS 的值为 00。 如短信息内容为英文字符“ Hi”,首先将各个字符转换为 7 位的 标准二进制 ASCII 码,然后要将后面字符的低位逐位调整到前面,补齐前面的差别。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2 例如:“ H”的二进制 ASCII 码为 1001000,“ i” 二进制 ASCII 码为 1101001;显然 H的二进制编码不足八位,那么就将后面字符 i的最后一位补足到 H的前面,就成了 11001000( C8), i剩下六位 110100,前面再补两个 0,变成 00110100( 34),于是“ Hi”就变成了两个八进制数 C834。 由于 PDU 模式的纯英文短信息采用 7位编码,解码不方便,因此对于只需发送和接收纯英文字符和数字符号的应用,最好采用 Text 模 式发送和接收短信息。 2. 中文短信息的解码 由于中文字的编码是采用 2 个字节的编码,因此发送和接收中文或中英文混合的短信息只能采用 PDU 模式。 但在 GSM 标准中,中文编码采用 UTF8的编码,不是目前国内常用的 GB2312 编码,故还需要进行中文编码的转换,才能与采用GB2313 汉字库相配合显示汉字字型。 由于 UTF8和 GB2312 编码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因此只能采用查表的方式进行转换。 下面给出一个由 UTF8 到 GB2312 编码转换的算法。 ① 建立 UTF8和 GB2312 两个中 文编码表,表中数据项为 2 个字节长度的十六进制的数,代表一个中文编码。 两个表的长度分别为 14 890 字节( 27445)。 UTF8 编码表按数据项值从小到大排序,而在 GB2312 编码表中,与 UTF8相同位置处为相同汉字的 GB2312 码字,如图 4 所示。 ② 软件解码过程为:每次从 PDU模式 SMS数据包的 TPUD中取出两个字节,采用二分法快速数据查找算法,在 UTF8 编码表中找到其所在位置,然后在GB2312 表的相同位置处读取相对应的 GB2312 编码。 解码流程如图 5所示。 ③ 二分法的最坏查找次数为 lg2(n+1), UTF8表的长度 n为 7445,固最坏查找次数为 13 次,就是说一个中文编码由 UTF8 到 GB2312 的转换最多经过13次比较查找就可完成。 这比采用简单的顺序查表要快的多,大大减少了查表所花费的时间,非常适合在一般的嵌入式系统中使用。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3 ④ 尽管两个汉字编码表要占用近 30 KB(如还需要 GB2312 到 UTF8的转换,则还要增加两个表,共占 60 KB),但由于采用了 ATmega128 单片机,其片内有 128KB 的程序存储器,因此可将程序与表格放 在一起。 去掉 60 KB 的表格,仍有近 70 KB 的容量用于系统程序,因此完全不用外部扩充存储器(汉字字库除外),大大简化了硬件的结构和设计。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4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5 3 嵌入式端设计 3. 1 概述 单片机控制板如图 4 所示。 主要由 89C51 单片机、 TC35i 模块、显示数码管、键盘、 8 个发光二极管等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接收控制中心的指令和数据、对设备(用发光二极管模拟)进行控制、将设备中的数据(用键盘模拟)发送到控制中心等。 远端设备我们使用的是 MSC51系列的 89C51单片机,其性能优越,有 40 个引脚,一个 8位的微处理器, 2 个 16 位定时器计数器,片内有 128 字节的RAM,有 4KB 的 FLASH,四个 8位并行 I/O 口 P0P3,每个口都可以用做输入或者输出,一个全双工 UART的串行 I/O 口,用于实现单片机之间或单片机于外界的通信,片内有振 荡器和时钟产生电路。 单片机板上有 8 个发光二级管,代表 8个设备及状态,一个蜂鸣器,用于报警、新消息到来时发声、和音乐演奏等,四位数码管显示,用来显示单片机板上键盘输入的要发送给计算机端的数据。 接收显示部分我们专门又做一个单片机板,用来做 LED 点阵动态显示,这也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 图 4 南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16 3. 2 GSM 通信接口的硬件实现 电路图如下 1 2 3 4 5 6ABCD654321DCBAT i t l eN u m b e r R e v i s i o nS i z eCD a t e : 1 3 J u n 2 0 0 5 S h e e t o f F i l e : D : \ P C B .. D d b D r a w n B y :E A / V P31X119X218R E S E T9RD17WR16I N T 012I N T 113T014T115P 1 01P 1 12P 1 23P 1 34P 1 45P 1 56P 1 67P 1 78P 0 039P 0 138P 0 237P 0 336P 0 435P 0 534P 0 633P 0 732P 2 021P 2 122P 2 223P 2 324P 2 425P 2 526P 2 627P 2 728P S E N29A L E / P30T X D11R X D10U18 0 3 1 A HA010A19A28A37A46A55A64A73A825A924A 1 021A 1 123A 1 22NC1WE27CE20OE22NC26DQ011DQ112DQ213DQ315DQ416DQ517DQ618DQ719U3A M 2 8 6 4 A 3 0 D E ( 2 8 )OC1C111D31Q22D42Q53D73Q64D84Q95D135Q126D146Q157D177Q168D188Q19U2D M 7 4 L S 3 7 3D0D1D2D3D4D5D6D7D0D1D2D3D4D5D6D7D0D1D2D3D4D5D6D7D [ 0 .. 7 ]Y11 2 MC35 1 pC25 1 p+C12 0 uR11 0 k12 3U 7 A7 4 L S 0 2 45 6U 7 B7 4 L S 0 2OC1C111D31Q22D42Q53D73Q64D84Q95D135Q126D146Q157D177Q168D188Q19U4 7 4 L 3 7 3OC1C111D31Q22D42Q53D73Q64D84Q95D135Q126D146Q157D177Q168D188Q19U57 4 L S 0 2OC1C111D31Q22D42Q53D73Q64D84Q95D135Q126D146Q157D177Q168D188Q19U67 4 L S 0 2D0D1D2D3D4D5D6D7G0G1G2G3G4G5G6G7D0D1D2D3D4D5D6D7D0D1D2D3D4D5D6D7A23B22C21D20G118G219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1131214131514161517U 1 27 4 L S 1 5 4A23B22C21D20G118G21901122334455667788991010111。毕业设计论文-嵌入式移动网络远程控制系统设计(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