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员培训教程检验员培训教程系列2-质量检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T 半成品含量 % = —————————— 100% 供试品的重量 /稀释倍数 标示量(规格) 100% 片重(装量) = —————————— 化验员 、质监员 培训讲义之 化学分析法 11 含量 % 七、化学试剂等级 即优级纯,又称保证试剂(符号 .),我国产品用绿色标签作为标志,这种试剂纯度很高,适用于精密分析,亦可作基准物质用。 即分析纯,又称分析试剂(符号 .),我国产品用红色标签作为标志,纯度较一级品略差,适用于多数分析,如配制滴定液,用于鉴别及杂质检查等。 即化学纯,(符号 .),我国产品用蓝色标签作为标志,纯度较二级品相差较多,适用于工矿日常生产分析。 即实验试剂(符号 .),杂质含量较高,纯度较低,在分析工作常用辅助试剂(如发生或吸收气体,配制洗液等)。 它的纯度相当于或高于保证试剂,通常专用作容量分析的基准物质。 称取一定量基准试剂稀释至一定体积,一般可直接得到滴定液,不需标定,基准品如标有实际含量,计算时应加以校正。 (符号 .) 杂质用光谱分析法测不出或杂质含量低于某一限度,这种试剂主要用 于光谱分析中。 用于色谱分析。 用于某些生物实验中。 又称高纯试剂。 八、容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一)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 1)构造 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它是由具有准确刻度的细长玻璃管及开关组成。 滴定管是容量分析中最基本的测量仪器,是在滴定时用来测定自管内流出溶液的体积。 ( 2)准确度 a 常量分析用的滴定管为 50ml 或 25ml,刻度小至 ,读数可估计 到 ,一般有177。 的读数误差,所以每次滴定所用溶液体积最好在 20ml 以上,若滴定所用体积过小,则滴定管刻度读数误差影响增大。 例如:所用体积为 10ml,读数误差为177。 ,则其相对误差达177。 100%=177。 %,如所用体积为 20ml,则其相对误差即减小至177。 %。 b 10ml 滴定管一般刻度可以区分为 、。 用于半微量分析区分小至 ,可以估计读到。 c 在微量分析中,通常采用微量滴定管,其容量为 1~ 5ml,刻度区分小至 ,可估计读到。 d 在容量分析滴定时,若消耗滴定液在 25ml以上,可选用 50ml滴定管; 10ml以上者,可用 25ml滴定管;在 10ml 以下,宜用 10ml 或 10ml 以下滴定管。 以减少滴定时体积测量的误差。 一般标化时用 50ml滴定管;常量分析用 25ml滴定管;非水滴定用 10ml滴定管。 ( 1)酸式滴定管(玻塞滴定管) 化验员 、质监员 培训讲义之 化学分析法 12 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是固定配合该滴定管的,所以不能任意更换。 要注意玻塞是否旋转自如,通常是取出活塞,拭 干,在活塞两端沿圆周抹一薄层凡士林作润滑剂(或真空活塞油脂),然后将活塞插入,顶紧,旋转几下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几乎透明)即可,再在活塞尾端套一橡皮圈,使之固定。 注意凡士林不要涂得太多,否则易使活塞中的小孔或滴定管下端管尖堵塞。 在使用前应试漏。 一般的滴定液均可用酸式滴定管,但因碱性滴定液常使玻塞与玻孔粘合,以至难以转动,故碱性滴定液宜用碱式滴定管。 但碱性滴定液只要使用时间不长,用毕后立即用水冲洗,亦可使用酸式滴定管。 ( 2)碱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的管端下部连有橡皮管,管内装一玻璃珠控 制开关,一般用做碱性滴定液的滴定。 其准确度不如酸式滴定管,只要由于橡皮管的弹性会造成液面的变动。 具有氧化性的溶液或其他易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碘、硝酸银等不能使用碱式滴定管。 在使用前,应检查橡皮管是否破裂或老化及玻璃珠大小是否合适,无渗漏后才可使用。 ( 3)使用前的准备 a 在装滴定液前,须将滴定管洗净,使水自然沥干(内壁应不挂水珠),先用少量滴定液荡洗三次,(每次约 5~ 10ml),除去残留在管壁和下端管尖内的水,以防装入滴定液被水稀释。 b 滴定液装入滴定管应超过标线 刻度零以上,这时滴定管尖端会有气泡,必须排除,否则将造成体积误差。 如为酸式滴定管可转动活塞,使溶液的急流逐去气泡;如为碱式滴定管,则可将橡皮管弯曲向上,然后捏开玻珠,气泡即可被溶液排除。 c 最后,再调整溶液的液面至刻度零处,即可进行滴定。 ( 4)操作注意事项 a 滴定管在装满滴定液后,管外壁的溶液要擦干,以免流下或溶液挥发而使管内溶液降温(在夏季影响尤大)。 手持滴定管时,也要避免手心紧握装有溶液部分的管壁,以免手温高于室温(尤其在冬季)而使溶液的体积膨胀(特别是在非水溶液滴定时 ),造成读数误差。 b 使用酸式滴定管时,应将滴定管固定在滴定管夹上,活塞柄向右,左手从中间向右伸出,拇指在管前,食指及中指在管后,三指平行地轻轻拿住活塞柄,无名指及小指向手心弯曲,食指及中指由下向上顶住活塞柄一端,拇指在上面配合动作。 在转动时,中指及食指不要伸直,应该微微弯曲,轻轻向左扣住,这样既容易操作,又可防止把活塞顶出。 c 每次滴定须从刻度零开始,以使每次测定结果能抵消滴定管的刻度误差。 d 在装满滴定液后,滴定前“初读”零点,应静置 1~ 2分钟再读一次,如液面读数无改 变,仍为零,才能滴定。 滴定时不应太快,每秒钟放出 3~ 4 滴为宜,更不应成液柱流下,尤其在接近计量点时,更应一滴一滴逐滴加入(在计量点前可适当加快些滴定)。 滴定至终点后,须等 1~ 2分钟,使附着在内壁的滴定液流下来以后再读数,如果放出滴定液速度相当慢时,等半分钟后读数亦可,“终读”也至少读两次。 e 滴定管读数可垂直夹在滴定管架上或手持滴定管上端使自由地垂直读取刻度,读数时还应该注意眼睛的位置与液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读数应该在弯月面下缘最低点,但遇滴定液颜色太深,不能观察下缘 时,可以读液面两侧最高点,“初读”与“终读”应用同一标准。 f 为了协助读数,可在滴定管后面衬一“读数卡”(涂有一黑长方形的约 4 白纸)或用一张化验员 、质监员 培训讲义之 化学分析法 13 黑纸绕滴定管一圈,拉紧,置液面下刻度 1 分格( )处使纸的上缘前后在一水平上;此时,由于反射完全消失,弯月面的液面呈黑色,明显的露出来,读此黑色弯月面下缘最低点。 滴定液颜色深而需读两侧最高点时,就可用白纸为“读数卡”。 若所用白背蓝线滴定管,其弯月面能使色条变形而成两个相遇一点的尖点,可直接读取尖头所在处的刻度。 g 滴定管有无色、 棕色两种,一般需避光的滴定液(如硝酸银滴定液、碘滴定液、高锰酸钾滴定液、亚硝酸钠滴定液、溴滴定液等),需用棕色滴定管。 (二)量瓶的使用方法 (亦有塑料塞)的瓶子,塞与瓶应编号配套或用绳子相连接,以免条错,在瓶颈上有环状刻度。 量瓶是用来精密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的。 ,必须注意弯月面最低处要恰与瓶颈上的刻度相切,观察时眼睛位置也应与液面和刻度同水平面上,否则会引起测量体积不准确。 量瓶有无色、棕色两种,应注意选用。 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配好后的溶液如需保存,应转移到试剂瓶中,不要用于贮存溶液。 量瓶不能在烘箱中烘烤。 (三)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移液管有各种形状,最普通的是中部吹成圆柱形,圆柱形以上及以下为较细的管颈,下部的管颈拉尖,上部的管颈刻有一环状刻度。 移液管为精密转移一定体积溶液时用的。 ,应先将移液管洗净,自然沥干,并用待量取的溶液少许荡洗 3次。 ,将移液管插入供试品溶液液面下约 1cm,不应伸入太多,以免管尖外壁粘有溶液过多,也不应伸入太 少,以免液面下降后而吸空。 这时,左手拿橡皮吸球(一般用 60ml 洗耳球)轻轻将溶液吸上,眼睛注意正在上升的液面位置,移液管应随容器内液面下降而下降,当液面上升到刻度标线以上约 1cm时,迅速用右手食指堵住管口,取出移液管,用滤纸条拭干移液管下端外壁,并使与地面垂直,稍微松开右手食指,使液面缓缓下降,此时视线应平视标线,直到弯月面与标线相切,立即按紧食指,使液体不再流出,并使出口尖端接触容器外壁,以除去尖端外残留溶液。 ,使其出口尖端接触器壁,使容器微倾斜,而使移液管 直立,然后放松右手食指,使溶液自由地顺壁流下,待溶液停止流出后,一般等待 15 秒钟拿出。 ,不可吹出。 (四)刻度吸管的使用方法 (或由下而上)刻有容量数字,下端拉尖的圆形玻璃管。 用于量取体积不需要十分准确的溶液。 “吹”、“快”两种形式。 使用标有“吹”字的刻度吸管时,溶液停止流出后,应将管内剩余的溶液吹出;使用标有“快”字的刻度吸管时,待溶液停止流出后,一般等待 15秒钟拿出。 ,最好选用略大于 量取量的刻度吸管,这样溶液可以不放至尖端,而是放到一定的刻度(读数的方法与移液管相同)。 (五)容量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洗耳球)吸取溶液,不可用嘴吸取。 、量瓶、移液管及刻度吸管均不可用毛刷或其他粗糙物品擦洗内壁,以免造成内壁划痕,容化验员 、质监员 培训讲义之 化学分析法 14 量不准而损坏。 每次用毕应及时用自来水冲洗,再用洗衣粉水洗涤(不能用毛刷刷洗),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冲洗 3次,倒挂,自然沥干,不能在烘箱中烘烤。 如内壁挂水珠,先用自来水冲洗,沥干后,再用重铬酸钾洗液洗涤,用自来 水冲洗干净,再用纯化水冲洗 3次,倒挂,自然沥干。 2 50ml等整数体积的溶液,应选用相应大小的移液管,不能用两个或多个移液管分取相加的方法来精密量取整数体积的溶液。 ( 3次),应先量取较稀的一份,然后量取较浓的。 在吸取第一份溶液时,高于标线的距离最好不超过 1cm,这样吸取第二份不同浓度的溶液时,可以吸得再高一些荡洗管内壁,以消除第一份的影响。 (滴定管、量瓶、移液管及刻度吸管等)需校正后再使用,以 确保测量体积的准确性。 第五章 水溶液酸碱中和法(中和法) 一、定义 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法称为酸碱中和法(亦称酸碱滴定法)。 二、原理 以酸(碱)滴定液,滴定被测物质,以指示剂或仪器指示终点,根据消耗滴定液的浓度和毫升数,可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反应式: H+ + OH →← H2O 三、酸碱指示剂 (一)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一些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在溶液中能或多或少地电离成离子 ,而且在电离的同时,本身的结构也发生改变,并且呈现不同的颜色。 弱酸指示剂 HIn →← In + H+ 酸式色 碱式色 弱碱指示剂 InOH →← In+ + OH 碱式色 酸式色 (二)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以弱酸指示剂为例: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 pH = pKHIn 177。 1 式中表示, pH值在 pKHIn+ 1以上时,溶液只显指示剂碱式的颜色; pH值在 pKHIn- 1以下时,溶液只显酸式的颜色。 PH在 pKHIn- 1到 pKHIn+ 1之间,我们才能看到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情况。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影响指示剂常数 KHin的数值,因而移动了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区间。 这方面的因素如温度、溶剂的极性等,其中以温度的影响较大。 另一方面就是对变色范围宽度的影响,如指示剂用量、滴定程序等。 化验员 、质监员 培训讲义之 化学分析法 15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和 KHin有关,而 KHin与温度有关,故温度 改变,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也随之改变。 因此,一般来说,滴定应在室温下进行。 如果必须在加热时进行,则对滴定液的标定也应在同样条件下进行。 : ( 1)对于双色指示剂,如甲基红,指示剂用量少一些为佳,因为从指示剂变色的平衡关系可以看出:HIn →← In + H+,如果溶液中指示剂的浓度小,则在单位体积溶液中 HIn为数不多,加入少量滴定液即可使之几乎完全变为 In,因此颜色变化灵敏;反之,指示剂浓度大时,发生同样的颜色变化 所需滴定液的量也较多,致使终点时颜色变化不敏锐。 ( 2)同理,对于单色指示剂,指示剂用量偏少时,终点变色敏锐。 但如用单色指示剂滴定至一定 pH,则需严格控制指示剂的浓度。 因为一种单色指示剂,其酸式色 Hin无色,碱式色 In离子有色,故颜色深度仅决定于 [In]: KHIn [In] = —— [HIn] [H+] 若氢离子浓度维持不变,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溶液的颜色深度随指示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因此,用单色指示剂,如酚酞滴定至一定 pH值, 必须使终点时溶液中指示剂浓度与对照溶液中的浓度相同。 ( 3)此外,指示剂本身是弱酸或弱碱,也要消。检验员培训教程检验员培训教程系列2-质量检验(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