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生成与排出-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傅继华,李运曼内容摘要:
尿的生成与排出-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傅继华,李运曼 第一节 泌尿系统的解剖第 二 节 肾的功能解剖与血液供应第五节 血 浆 清 除 率第三节 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第四节 肾对机体水盐代谢的调节第九章 尿的生成 (排出 ( 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第六节 尿 的 排 放 肾脏是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 功能 : 肾素 (促红细胞生成素 ( 尿系统的解剖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生成和排出尿液。 一、肾 ( (一)肾的形态、位置和构造 1、肾的形态及位置 肾是实质性器官,位于腹后壁,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似蚕豆。 呈红褐色。 组成 肾 胱 排出代谢产物 内分泌功能外观似蚕豆 :左、右各一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内、外侧两缘肾门: 蒂: 后:肾 V、肾 A、肾盂上 下:肾 A、肾 V、肾盂2、肾的构造 肾的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 肾门向肾内部凹陷成一个较大的腔隙,称肾窦,它由肾实质围成, 肾窦内含有以下结构 : 肾动脉 ;肾静脉的主要分支 ;肾小盏 ;肾大盏 ;肾盂以及淋巴管和神经等结构。 肾的三层被膜 :由内向外分别有 :纤维膜、肾脂肪囊和肾筋膜。 肾的额状切面 : 肾皮质 :位于表层 ,富有血管 ,呈褐色 . 肾髓质 :位于中央 ,色较淡。 它由 15 20个肾锥体组成,切面呈三角形,基底朝向皮质,尖端朝向肾窦,称肾乳头。 肾乳头顶端有许多乳头孔为肾集合管的开口,尿液由此孔流入肾小盏内。 位于肾锥体之间的皮质部分称为肾柱。 肾小盏 :在肾窦内约有 7 8个呈漏斗状 . 肾大盏 :由 2 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 肾盂 :由 2 3个肾大盏汇合而成,是一个前后扁平、漏斗状的结构。 肾盂出肾门后,向下行,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肾脏额状切面结构示意图二、输尿管、膀胱、尿道 (一)输尿管 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长约 20 30厘米,上端与肾盂相连,在腹后壁沿脊柱两侧下行,进入小盆骨,下端在膀胱底的外上方斜行插入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输尿管壁由三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平滑肌层和外膜。 输尿管平滑肌有缓慢地收缩和舒张的蠕动,使尿液向膀胱方向推进。 (二)膀胱 膀胱为锥体形囊状肌性器官,位于小骨盆的前部。 空虚时膀胱呈锥体形,充满时形状变为卵圆形 . 膀胱底的内面有三角区,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称为膀胱三角。 膀胱壁由三层组织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层、肌层和外膜。 肌层由平滑肌纤维构成,称逼尿肌,逼尿肌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压迫尿液由尿道排出。 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扩约肌。 (三)尿道 尿道是从膀胱通向体外的管道。 男性尿道细长,长约 18程中通过前列腺部、膜部和阴茎海绵体部,男性尿道兼有排尿和排精功能。 女性尿道粗而短,长约 5 男性尿道在尿道膜部有一横纹肌构成的括约肌,称为尿道外括约肌,由意识控制。 女性尿道在会阴穿过尿生殖膈时,有尿道阴道括约肌环绕,该肌为横纹肌,也受意识控制。 第 2节 肾的功能解剖与血液供应一、肾的功能解剖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球小管髓袢细段远球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近曲小管袢降细段两种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 近髓肾单位分布数 量外中皮质层多 (8510体 积 较大较小 2 1 1: 1的毛细血管髓 袢分布于皮质部的肾小管周围还形成直小血管功能短 长与肾小球滤过和肾素分泌有关与尿浓缩有关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一)肾单位(二)集合管(三 )近球小体(球旁器 )球 分泌肾素 膜细胞:吞噬功能。 3. 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的起始处,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呈柱状样变、斑状突起。 对远曲小管中的 、感,调节近球细胞肾素的释放。 二、肾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特点(一)肾的血液循环途径: 肾 A 叶间 A 弓形 A 小叶间A 入球 A 肾小球毛细血管 出球小 A 肾小管、集合管毛细血管 小叶间 V 叶间 V 弓状 V肾 V.(二)肾血液循环的功能特点1、肾血流量肾血流量大, 1200ml/血流分布不均匀,皮质 外髓 内髓 = 94%5% 1%2、肾小球内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高( 45利于滤过;小管毛细血管压低、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高 利于重吸收。 4、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当全身 0血流量仍能维持在稳定水平。 4、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源机制( :当 而收缩 血流阻力 肾血流量保持稳定,否则,相反。 小球的滤过作用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第三节 尿的生成过程滤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血浆中的水分和小分子物质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一 、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滤过的实验证据 :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 ,除蛋白质外, 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 ,而且渗透压和 尿 = 血浆的超滤液。 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 (g/L)成 分 血浆 原尿 终尿 浓缩倍数水 900 980 960 0 微量 0 1 0 )肾小球过滤器的解剖学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阳离子葡萄糖小分子阴离子白蛋白蛋白质滤过膜的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内层):孔径: 基膜 (中层):孔径: 肾小囊上皮细胞层 (外层):有足突的细胞,孔径: 滤过膜各层含有 带负电荷的物质 (主要是糖蛋白)1、分子大小(二)滤过膜的分子通透性 半径 蛋白 ) 分子量 69000单体可通过2、 分子 电荷负电荷不易透过入球端有效滤过压 =(=5)出球端有效滤过压=( 0三 )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囊内压)特点:正常时,毛细血管压和囊内压基本不变,胶体渗透压易变。 特点:正常时,出球段除血浆流量快时外,一般无滤出,故为滤过的贮备段。 (四 )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F)百分比。 血浆流量 × 100 125÷ 660 × 100 19(五 )面积 通透性机械屏障作用 血尿电子屏障作用 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 滤过面积 尿量 内压有效滤过压 尿量= 如:大失血 交感 N+、 入球小 肾 化而缩小如:快速大量输液 稀释胶渗压如:结石、小球的滤过作用。 . 何谓 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 分 泌 :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自身代谢产物排入管腔的过程。 重吸收 :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 ( 一 ) 曲小管( 1) 、 发性主动重吸收。 管腔膜: 别与葡萄糖 、 氨基酸等通过 同向转运体转运; . H+通过 交换体 转运。 基侧膜: K+泵 主动转运。 (二)、各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K+小管上皮细胞内基底膜侧 膜吸收 特点 : 泵 渗透压 细胞间隙内静水压 部分 a+易化扩散入上皮细胞内管周膜 将 出上皮细胞机制 :密连接 处 (称细胞旁路途径 )进入细胞间隙 ,因为管腔的 管外。 由于 吸收使管内变负 , 吸收 特点 :除髓袢升支粗段外 , 其余皆为 被动重吸收。 重吸收机制 :被动 过程 ( 渗透作用 )。 引起 细胞间隙 肾小管毛细血管静水压低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浆胶体渗透压高 重吸收途径 : 细胞旁路; (2)以 与 H+逆向交换呈正相关。 (3)K+的重吸收原尿中的 K+绝大部分在近曲小管被重吸收入血 ,终尿中的 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K+重吸收的机制 :主动过程。 管腔 K+ 细胞内 K+ 1 40,管内电位比管周液低 4) (150) 是逆浓度差逆电位差进行的。 (4)葡萄糖的重吸收 仅限于近曲小管 继发主动转运 肾 糖 阈 (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 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K+ 管周膜泵载体(5)微量 蛋白质 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 吞饮作用被重吸收。 a+同向转运重吸。尿的生成与排出-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傅继华,李运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